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做一件事
——专访国家级非遗“江南丝竹”代表性传承人、上海浙派古筝代表性传承人孙文妍教授

2016-10-14 03:56邓明川
非遗传承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国乐丝竹研究会

邓明川

孙文妍教授是中国著名民族器乐家孙裕德先生之女,出身民乐世家的她,从小便对丝竹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古筝弹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造诣。孙教授退休前是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古筝专业课导师,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管弦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东方古筝学会等学会的理事、上海国乐研究会和湖南街道江南丝竹团(湖南街道国乐研究会)负责人,其女儿何小彤和儿子何小栋是忠艺琴行古筝教师。数十年,孙文妍教授及其家人怀揣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弘扬丝竹文化和国乐作出了积极贡献。

勇担重任,接过父亲“接力棒”

孙教授在学校授课的同时,还负责上海国乐研究会的工作。上海国乐研究会的前身是她父亲创办的上海友声旅行团国乐组,该国乐组于1941年迁址到位于湖南街道辖区内的复兴中路孙裕德先生的住处,并改名为上海国乐研究会,其父亲担任会长。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从1980年开始,孙教授勇挑重担,接过父亲的“接力棒”。36年来,她尽心掌舵着上海滩这支专业的国乐队伍的发展。从成员的吸纳、平时的排练、各项工作的安排、参加各种表演展示活动等,甚至活动期间的茶水、茶点、出行等各种琐碎的事情她都要去考虑,可以说,为了这个研究会,孙教授倾注了她后半生的心血。

孙文妍教授坚持弘扬江南丝竹的传统,继承和发扬江南丝竹的传统演奏,在她的带领下,上海国乐研究会、湖南街道江南丝竹团(湖南街道国乐研究会)每逢周一、周日定期在淮海小区开展“走进社区、贴近百姓、融入生活——文化五进基层”活动,成为湖南社区构筑和谐社区,面向基层、服务大众、对外展示社区文化的特色品牌。

上海国乐研究会由孙文妍教授负责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她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教授,受过专业训练并保持常新的音乐理念,孙教授会从音准、节奏、音色、拍子等方面去指导团队成员。其次,孙教授出身于民乐世家,受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传承了孙裕德先生的艺术风格、艺术品位,使她具有很深厚的音乐涵养和娴熟的技能技巧。再次是孙教授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为研究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孙教授回忆道,“有一次去大剧院做讲座,就只有一个空场子,连音响、扩音设备都没有,做江南丝竹讲座也需要向观众演示,没有音响怎么办?后来自己的学生将一卡车音响设备运到大剧院,讲座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最后是孙教授对丝竹音乐的热爱让她舍得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促进国乐研究会的成长和壮大。她的儿子、女儿、学生也在和她一道为上海国乐研究会的发展而奔走。多年的坚持和积累,上海国乐研究会在她的带领下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2012年,荣获上海江南丝竹大赛金奖;2013年,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上为上海摘得唯一的金奖;2014年,研究会被授予“上海市文化节市民演奏大赛优秀市民乐队”称号;2015年9月,更是以上海市赛区金奖榜首的成绩参加在杭州举行的第三届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暨首届中国杭州江南丝竹音乐节,再度荣获非职业组金奖。现在上海国乐研究会在长三角丝竹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为了传承江南丝竹、弘扬国乐文化,孙文妍教授带领她的团队到处奔走,去过专业音乐厅,也去过里弄社区舞台,到高校讲座展示、培养新的传承人……已经76岁高龄的她仍然还在为江南丝竹的传承奋力前行。用她的话讲,国家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那我就要对得起这个荣誉。她也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一信念,时刻为如何传承好、发展好江南丝竹而尽心尽力。

忘我工作,与时间赛跑

让人们更为感动和震撼的是孙教授在与癌症作斗争的同时,仍然在忘我地工作和学习。她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病魔,并且时常对家人和朋友讲,痛苦也是一天,开心也是一天,为何要痛苦地度过每一天。与孙教授交谈,能够切身地感受到她的乐观心态。“我要用好每一天时间,尽量留下一些东西,有些事情我现在不做会遗憾的。”孙教授目光里透着坚毅,她坚定地说。如今,孙文妍教授除了看病和正常的休息时间,都在看报学习和写书。每当看到好的文章或句子,要么摘抄,要么将相应的报纸页面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她有两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有的内容旁边还标注了她当时的理解或感悟的话语。孙教授讲,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理念上保持常新。目前,孙教授正在筹划《上海浙派古筝大全》一书的撰写,书的框架已构想完成。从孙教授身上,我们可以真正领悟到“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亲力亲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今年7月初,孙文妍教授带领她的团队在莫干山路50号的半度音乐举办了一场小型的江南丝竹展示会。由于现场观众多对江南丝竹乐曲不了解,每弹奏一曲,她都要向大家解读这首曲子产生的背景,并教授如何更好地去感受和领悟每首曲子。不少观众是第一次在现场聆听丝竹名家亲自弹奏的丝竹乐曲,崇敬之情便油然而生,他们感受着清新、幽雅,典型的江南音乐韵味,十分享受。

“江南丝竹的魅力在于它的自由度,可根据演奏者的理解和表达来自由‘加花’,设计变奏、加倚音等。演奏时达到‘有谱子又无谱子’的境界,合奏者之间能体会到你进我退、配合默契、心灵相通的美妙感受。”孙教授说。

德高艺精,桃李满天下

孙教授视学生如子女一般,不仅教授学生技艺,还教导他们如何做人。如今,孙文妍教授的学生遍布海内外,国内不少音乐学院都有她的学生,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长为各学校的专业骨干。其中一位海外学生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孙教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她说:“有一年,正大综艺节目组的老师打电话给我,说他们正在斯洛伐克的一个广场做一档节目,遇到了我的一位学生。节目组拍了学生在广场弹古筝的镜头,他说想要向您问好。古筝弹完后,学生就讲了一段话,他说,‘孙老师,您好!我是您的学生,我在这里弹古筝给您听。’”这大概就是做老师的幸福。

孙教授和蔼,平易近人。认识她或听过她讲座的观众无不被她对江南丝竹、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所感动。2015年4月,孙教授带领她的团队到成都唯乐音乐厅开展音乐交流活动,活动结束后不久,一位四川音乐学院的老师写了一封信给她,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上海国乐研究会)在您的带领和指导下,坚持每周的排练,这其中不知经受了多少挫折,遇到了多少困难。在缺少必要的条件下,只有一个信念——将江南丝竹乐传承下去……江南丝竹乐中的秀美、平和、温婉的音韵和气质已与演奏者紧紧相连,乐音全部来自操琴者的内心,奏出的音乐感人至深。”“您是继承传统音乐的楷模,您的品德和精神令我敬佩,您为传承江南丝竹乐所做的努力让我和学生们感动。”正如这位老师的描述一样,孙教授一直都在传承非遗的路上,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江南丝竹乐。

谈到接下来的工作,孙教授说:“接下来我需要把一些经典曲目进行录音、录像,把谱子整理出来,还有就是培养艺术人物,我希望自己能留下更多的东西。”从她的话语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她对江南丝竹这一“活化石”的热爱以及对上海国乐研究会深深的感情。

猜你喜欢
国乐丝竹研究会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波兰睡眠研究会
“江南丝竹”的“合乐”传统及其文化阐释
闽浙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召开换届大会
第九届亚洲睡眠研究会大会
“国乐改进社”的历史回顾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紫丝竹断弦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