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文,聂 鹏,王岐富,刘 武
(1.文山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文山 633099;2.云南警官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3;3.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4.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03)
云南边疆地区农村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研究
李开文1,聂鹏2,王岐富3,刘武4
(1.文山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文山 633099;2.云南警官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3;3.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4.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03)
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层随机抽取了云南省边疆地区26个乡镇、不同性别的青少年552人,以调查云南边疆地区农村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在校内,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较高,但参与活动的目的不明确,参与的体育项目较为单一,体育应试教育较为明显,锻炼时间短,体育消费能力弱,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学生较少;在校外,学生课余时间的体育参与度较低,体育项目以游戏为主,其时间安排大多以功课和家务为主。个体主观因素、家庭经济因素、社会导向因素是影响农村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边疆地区;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最先由社会学家max weber提出,主要指人们因在较长时间中由外界各类环境所影响而产生的一系列的生活习惯、态度以及各方面的制定,如个人爱好、嗜好、认知等等。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提出了“使体育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石”等7项中心任务[1]。针对体育生活方式,我国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阐述,而笔者较为认同学者李文川所提出的:体育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指导下,个人或群体依据一定的客观条件,把体育作为生活的需要和内容,并有规律、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及行为特征[2]。青少年时期个体发育最快,在这个期间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是影响青少年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长发育等方面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云南边疆地区农村因受自然、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及其体育锻炼行为有待提高。因此,本文旨在探索云南边疆农村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及其体育锻炼行为,对推进边疆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1研究对象
对云南省德宏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州、保山市的26个乡镇,552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测试,其中男生258人,女生294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以边疆地区、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等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等搜索引擎查阅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再对现有的研究成果和资料进行整理和综合分析,对所研究课题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解读,以此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访谈法
就健康状况和体育生活方式,对云南边疆部分农村初中生进行现场交流,对地方教育局体育主管领导、中学校长及班主任进行深度访谈。
1.2.3问卷调查法
对云南边疆农村552名初中生发放体育生活方式调查问卷,发出问卷552份,回收546份,回收率为98.9%,其中有效问卷504份,有效率91.3%;男生有效问卷233份,女生有效问卷271人。《问卷调查工作细则》对调查对象、样本量、抽样方法、发放方式、数据统计方法、废卷剔除方法等进行统一要求,调查问卷采取即发即收的形式进行,并对问卷有效性进行检测后整理。
2.1云南边疆农村青少年对体育活动的态度
体育态度是指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3]。体育活动的态度将直接影响体育行为的发展,特别是针对青少年,其体育态度直接决定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从表1看,边疆农村青少年对体育活动所持的态度较为积极,男生的积极程度高于女生。因此,以体育与健康为基础,积极倡导培养女生终身体育意识,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女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
表1 云南边疆农村青少年对体育活动的态度
2.2云南边疆农村青少年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
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方式、参与程度是建立在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态度之上[4]。从表2可以看出,云南边疆农村青少年学生校内参加体育活动情况总体上是比较乐观的,经常参加和参加体育活动的两个等级综合百分比为81.6%。这说明青少年校内参与度较高,但男生、女生差别较大。在访谈中得知,因青少年期间男女生的生长发育情况不一,从而导致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选择较少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还是持肯定态度,且对体育的强身健体、健心、健美、增强社会适应等功能有一定的认识。由于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青少年课程压力较大、专任教师缺失等,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参加积极性。另外农村学生不自信,害怕在参与活动中被他人耻笑而未参加体育活动。
表2 云南边疆农村青少年校内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
从表3可知,青少年校外经常参加和参加体育活动的两个等级综合百分比为25.1%,男生、女生较少参加和不参加的两个等级综合百分比为74.8%,情况不容乐观。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女生放学回家主要以家务和学习为主,剩余时间大多看电视。再者农村体育活动场地有限,活动器材缺乏,很多家长认为体育运动只是跑跑跳跳,没有必要搞身体锻炼,学习好才是硬道理等原因使得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呈现出极为不平衡的趋势。所以,农村青少年学生校内参与度较好,而校外参与度较差。
表3 云南边疆农村青少年校外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
2.3云南边疆农村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目的
依据表4得知,云南边疆农村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目的选择百分比最高的是强身健体及调解身心,男生达72.7%,女生占50.7%。说明大部分青少年对体育的强身健体功能有一定的认识。其次是考试通过、丰富文化生活等,而且在取向上,男女生基本一致。选择考试通过的男生达57%,女生占61.6%,说明应试教育对体育活动的影响较大。在访谈中得知,青少年因在校期间学习负担重、体育考试占升学考试的50分,很多学生选择通过参加体育活动来提高运动成绩,以达到升学的目的。
表4 云南边疆农村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
2.4云南边疆农村青少年参加的体育项目
依据表5可知,云南边疆农村青少年校内参加的体育项目较为单一,大多是考试项目及传统项目。男女生在选择上有较大的差异。男生选择一些力量较强、活动量大的运动,如篮球、乒乓球、跑步等项目。女生则选择一些对抗性较少、活动量较小的运动,如羽毛球、跑步、排球等项目。而在课余时间内,男生、女生均以游戏为主。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主要以中考考试项目为主,考什么,老师就上什么,练什么。在对体育专业教师及教育局领导的访谈中发现,很多学校场地、器材、师资严重缺乏。一个教师一周要上近30个班的体育课,每个班大约60多人,很多体育教师还身兼数职,根本没法上更多的内容。校外,很多边疆农村根本就没有什么体育活动场地,学生回家,家长要求学生必须帮助家里干农活或者家务,在空闲时孩子们大多一起玩一些游戏,男子通常是以抓小偷、扔石子等为主,而女孩子则是以跳橡皮筋、跳竹竿等为主。
表5 云南边疆农村青少年校内、外参加体育项目情况表
2.5云南边疆农村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形式
从表6可以看出,云南边疆农村青少年选择最多的体育锻炼形式是自发小群体,占52.7%,说明他们参加体育活动倾向于结伴而行,大多数人是将体育活动作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流手段以及人际关系建立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组织占35.2%,主要以体育课、大课间为主,课余时间学校基本不组织体育活动。在访谈中发现,边疆很多农村学校没有组织各年级或班级进行比赛活动,比赛只出现在学校的冬季运动会里,学校与学生也没有制定有目的、有计划的锻炼方案。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边疆农村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
表6 云南边疆农村青少年体育锻炼形式
2.6边疆农村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频率及时间
调查表明(见表7):云南边疆农村青少年在每周参加体育活动次数上,每周1~2次的占26.4%,不确定的占48.2%。在每次持续时间上,44.9%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间在30~60分钟或者以下。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小学生必须保证每周有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每日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的规定要求,说明云南边疆农村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量明显不足,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在访谈中得知边疆地区很多学校认为体育是副科,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文化成绩好,体育好不好没关系,且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体育锻炼时间被文化课程的学习时间占用。
表7 云南边疆农村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频率及时间
2.7边疆农村青少年体育消费内容与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生活方式消耗的经济投入。青少年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与其对体育的爱好程度以及家庭的经济情况有着直接的联系。[5]从表8可以看出,39.7%的初中生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年,在100~200元之间的占53%。以上数据可知,在云南边疆农村地区的青少年体育消费水平较低。此外,男女生在体育消费上也存在差异,总体上男生体育消费略高于女生。从消费内容上看(见表9),青少年主要是以购买体育器材、服装和体育报刊及音像制品为主,存在消费层次较为单一且层次不高的现象。访谈中得知,出现以上情况是因为农村初中生体育消费意识低下,家庭经济困难等因素制约其消费。对于部分青少年来说,消费体育服装、器材等是为了上体育课以及参加体育考试。再者,部分学生和家长体育意识薄弱,更别提体育消费了。
表8 云南边疆农村青少年体育消费水平
表9 云南边疆农村青少年主要体育消费内容
2.8制约边疆农村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
依据表10可知,制约边疆农村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是场地器材不足,其次是经济条件支持力度弱。这说明各校场地器材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加强和改善体育锻炼的环境,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方便。除此之外,制约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还有有时间不足、无人指导以及无专人组织等因素。学校应针对这些情况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加大对体育活动的组织与领导,并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鼓励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表10 制约云南边疆农村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因素
3.1结论
3.1.1学生在校内的体育锻炼参与较高,但通常是以活动目的不明确形式参与,参与的体育项目较为单一,体育应试教育较为明显,锻炼时间短,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学生较少。
3.1.2校外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参与度较低,体育项目以游戏为主,其时间安排大多以功课和家务为主。
3.1.3边疆农村青少年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消费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3.1.4制约初中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体育观念偏颇、场地器材不足、经济条件支持力度弱、无人指导和组织、没有时间是主要因素。
3.2建议
3.2.1强化教育,丰富青少年体育活动,培养良好科学的健康生活习惯。学校及体育教师须改变应试教育思维,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实现多元化,如选修课俱乐部、校内单项俱乐部、班级体育趣味竞赛活动,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体育教师应及时地把一些新型的体育项目、先进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普及给学生,同时通过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信念和行为,努力使青少年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在课外建立相应的体育兴趣小组或者俱乐部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同时以学生为桥梁向其家长传递体育知识能量,尽可能地获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3.2.2提高学生及家长的体育意识。通过开展体育文化下乡活动,加强体育文化宣传,为农村提供体育知识、技术、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以此提高农村人群对体育及健康的认识,促进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健康发展。
3.2.3正确看待体育与学业的关系。学校应减轻课业负担,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家长应以身作则,引导孩子主动锻炼。
3.2.4良好的体育设施、体育氛围能激发人们参与运动的欲望。加强农村学校及村落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优化体育锻炼环境,发掘民族体育资源,从而满足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提供一个锻炼的平台。
3.2.5加强边疆地区体育师资的培训,可采取顶岗置换研修、校本研修、远程培训等多种模式,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体育活动是青少年生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是丰富青少年文化、娱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健康文明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身心、人格发展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6]因此,希望以上建议能够为边疆农村学校培养学生“健康型”的体育生活方式提供参考,以此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推进边疆素质教育的现实发展。
[1] 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90.
[2] 李文川,肖焕禹.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界定及其范畴结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33-37.
[3] 蒋桂凤,等.湖南省普通高校初中生体育态度和余暇体育行为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10):106-109.
[4] 杨秀兰,等.初中生体育生活初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5(3):54-56.
[5] 宫华.对大连市普通高校初中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8):42-43.
[6] 林祖明.普通高校初中生体育生活与健康的分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3):33-36.
A Study on Youth Sports Life Styles in Frontier Rural Regions of Yunnan
LI Kaiwen1, NIE Peng2, WANG Qifu3, LIU Wu4
(1.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Yunnan 663099, China; 2. Yunnan Police Offi cer Academy, Kunming 650223, China; 3. 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003, China; 4. Yun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Kunming 650203, China)
The paper investigates youth sports life styles in Yunnan frontier rural regions and analyzes infl uence factors on it by surveying 552 adolescents of different sexes randomly collected from 26 frontier towns in Yunnan.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that students participation rate in school sports is higher, but the purpose is not clear; sports events are relatively monotonous, exam-oriented sports education is relatively obvious, time for exercise is short, sports consumption ability is weak and students keeping physical training are less. After-school sports participation rate is low, playing game is the major activity and most of the time is given to homework and housework. The individual subjective factors, family economic factors and social factors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 uence the rural youth sports life styles.
border areas; teenagers; sports life styles
G80
A
1674 - 9200(2016)0050 - 06
(责任编辑杨爱民)
2015 - 03 -19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云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国培计划培训的实效性研究 ”(2103Y263)。
李开文,男,云南曲靖人,文山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