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小麦技术效率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

2016-10-14 02:24韩亚恒曲春红刘现武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年5期
关键词:河南省小麦农户

韩亚恒,曲春红,刘现武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81; 3.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建设局,北京 100081)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小麦技术效率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

韩亚恒1,曲春红2※,刘现武3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81; 3.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建设局,北京100081)

农户兼业问题是在我国人地矛盾较尖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制约下形成的农户家庭内部分工的均衡形态,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普遍现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农户兼业经营现象将长期存在,并将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普遍趋势。近年来我国农户兼业现象进一步不断深化,且兼业农户的比重远远超过了纯农户。文章首先对河南省农户兼业整体情况进行阐述,并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小麦生产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其次,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对样本农户数据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河南省2004~2011年间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值较高,同时对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技术效率均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3种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小麦技术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I兼农户的技术效率高于纯农户和Ⅱ兼农户,其中Ⅱ兼农户的技术效率值最低; 最后文章讨论分析了3种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小麦技术效率存在差异的现象。

河南省不同兼业类型农户随机前沿分析小麦技术效率

0 引言

近年来,农户兼业问题成为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郝海广等(2010)认为农户兼业是农户家庭将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到非农业生产活动中带来家庭收入的多样化。日本速水佑次郎和神门善久(2003)认为日本农户参与兼业生产对缩小农户与非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显著的作用。梅建明(2003)通过对3类农户纯农户、I兼农户和Ⅱ兼农户的农业生产的意愿调查,得出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家庭收入和生产要素投入存在显著的差异。周应恒、胡浩等(2005)对“兼业效应”和“收入效应”进行分析,得出家庭收入与农户兼业化存在正相关关系。钱忠好(2008)得出家庭生产行为决策的基础是家庭成员的合理分工以最大化家庭收入。因此,农户家庭决策的结果是部分家庭成员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家庭成员内部分工,农户经营兼业化。郝海广、李秀彬(2010)等探讨了农户兼业行为及其原因,得出农户兼业生产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与非农业部门之间的行业间比较收益差距,农户兼业的基础是依托于农户家庭成员的人力资本优势。周英(2010)探讨了我国农户兼业化生产的特征、现状和趋势,认为农户兼业受到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的挑战,但农户兼业化经营在现阶段将长期存在。苟颖萍、贺春生(2010)研究了我国农户兼业与农民增收问题,得出兼业是我国农户家庭收入增长的重要路径。陈浩、毕永魁(2013)假设农户家庭人力资本对兼业行为存在双重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农户劳动力数量水平和缩小家庭人力资本结构差距对农户非农兼业程度的提升及增强其主动离农意愿具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关于兼业问题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另外,还有众多学者对河南省小麦生产的技术效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夏海龙等(2010)运用参数的方法测算了2005~2008年间河南省农户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报酬,结果表明: 2005~2008年间河南省小麦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技术效率呈递增趋势,平均技术效率在0.77~0.87之间。徐峥、马恒运等(2012)运用DEA 模型分析了河南省小麦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及其决定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生产综合技术效率明显改善,规模效率稳定且保持高水平,纯技术效率是综合技术效率提升的决定因素; 河南省小麦生产要素投入方面径向调整呈递减趋势,调整后要素投入结构已明显从劳动密集型转向土地密集型。薛龙(2013)运用DEA-Tobit两步法对河南省粮食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1)河南省粮食生产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大部分地区存在投入过量现象; (2)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和有效灌溉面积与粮食生产总体效率存在明显地正相关关系,而人均 GDP 越高的地区粮食生产效率越低; (3)河南省粮食生产综合技术效率的增长主要与纯技术效率的提高有关,而制约其提高的原因是低下的规模效率; (4)河南省各地区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不尽相同,增长非常缓慢,有些年份甚至出现倒退现象。王时雨(2014)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鹤壁、许昌、驻马店3市农户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结果表明:鹤壁市农户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最高,许昌次之,驻马店最低,而3市的大部分农户未来都有扩大种植规模的意愿。

综上,从已有研究文献来看,关于兼业和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相关研究文献相当丰富。关于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评价方法也较为成熟和系统,但从研究区域来看,目前关于河南省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研究还较少,特别是结合农户兼业化问题,对于河南省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研究少之又少,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结论与成果,但随着农户兼业行为在国内外的不断深化,应该对这一领域做出新的探索,深入分析农户兼业生产行为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动态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小麦生产情况

我国农户兼业现象是随着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即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而引发的新现象。中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多、耕地少,特别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户兼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1]。

农户兼业是指农户家庭既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也从事非农生产活动,这样的农户也被称为兼业农户[2]。目前,主要是根据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或者从事农业的劳动时间占总劳动时间的比重两类标准划分农户的兼业类型[3]。参照国家统计局(2006年)和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发布的标准,根据农户家庭非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文章将农户划分为纯农户、I兼农户和Ⅱ兼农户3类。

图1 河南省农户兼业化情况数据来源:农业部固定观察点数据

自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兼业化程度超过了50%,呈平稳增长趋势, 2012年达到65.5%,比2000年增长27.2%,年均增长3.4个百分点。同时,近年来我国兼业农户的比重远远超过了纯农户,并将进一步扩大,正在进入以“纯农户”和“I兼农户”为主向以“Ⅱ兼农户”为主的快速转变期。

因此,在实现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背景下,从农户兼业不断深化的角度出发,以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为研究对象,分析2004~2011年间河南省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及其差异,对提高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小麦技术效率、促进技术进步及实现保障小麦口粮绝对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1河南省农户兼业情况

2004~2011年间,河南省农户兼业化程度不断加

深,纯农户和I兼农户的比例不断下降,而Ⅱ兼农户的比例持续增长。2004年,河南省纯农户、I兼农户和Ⅱ兼农户的比例分别为19.6%、37.4%和43.0%,其中Ⅱ兼农户的比例略高,到2011年,纯农户和I兼农户分别下降到11.6%和18.7%,比2004年分别下降40.9个百分点和49.9个百分点, Ⅱ兼农户的比例增长到69.7%,比2004年增长62.1个百分点。农户兼业化水平达到85.3%(图1)。

这是由于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为农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非农就业机会,产业间收益率差异的普遍存在,农民从事非农生产的收益一般远远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收益,所以出现了农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流动,越来越多的农民为了追求家庭收入最大化开始从事非农生产活动。

1.2兼业类型农户的小麦生产情况

1.2.1小麦单产

2004~2011年,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小麦单产水平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增速缓慢,纯农户的小麦单产平均水平要高于I兼农户和Ⅱ兼农户。2004年,I兼农户和Ⅱ兼农户的小麦单产水平相差不大,且低于纯农户的小麦单产水平。2004~2007年,I兼农户的小麦单产水平略高于Ⅱ兼农户, 2007~2011年, Ⅱ兼农户的小麦单产水平超过了I兼农户, 2011年,二者又回到同一水平上,相差几乎为零,低于纯农户的小麦单产水平且差距增大。

1.2.2平均投工量

2004~2011年,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小麦生产投工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近年来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2011年有所增长,但总体三者相差不大,其中, Ⅱ兼农户的小麦生产投工量最高,I兼农户最低。

1.2.3平均化肥费用

2004~2011年,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小麦生产化肥费用情况整体呈增长趋势,但总体三者相差不大,其中, Ⅱ兼农户的小麦生产化肥费用最高,纯农户最低。这是由于Ⅱ兼农户相对于纯农户来说,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使得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成本较高。

1.2.4平均除化肥外其他物质费用

2004~2011年,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小麦生产除化肥外其他物质费用情况整体呈增长趋势,主要原因可能由于近年来农户家庭机械作业费用和雇工成本的普遍整体上涨。其中, Ⅱ兼农户的小麦生产除化肥外其他物质费用最高,纯农户最低。主要由于近年来我国农业面临着水资源减少、生态环境约束加剧、劳动力成本刚性上涨等挑战, Ⅱ兼农户和I兼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水电灌溉、雇工成本可能比较高,纯农户采用相对于兼业农户的精细化管理生产方式,投入的农膜、灌溉和小农具购置费用等成本相对较低(表1)。

表1 2004~2011年不同兼业类型农户投入指标均值比较

类型指标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纯农户小麦单产(kg/667m2)325.3294.8312.6297.5334.5323.0328.3298.8平均投工量(日/667m2)18.815.713.911.611.810.99.610.4平均化肥费用(元/667m2)89.096.6106.298.4132.2101.5102.2111.8平均除化肥外其他费用(元/667m2)95.5101.4110.3113.6120.5120.6110.0134.3I兼农户小麦单产(kg/667m2)330.3278.3294.6342.1333.0354.7361.0382.6平均投工量(日/667m2)16.013.914.912.011.09.19.313.0平均化肥费用(元/667m2)92.3102.7105.6109.2139.6105.2117.8121.7平均除化肥外其他费用(元/667m2)95.8137.6126.7115.5136.2129.0116.8137.5II兼农户小麦单产(kg/667m2)333.6336.6329.9361.9374.7353.6361.5374.1平均投工量(日/667m2)16.315.915.314.811.310.59.414.0平均化肥费用(元/667m2)94.9104.9108.9111.5148.3107.1105.8121.2平均除化肥外其他费用(元/667m2)119.9125.3130.8128.5133.1126.0122.1143.5 数据来源:农业部固定观察点数据

2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2.1研究方法

2.1.1建立模型

Battese & Coelli(1995)提出的同时估计前沿生产函数和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4]。文章选用超越对数形式的前沿生产函数,并考虑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假设技术进步为非希克斯中性(考虑时间与投入要素的交叉项系数不为零),建立如下模型:

InYit=β0+β1·InXit+βj·(InXit)2+βn·T·InXjt+T+T^2+vit-μit

(1)

(2)

i=1, 2,…,Nj=1, 2,…,n,t=1, 2,…, 8

由于上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误差项不同于最小二乘法的古典假设,因此,模型的估计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估计。

技术效率为:

(3)

根据上式可得单位的平均技术效率为:

TE=1∑i∑tTEit

(4)

表2 小麦生产函数投入要素变量

变量名变量指标单位Y小麦单产(kg/667m2)ML平均劳动投工量(日/667m2)MC平均化肥投入费用(元/667m2)MW除化肥外平均其他物质费用(元/667m2) 注:小麦的投入、产出变量均通过小麦播种面积调整为单位面积投入指标,同时因为投入要素使用的是货币金额计量,存在价格差异,因此,通过各年的小麦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并以2004年为基期进行调整

表3 效率损失函数变量

式中,i为生产单位个数,n为总样本个数。

SFA方法通过极大似然法估计出各个参数值,然后用技术无效率项的条件期望作为技术效率值,SFA方法充分利用了每个样本的信息并且计算结果稳定,受特殊观测值影响较小,具有可比性强、可靠性高的优点。

2.1.2建立指标

该文通过建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利用小麦生产的产出与投入指标来测算河南主产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5][6]。该文认为应该选取有关小麦生产的平均数据才比较合理,才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真实的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和技术进步情况,故该文采用单位面积上的平均数值来进行估计分析。根据众多研究结果得出,文章指标的选取如下(表2)。

作为粮食作物,小麦的生产必定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指那些对小麦生产产生影响但不在样本主观可控范围之内的因素。影响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基本特征、农业生产条件、经济社会环境和自然灾害等4个方面[7-8]。该文主要从以上几个角度出发,选取合适的变量或替代变量,对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损失进行研究。建立效率损失函数指标变量表(表3)。

2.2数据来源与处理

2.2.1数据来源

中国农村研究中心在全国设不同数量的农村固定观察点,覆盖31个省份,共355个村,农户样本量2.2380万户,数据收集从1986年开始,延续到至今完整的数据信息,数据库资料量大。该文数据选取中国农业研究中心数据库中河南省2004~2011年的8年间数据,覆盖16个地市的16个村,年农户样本量1000户,进行数据基本清洗,并根据每年唯一的农户编码形成平衡的面板数据。

2.2.2数据处理

该文对选取的部分变量数据进行了一定的处理。

(1)对于可采用插值法的变量来说,个别地区的个别数据缺失的情况下,以该村当年的村平均数值代替。

(2)由于样本中信阳、三门峡地区小麦种植较少(小麦产量大部分为零,取对数后即为缺失),在匹配面板数据过程中会造成大量数据样本的缺失,为保证数据样本量和质量,因此将信阳、三门峡两个地区样本数据整体删除,删除后的整体样本仍然具有代表性。

(3)对小麦生产投入的各项费用、人均纯收入等分别用相应的小麦生产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平减(以2004年为基期),以剔除价格变化的影响,使数据具有更好的可比性。

3 结果分析

3.1模型结果

通过运用Frontier4.1软件,对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和效率损失函数模型进行最大似然估计(MLE),得出结果见表4。

3.2检验结果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来测量生产关系以及效率的前提是真实存在生产的技术效率损失。通过表4中的假设检验LR值统计结果可以得出,模型拒绝原假设,且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大部分变量均在0.0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效率损失函数的几乎全部变量都在0.0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gamma值为0.9985,T检验的显著性明显,说明河南小麦生产存在技术效率损失问题,无效率方程解释了非效率的大部分因素,使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是合理的[9]。

通过对效率损失函数的检验,表明家庭耕地面积、地块数量、户主的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人数、小麦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户兼业类型、户主性别、户主年龄、平均家庭机械动力数和受灾程度对河南省小麦生产的效率损失存在显著的影响作用。

4 结论与讨论

4.1结论

近年来,河南省小麦技术效率整体呈平稳趋势且处于较高水平。2004年河南小麦技术效率为0.9398, 2011年小幅下降到0.9322,比2004年下降0.8%, 8年间平均值为0.9331,特别是河南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4~2011年间,纯农户、I兼农户和Ⅱ兼农户的平均技术效率分别为0.9349、0.9378和0.9267,整体上差别不大,且技术效率水平较高,但不同兼业类型与技术效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值得注意的是, 2006年以来,I兼农户的技术效率明显增长, Ⅱ兼农户的技术效率处于下降趋势(表5)。

从时间角度来看,自2006年以来,纯农户的技术效率持续保持平稳,I兼农户的技术效率呈小幅增长趋势,而Ⅱ兼农户的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这是由于近年来,农机服务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农户进行农业上产的规模报酬增长, 2004~2011年间河南省农户的整体上技术效率趋于平稳; 但是,由于农业生产成本的快速增长,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农业生产的差异化投入,是造成不同兼业类型农户之间技术效率产生差距的最主要原因。

表4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结果

解释变量系数标准差T-统计量前沿生产函数cons-10.46900.17582.6673***LnML-0.05390.1440-0.3740LnMC0.73400.23197.4763***LnMW0.61610.22912.6898***LnML^20.01780.00325.6520***LnMC^2-0.11160.0346-3.2262***LnMW^2-0.02050.0034-5.9817***LnML*LnMC-0.01950.0111-1.7512*LnML*LnMW-0.01780.0287-0.6190LnMC*LnMW-0.13530.0579-2.3361**T*LnML0.00120.00590.1989T*LnMC-0.00410.0113-0.3635T*LnMW0.01320.01231.750*T-0.09800.0331-2.9582***T^20.00700.00213.3840***效率损失函数截距项-13.17230.9243-14.2504***耕地面积-0.35110.0405-8.6626***实际经营耕地地块数0.59630.11135.3553***户主的文化程度-0.14620.0612-1.7546*家庭劳动力人数-0.18700.0767-2.4369**小麦播面比重-2.03660.6918-2.9441***家庭人均纯收入-0.09020.0000-14.1363***培训比例-0.04901.0189-0.4813雇工比例-0.73811.0185-0.7247农户兼业类型-0.23270.0487-4.7796***户主性别2.81690.84073.3508***户主年龄0.09730.01556.2661***平均家庭机械动力数-0.27690.0183-1.5882*受灾程度2.12340.56233.7759***模型其他统计量sigma-squared0.83500.162851.3113gamma0.99850.000113588.4250横截面数702年份8样本量5616对数似然值-1247.2591LR检验统计量9628.9078 注:*代表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代表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代表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数据来源:作者整理

表5 2004~2011年河南省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小麦技术效率

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均值纯农户0.94390.93900.93450.93070.93400.93000.93240.93470.9349I兼农户0.94050.93810.92820.93390.93520.93870.94250.94520.9378II兼农户0.93510.93560.92600.92980.92590.92380.92040.91670.9267均值0.93980.93760.92960.93140.93170.93080.93180.93220.9331

从兼业类型角度来看,I兼农户的技术效率高于纯农户和Ⅱ兼农户,其中Ⅱ兼农户的技术效率最低。由于I兼农户种植面积一般较大,在河南省平均机械化规模生产较高的情况下,从而在保证生产的情况下解放了劳动力,而纯农户则一般采用精耕细作的方式,投入更多劳动确保单产,反而技术效率低于I兼农户。Ⅱ兼农户由于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比例较高,留在家里种地的妇女、老人比重高于纯农户和I兼农户,这部分人以种地为主,加之耕地面积一般较小,所以平均劳动投入量最高。因此,I兼农户的劳动生产率最高, Ⅱ兼农户的劳动生产率最低。

4.2讨论

4.2.1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规模差异变化较大

由于河南地处中原,受到土地资源条件相对薄弱且人口众多等区域限制,人均耕地规模在580m2/人,讨论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规模具有重要意义。

纯农户家庭年末实际拥有耕地面积主要在1334~2668m2以下和2668~4000m2以下两类的纯农户分别约占纯农户总数的38.1%和28.8%,反映出纯农户倾向于拥有中等规模土地面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2004~2011年间, 0~1334m2以下和1334~2668m2以下的纯农户比例呈增长趋势,分别增长41%和43.4%,而2668~4000m2以下和4000m2以上的纯农户比例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23.6%和30.9%。

I兼农户的家庭年末实际拥有耕地规模分布情况相对较均匀,但总体不同规模的I兼农户比重变化较大。这是由于I兼农户处于纯农户和Ⅱ兼农户的过渡期,是比重变化较大的最主要的原因。2004~2011年间, 0~1334m2以下和1334~2668m2以下的I兼农户比例呈增长趋势,分别增长77.5%和60.5%,而2668~4000m2以下和4000m2以上的I兼农户比例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30.2%和24.2%。

Ⅱ兼农户的家庭年末实际拥有耕地规模整体呈“中间大两头小”分布,并逐渐向“中间缩减,两头扩大”趋势发展。这是由于随着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等速度加快, Ⅱ兼农户逐渐趋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并在不同耕地规模分类中趋于普遍化。2004~2011年间, 0~1334m2以下和4000m2以上的Ⅱ兼农户比例呈增长趋势,分别增长31.0%和61.1%,而1334~2668m2以下和2668~4000m2以下的Ⅱ兼农户比例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16.9%和17.3%。

4.2.2农户家庭不同耕地规模的兼业类型分布变化较大

图2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兼业率数据来源:农业部固定观察点数据

近年来,兼业农户的比重整体上远远高于纯农户的比重。纯农户和I兼农户比重逐年下降, Ⅱ兼农户比重呈增长趋势。其中, 4000m2以上规模中Ⅱ兼农户比重增速最大,比2004年增长225.5%,年均增长32.2%。2004年,在0~1334m2以下和1334~2668m2以下耕地规模中,主要以Ⅱ兼农户为主,远远高于I兼农户和纯农户,在2668~4000m2以下和4000m2以上耕地规模中,主要以I兼农户为主; 尤其在2007年,在4000m2以上耕地规模中, Ⅱ兼农户的比重开始超过了I兼农户,进入以Ⅱ兼农户为主的时期。到2011年,纯农户、I兼农户和Ⅱ兼农户的比例分别占10%、20%和70%左右,兼业率达到85%以上(图2)。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耕地规模差异较大。纯农户倾向于拥有中等规模面积的土地,而同一时期,拥有中等规模土地面积的Ⅱ兼农户比例在逐年缩减,相对来说,I兼农户拥有不同规模类型的土地分布较均匀且比重稳定。

4.2.3农户兼业与农民增收、农业生产的关系

随着农业生产相对份额的下降,农户从农业中增收遇到了瓶颈,同时,农业劳动的季节性剩余和农村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户兼业提供了机会,兼业农户优化配置家庭劳动力,将部分剩余劳动力分配在非农业生产上[10]。一方面,农户兼业化使农户家庭增加了收入,进而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提高了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和机械化水平,但农户兼业的不断深化也可能促使农户家庭走粗放型农业生产经营的道路,导致农业劳动力过度转移,造成农业生产投入下降,导致农业发展陷入困境; 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农业生产将以人力资源为主转变为以机械动力为主,农业生产的发展将逐渐取决于现代农机综合服务化水平、劳动力综合素质以及农业规模经济等因素,因此考察农户兼业化同技术、劳动力素质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农户兼业经营现象将长期存在,并将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普遍趋势。在我国农业兼业化的进程中,兼业农户在农户总数上要占有一个相当大的比重,但其中Ⅱ兼农户的比重却不能过大,由于我国的兼业经营采取的是适度中、小规模经营, Ⅱ兼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是最低的,因而Ⅱ兼农户经营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也不应过大,大部分的农业耕地应该由纯农户和I兼农户来经营。我国应该走出一条“农户兼业化”与“以土地适度集中的规模化经营”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中国农户在中、小规模耕地上实行兼业化农业经营,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户兼业成为农民增收,实现快速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的最佳路径。

[1]高强. 农户兼业研究现状及趋势.调研世界, 2001,(2): 20~21

[2]梅建明. 从国内外比较看我国农户兼业化道路的选择.三农问题研究, 2003,(6): 32~34

[3]毕洁颖, 黄佳琦.农户兼业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基于吉林、河南和湖南的调研.中国农业信息, 2013,(1): 12~16

[4]Battesege,Coellitj. A model f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effects in a 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panel data.Empirical Economics, 1995, 20: 325~332

[5]王时雨. 河南省农户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分析.经济研究导刊, 2014,(27): 33~38

[6]徐峥. 河南省小麦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及要素投入动态优化分析.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10(5): 589~595

[7]夏海龙. 农户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以河南省为例.技术经济, 2010,(29): 63~86

[8]王桂青. 农户兼业化及其对家庭经营制度的影响.浙江师范大学, 2007, (12)

[9]高强, 于瀛.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资源流动不足现状分析——基于交易成本理论视角.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34(6): 181~186

[10]王国强, 宋艳华.基于耕地质量数量的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33(1): 49~55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PART-TIME FARMER IN HENAN PROVINCE*

Han Yaheng1,Qu Chunhong2※,Liu Xianwu3

(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2.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3.Basic Construction Bureau,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China)

Farmers′ diversified economy is form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China′s agriculture such as the sharp contradiction between crowded people and limited land, the imperfect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hich i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in China′s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period. This development phenomenon will exist in a long period and become the general trend of China′s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portion of business-farmer was far more than the real farmer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present situation of part-time farmers in Henan province, discussed the different kinds of part-time farmers′ distribution and the production situation of wheat in different kinds of farmer, and then estimated the wheat production technical efficiency with the sample data by using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 method during 2004-201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armers′ averag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wheat had a high level and showed some differences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part-timefarmers. Finally, it discussedthe reasons causing the differences of wheat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three part-time farmers.

Henan province; past-time farmer;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wheat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511

2015-06-20

韩亚恒(1990—),男,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通讯作者:曲春红(1968—),女,山东烟台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畜牧业经济、国际情报研究等。Email:quchunhong@caas.cnv*资助项目:农业部种植业司课题“全球粮食发展和政策分析研究”

F224;F323

A

1005-9121[2016]05-0065-08

猜你喜欢
河南省小麦农户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哭娃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