芒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2016-10-14 01:01张俊娴赵俊三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芒市土地资源

张俊娴 赵俊三

摘要 根据2009~2013年芒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变化强度等模型,对芒市土地利用的数量、程度、结构、强度等的变化情况进行计算,多层面分析不同时段各类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数量变化方面,芒市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幅度和变化速率都比较快;在程度变化方面,芒市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基本保持稳定发展;在结构变化方面,芒市土地有序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地利用偏向于集中开发;在变化贡献率和变化强度方面,芒市耕地、林地、园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依然处于核心地位,主导着全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

关键词 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变化;芒市

中图分类号 S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09-231-04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survey data of land use in Mangshi City from 2009 to 2013, changes of land use quantity, degree, structure and intensity were calculated by using land use dynamic index, comprehensive index of land use degree, information entropy, balance degree, dominance degree, change intensity and so on. Dynamic change of land use/land cover type was analyzed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 from multidimensions.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aspect of quantitative change, amplitude and speed of variation were relatively high in agricultural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of Mangshi City. In the aspect of degree chang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land use degree was above the middle level, and basically maintained stable development. In the aspect of structural change, land order degree of Mangshi City was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 and land use tended to centralized development. In the aspect of change contribution rate and change intensity, the cultivated land, forest land, garden plot, urban village and industrial and mining land were still at core status, which dominated the land change trend.

Key words Land resources; Mangshi City; Land use change

土地利用/覆蓋变化是由一组交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要素通过交换能量、物质和信息形成的时空复杂系统[1],可引起许多自然现象和生态过程的变化[1-2]。近年来,土地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因其自身有限性及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但大多数人主要借助于遥感影像等技术手段对某一地区进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分析,如金石柱等[3]以3期TM影像为数据源对延吉市1991~2006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郎新珠等[4]主要运用GIS及ERDAS软件中的监督分类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地分析了1990~2005年鲁中地区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德宏州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黄金口岸,而芒市的独特区位决定了其在“桥头堡”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芒市城市化不断发展,对土地的要求日趋强烈,随之引发的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恶化、人地矛盾加剧等问题日益突出。笔者以2009~2013年芒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对芒市土地利用的数量、程度、结构、强度等变化的计算,对不同时段各类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多层面分析,为芒市未来发展中土地利用结构及土地规划的统筹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芒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其地理坐标为98°05′~98°44′E、24°05′~ 24°39′N。东部和东北部与保山市龙陵县接壤,西南部与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相连,西、西北部与芒市、陇川县隔龙江(陇川江)相望,南部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68.3 km。市政府驻地芒市镇,同时是州府驻地,陆距省会昆明679 km,空距427 km[5]。

1.2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09~2013年德宏州芒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1.3 研究方法

对2009~2013年芒市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变化速度、变化程度及变化贡献率、变化强度的定量计算,对相应出现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1.3.1

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动态度能够定量描述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该研究采用针对某一种和表示区域土地利用整体动态的土地利用动态度[6-9]对芒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进行分析。

1.3.2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分析方法。该研究通过对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变化的分析,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土地自然综合体在社会经济因素作用后的自然平衡状态将土地利用程度划分为4级,分别赋予分级指数(表1),再通过计算出不同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数及其变化量和变化率,进而了解地域土地利用的综合水平和发展趋向[6]。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

2.1.1

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随着芒市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土地利用类型随之急速转变。2009~2013年芒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2009~2013年芒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总体情况为:①就总体态势而言,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都呈现差异性减少;同时,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面积涨势显著;②从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来看,各年变化量和变化率虽未呈现规律性均匀变化,但变化量和变化率都在逐年降低,说明了芒市土地利用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2.1.2

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 2011年前后,芒市土地利用变化较大。该研究将研究时期划分为 2009~2011年、2011~2013 年2个阶段。利用公式(1)和(2),计算得到研究期内芒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表3)。

(1)耕地动态度由第一阶段的0.81%减少为0.24%,动态度差异达到-1.05%,耕地减少速度放缓,这与芒市政府积极相应国家号召,加强耕地保护,大力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息息相关。另外,依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1〕185号)[16]等文件,芒市实施了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贯彻“城镇向山上走、良田留给子孙耕”的方针,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坝区耕地保护有所帮助。

(2)园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的变化速率骤然提升,动态度分别增加了1.89、0.99和4.34,说明了当期芒市社会经济发展加快,经查询相关资料,主要是因为芒市按照国家和云南省发展战略的要求,建设新城区的同时还要保障国道、市级公路、电源基地和输油管道工程建设用地,龙瑞高速、芒瑞大道及中缅输油管道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交通建设项目的建设相继开展。

2.1.3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根据芒市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公式(3)~(5)计算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量和变化率,结果見表4。

由表4可知,2009~2013年芒市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在229.52~230.12之间变动,总体处于100~400之间的中等偏上水平。各年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整体差异不大,说明芒市土地利用程度基本保持稳定,并且土地利用变化量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均大于0,即2009~2013年芒市的土地利用程度处于发展时期,这与当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未来芒市可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减轻土地利用的程度,缓解用地压力。

2.1.4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利用公式(6)~(9),计算得到2009~2013年芒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表5)。

由表5可知,2009~2013年芒市土地利用信息熵大致维持在1.280 0左右,没有较大的变动,且整体上保持缓慢地上升趋势,这说明芒市土地利用结构基本保持平稳。由于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与土地利用系统影响相反,因此2009~2013年,芒市土地利用有序度逐年有所下降。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 1.651 5 相比[6],芒市土地利用有序度明显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

2009~2013年芒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和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变化趋向基本一致,均呈现出逐年缓慢上升的趋势,说明2009~2013年芒市土地利用的结构均衡性逐年增高,土地利用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但恰恰相反,土地利用结构优势度逐年下降幅度增大,说明了在2009~2013年这一阶段芒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势度有所削弱,土地利用偏向于集中开发。

2.1.5

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和变化强度。根据统计数据,利用公式(10)和(11),计算得到2009~2013年芒市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和变化强度指数(表6)

由表6可知,2009~2013年芒市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的总体情况为:①芒市各土地要素变化贡献率参差不齐,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耕地、林地变化贡献率最大,说明了它们在芒市土地利用系统变化中作为核心因素,占主导作用。侧面反映出5年间芒市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需求量增加,增加的量则来源于耕地和林地、园地。②各年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趋势线走势变化都较大,2012~2013年交通运输用地变化贡献率达到5年间的最大值,表明2013年芒市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土地需求量有所降低,为拉动经济增长,政府加大了公路运输的投资,对交通运输用地需求量上升。

2009~2013年芒市各土地要素变化强度的总体情况为:①各年土地利用变化贡献率与变化强度趋势一致,且各年的变化强度趋势线走势基本一致,但各土地要素变化强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②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耕地、林地变化强度较大,而相对的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土地变化强度较小,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适当考虑其他土地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开发来替代耕地和林地的大幅占用;③总体上看,芒市土地利用变化强度呈现先降低再回升的趋势。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该研究根据2009~2013年芒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从土地利用数量、程度、结构、强度等方面对芒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动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在数量变化方面,芒市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幅度和变化速率都比较快,充分说明了芒市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土地需求量大、依赖性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除2009~2010年有增加外,下降趋势明显。近几年,芒市经济发展,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生态退耕、灾毁及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园地的减少主要是因为虽然芒市自然条件适宜亚热带经济林果及经济作物的种植,但一些条件较好的园地被调整为耕地;虽然林地面积减少了927.42 hm2,但由于林地总面积基数大,没有因为面积的大幅减少而出现明显的变化率;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在面积增加和变化幅度上都较为明显,分别增加了899.56和351.12 hm2,变化率分别达到10.39%和9.19%,这表明目前芒市社会经济发展稳健增长,对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土地利用模式发生了转变,朝着提高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建设用地的大幅度增加主要来源于林地、園地、草地等生态用地的减少,这说明当地政府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牺牲了部分生态环境,这是不可持续的。

(2)在程度变化方面,芒市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为229.52~230.12,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基本保持稳定发展。

(3)在结构变化方面,芒市土地有序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地利用偏向于集中开发(如耕地、林地大幅减少和城镇村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集中增加)。

(4)在变化贡献率和变化强度方面,芒市耕地、林地、园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依然处于核心地位主导着全区土地变化的趋势。这种集中变化的趋势,侧面反映出芒市人地矛盾日益尖锐。但芒市自建立新增建设用地预审体制以来,深化了对土地利用的控制,在规划实施、耕地保护、合理用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建设项目用地的选点定制、用地规模布局的审查,避免了“多占少用”的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土地利用计划在空间与数量上的落实和监管。

3.2 政策建议

总体上看,芒市土地利用变化较快,而耕地数量毕竟有限,耕地保护形势仍然很严峻。建设用地易占用位于平坝和河谷区域的耕地,这部分恰恰是芒市优质耕地的集中区域,这也使得建设发展与耕地保护矛盾大增。为了保护耕地,促进土地有效利用,应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另外,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与引导作用,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综合协调社会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三者的土地利用关系,进一步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贯彻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遏制芒市新增建设用地数量、规模盲目扩大及耕地大量减少的势头,盘活土地资源,通过土地的高效及合理利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强化土地的生态保护功能,优化生态建设用地的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叶欣,裴亮.基于CA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9):56.

[2]王友生,余新晓,贺康宁,等.基于CA-Markov模型的藉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2):330.

[3]金石柱,刘志锋.基于TM影像的延吉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2011,31(10):1250-1252.

[4]郎新珠,高佩玲,刘现伟,等.基于GIS的鲁中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3):494-495.

[5]德宏州史志办公室.德宏年鉴(2014年)[M].潞西:德宏民族出版社,2014.

[6]刘伟玮.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3:18,20-23.

[7]柴仲平,王雪梅,蒋平安.石河子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9,22(4):1029.

[8]李杨昕,胡玉福.龙泉驿区建设用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1):172.

[9]吴泉源,侯志华,于竹洲,等.龙口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J].地理研究,2006,25(5):923.

[10]郑水林,吴祥云,闫巧玲,等.基于RS和GIS的科尔沁沙地南缘章古台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J].生态学杂志,2011,30(3):578.

[11]封娇.基于CA-Markov模型的老河口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20.

[12]冯仁勇.广西土地资源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 2009,3(3):71.

[13]周子英,段建南,梁春凤.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空变化研究[J].经济地理,2012,32(4):125-126.

[14]王德丽,殷淑燕,刘富刚.山东陵县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160.

[15]王夏琰,刘学录.甘肃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7,42(4):98.

[16]《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文件(云政发〔2011〕185号)[A].2011.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变化芒市土地资源
帕布巴升座庆典在芒市举行
甘蔗新品种在芒市旱地引种试验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