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顺德
摘要:在数学的学习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难题:由于学生数学功底的薄弱导致数学成为学生的短板,例如运算失误、计算方法混淆、理解不到位、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空间上的组织障碍等等。在初中教育阶段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本学科,能否学好数学联系到其他多门学科的学习效果。然而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陷入僵局,主要有几点成因:一是主观原因,主要是因为学习有心理障碍;二是客观原因,主要是使用了不恰当的学习方法。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几点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数学学习;困难;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211-02
在初中阶段中学生面对的挑战主要来自数学方面,如果是在学习、思维中转不过弯,走了偏路,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学习信心,缺乏学习热情,产生抵触心理,成为班级这一金字塔的最底层。因此,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可是在当今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育的潮流下,面临着一个迫切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使那些在学习中遇到瓶颈,踩进泥潭的学生走出困境。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才能提高全民素质,数学教育才算成功。
1.数学学习困难是如何形成的
在学习上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父母和教师,所有的记忆范围和任务目标都是由师长划定。然而初中生这时已经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记忆,这为中学生自主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由于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以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客观原因,导致了初中数学学习中出现了瓶颈和难题。这里所说的瓶颈和难题,主要是指学生的智力和理解能力正常,但是由于情感、态度、认知、方法的不成熟,导致学习进度无法正常完成,效率低下,不能完成数学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的基本目标。下面详细叙述数学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
1.1方法不正确,缺乏学习兴趣和意志。学习关键在于兴趣、毅力和坚持,初中学生尤其需要这些。为什么说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的学生数学成绩差?这是由于成绩和兴趣是成正比的。兴趣浓,成绩好;兴趣低,成绩差。在学习中有的学生适应不了初中的教学节奏,又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找不出课程的重难点,对自己所知所学一知半解,做不到知根知底;除此之外,他们缺乏自主思维,学习中不善于动手动脑,缺乏持续学习的毅力,一遇到难题不懂得知难而上,导致成绩不佳;更重要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往往抄袭一通草草了事,没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1.2教学层次逐渐抽象。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较其他学科而言,抽象、复杂是其主要特征,因为数学教学体现出来的主要是从直观简单到复杂抽象的过程,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对新知识的掌控。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知识难度不断增高,理解难度不断加大,越来越抽象的知识层次使得学生很难适应过来,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不得不面对巨大的问题和障碍。
1.3教师、父母的原因。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尊重、关心、信心,而是偏袒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那么这对其他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不但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造成怨恨,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学生失去学数学的兴趣和热情,造成学生在数学方面学习困难,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家长如果不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疏导,而是放纵甚至怂恿孩子偏科,例如对孩子灌输只要学习语文英语这些学科,而对于数学这些问题只需要计算器加减乘除才能解决的观点,那么这种放纵和怂恿就会害了孩子,使孩子学不好数学,无法正常的升学。
2.如何使得初中学生脱离数学学习困境
2.1帮助学生学好数学走出困境关键在于尊重、关心、循循善诱。教师尊重学生,第一能使学生产生满足、愉悦感,第二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往常教师们如果总是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横加指责批评,甚至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这样不仅会伤害学生的心灵,还会使学生怨恨、仇视的心理,产生自卑的心理,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因此,教师需要以一颗真诚、博爱的心对待学生,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对于学生的意见,要做到倾心听取;对于学生的人格,要多几分尊重;对学生的错误,要多几分理解和包容。俗话说:"扬人之长、容人之短、谅人之过、念人之功,"这就是说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扬,对他们的短处要循循善诱,这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奋发前进的动力。
2.2数学教学中应做到三个注意。所谓"三个注意",指的就是以下三点:
(1)注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调查分析摸底,特别是在教授新课程之前,做好这一工作尤为重要。当弄清楚实际情况之后,应当针对问题设计问题,并面对面同学生进行交流和指导,从根源上解决学生心里的难题。
(2)注意学生的基本能力训练。由于学生困难学生的基本功底例如计算、记忆、复习能力都比较弱,因此要加强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训练,并进行恰当的分析和指导。
(3)注意构建知识体系,将方法、思维、观念渗透到学生的内心。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不能采取常规手法,应当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多采用类比、归纳、抽象、猜想之类的手法,精心设计课程,使学生主动接受教学内容,将学习方法和解题思维融入学生的大脑,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2.3促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第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第二要诱发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第三是要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数学家的趣闻事件,以充满趣味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固然重要,学生的信心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学习困难就像是一个孩童学步,先是学会爬,在摸爬滚打中慢慢学会正常行走。教师就像是教孩童学步的长辈,需要通过表扬鼓励孩子跌倒了再爬起来;需要通过教导加强孩子的理解和认知,让孩子知道犯了错误不要紧,关键是知道该怎么做;需要通过训练加强孩子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深化。这一比喻恰当的形容了数学教学的过程——把教学设计成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探索方法、追求真理的过程。
3.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在初中教学中接触的都是较为复杂、抽象的知识,在抽象性、严密性上都使得学生难于接受和理解。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认真分析有关问题,解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做好中学课堂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使更多学生摆脱数学学不好的困境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木兰.初中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和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34)
[2]徐勇.要关注学困生[J].小学教学研究,2000,(08)
[3]刘雪,史志成.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J].山东教育,2003,(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