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蕊++雷搏
摘 要:虽然不同的专家学者关于培养模式的定义表述略有出入,但其涵盖的内容基本无异,都把应用型培养目标当作人才培养模式题中的应有之义。如果我们进一步把培养模式作为一个系统结构进行分解的话,又可以将其分解为专业设置模式、课程体系构造、培养方式途径、评价反馈机制等具体要素。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层次的新兴办学实体,强调优势办学、特色办学,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和对学生专业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重点培养。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7-02
在目前独立学院教学改革普遍突出实践育人的大方向、大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可以总结为“宽口径、淡方向,重基础、强课程”。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拓宽口径、夯实基础、精练专业、注重实践”,这就要求我们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理念应当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化及时调整方案设置、教学组织、授课实施、社会实践、课程反馈、目标考核等方面,构建“宽、实、精、重”的多维课程体系。
要以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理论向实践的有效转化为前提,以学生专业素质提升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为主抓手,将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教学、专业科学、实践教学三大类课程资源进行系统整合,优化各系列课程布局,以课程建设为内生动力,形成统一开放式课程教学管理的新格局,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
在确定基本课程框架之后,要对教学内容、手段方式和考核评价机制进行科学论证和合理分析。
对于专业性与实践性突出并举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完全可以赋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和足够的条件,使其通过对不同课程的自主选择来建构符合自身发展规划需求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结构。这就要求我们的课程体系设计应当灵活开放并充满活力,课程间的逻辑关系较为清晰、衔接紧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也应处于自主自觉的动态变化过程中。
课程教学要求应当简洁明了、有针对性,尽量避免以往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模糊随意、繁冗低效、重叠无序等问题,要努力做到课程方向、教学内容、授课导向三个明确,合理设计课程名称、学时学分配置、教学大纲与教案、教材教参以及课后要求。
能否做到这一点,也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评估和课程设置评价的参考标准和有效依据。
所谓“拓宽口径”,就是要在课程模块设置中放宽教学口径,将专业细化后置,基于艺术学一级学科大类强化基础知识积累,拓宽艺术类专业素养学习,做到“先面后点,点面结合”。要使学生广泛掌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领域的各课程知识,为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今后细化方向、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中提高艺术修养、拓宽创意思维打下坚实基础。
“夯实基础”是强调艺术学一级学科和设计学二级学科下不同专业和方向下的艺术类基础课程,应当作为教学模块中的重点统筹安排、合理布局。
比如在环境设计专业本科阶段的基础学习部分,可以和其他艺术设计类专业统一进行基础课程学习,提高对基础理论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的自主性,营造“以基础促专业、以专业强基础”的良好氛围。
所谓“精练专业”,是鉴于环境设计专业类课程需要在具备艺术学、设计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扎实基础上进行讲授,专业课程的设置应与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相连,课程设置中的每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都是要介绍环境设计专业领域中的一个专门问题,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专业技能,各个专业核心课程之间又应有紧密联系,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最终与毕业设计合理衔接。
“注重实践”意味着科学的培养模式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订单式的培养方法拓展专业素养,让学生很好地完成设计采风、专业实习等实践任务,有能力主动参与专业社会实践,有能力承担设计类作品创意竞赛活动,真正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复合型实用性专业设计人才。
因此专业核心类课程设置上应突出一个“特”字理念。
专业核心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专业导向性地位。一方面,在课程体系设置中,要充分尊重社会对环境设计专业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上也应该更加突出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方向。
在独立学院这类院校中,环境设计专业当然也包括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其课程体系应当突出强调素质教育或通识教育的重要意义,即对学生所进行的关于语言文化、社会历史、科学艺术等方面基础性知识的传授。学生可以借此实现个性品质的培养和公民意识的陶冶,用适应时代的文化内涵来充实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应丰富自己的生活意义及人生价值,从而使自己在专业教育中保持自由自主并范围开阔的内涵塑造,在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上不致过分受制于专业思维的束缚,成为一专多能、全面发展、心理健康、视野开阔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独立学院完全可以通过提升人才培养模式中素质教育及其相关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来实现优化三本院校学生知识结构的目标,丰富不同学科专业学生共同的知识背景和文化底蕴,减少应试教育和功利性学习对学生心智发展的损害,培养学生平衡的心智、开阔的视野、开朗的个性和完善的人格,使学生不仅获得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迎接新的人生挑战。
环境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性是环境设计专业中的生命力和效用性的基础。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要实现做大做强,独树一帜,就更应当注重对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
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是知识与能力的积累过程,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是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中不断循环和螺旋上升的。要通过认知实践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性认识,让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岗位见习等方式来了解环境设计专业的实际状况。
培养院校应当改善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开展实验室模拟实践和实际操作制图等具体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实施制图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技巧,提高处理设计制图的实际动手能力。
与此同时,环境设计专业要注重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把实习基地真正用起来,提升学生岗位适应力。
参考文献:
[1]金日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J].艺术教育,2012(6).
[2]罗中霞.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评《环境艺术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16(1).
[3]梅文兵,李 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32).
[4]赵吉成.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实践教学研究与探析——以《丝网印刷》课程为例[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