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泗阳县人民医院(223700)许安顺
脑梗死又称脑卒中或脑中风,病因多样,绝大多数是由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该病预后较差,患者发病后可严重削弱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而且可明显增加死亡率。近年来我院给予脑梗死患者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旨在探讨其疗效及不良反应。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6月脑梗死患者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62~78岁,平均(70.3±5.5)岁。所有患者符合以下纳入标准:①全组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影像学证实;②患者对治疗方法均知情同意;③排除伴有精神抑郁患者、肝肾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对实验药物过敏或有禁忌症患者。
1.2 方法 全组患者根据具体合并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给予控制血压、降糖治疗,同时给予他汀类调脂药物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每次30mg,每日3次口服,疗程为12周。吡拉西坦每次0.8g,每日3次口服,疗程为12周。治疗过程中观察症状及改善情况,并观察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
1.3 疗效判定 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临床痴呆程度量表对全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时和治疗12周时痴呆程度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评估 全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12周后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临床痴呆程度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2.2 不良反应情况 联合治疗后有3例(6.7%)出现偏头痛不良反应,服药第2天即缓解。
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脑梗死发病率为13.3%,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增加。这可能与老年人血管病变、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有关,此外,脑梗死发病也与长期吸烟、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抑郁、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有关。
脑梗死属于急症,治疗原则是争取超早期治疗,在发病4~5小时内尽可能确定个体化和整体化治疗方案,依据患者自身的危险因素、病情程度等采用针对性治疗,以利于患者预后。目前脑梗死治疗药物主要是改善患者脑循环、神经递质替代治疗等。在改善脑循环药物中,尼莫地平较为常用,尼莫地平是一种钙通道阻滞药,它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具有抗缺血和抗血管收缩的作用,适用于各种原因的蛛网膜下隙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和急性脑血管病恢复期的血液循环改善。吡拉西是a-氨咯酸的环化衍生物,能选择性的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改善缺血脑组织的血液灌注,对物理化学因素所致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附表 45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疗效比较
有研究结果提示[1],脑梗死发病后6月内是神经功能恢复的‘黄金时期’,对语言功能的有效康复甚至可长达数年。同时,对脑梗死患者心理和社会上的辅助治疗也有助于降低残疾率,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重返社会。本研究中,我们给予脑梗死患者尼莫地平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治疗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临床痴呆程度量表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症状。
综上所述,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