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富
摘要: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让数学走进孩子的心灵呢?究竟怎样才能引导小学生喜欢数学,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来达到课堂教学目的。从事数学教学五年,就此谈了几点本人的粗浅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196-01
1.激发小学生的领悟能力
一个人的成绩如何,不是看他天天把作业写得满满的,而是首先要看他有多大的悟性,这样胜过题海战术。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举一反三"。而教师的任务本身就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让他们得心应手。以往的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把一个苹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导出"1份可以怎样表示"。在学生无法用整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时再引出分数。显然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形成面对问题、主动搜索、沟通联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把这个问题改成两个人吃一个苹果怎么吃?学生就会发现就有吃多吃少的问题存在,有问题存在就会有学生明白,公平分,那老师追问怎么分,是不是会觉得这样讲,知识是学生发现,不是老师代替包办的更好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2.培养敏捷思维,先抓口算
幼儿在学走路和开口说话的过程都是在为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维敏捷性,学习数学主要也是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吸收数学知识,体现到生活实际中展示出个人的聪明。口算对思维敏捷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准确迅速的解题是思维灵活的体现。抓口算基本训练,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也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在学习乘法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从0~9的数字卡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一位数乘三位数的试题,再算出来。看谁编得题多,算得又对又快,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既巩固了新知,又活跃了思维,有了竞争意识。
3.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好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维、数学能力这四个层次的素质教育,而后三者又是以数学基础知识作为载体实现的,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规律、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用数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创新意识。如数学概念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联系现实原型,对概念作唯物的解释;(2)抓住事物本质,对概念作辩证分析;(3)在实践中运用概念,在运用中加深理解概等。
4.要反思、总结、找规律
反思是前进的力量,没有反思,教学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上一节课,教师都要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反思,进行总结,找出规律,在不断反思中学习。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小学数学六年级的《鸡兔同笼》课题中,在教育学生主动的分析问题和思考解题方法的过程中,学生都积极的参加发言,表露自己的观点。很快的每个学生都融入课堂里了,看着每个学生那得意洋洋的表情,我也很兴奋,知道假设法的好处和解方程的细心。但当我通过在做课堂练习时,发现有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如对的加分,错的扣分,学生对一题和错一题之间相差的分数出现了疑点,再如有学生在解方程中出现2x-4x,就做不下去了,学生在想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疑惑呢?这时我就和学生说,我们一起想一下原因,然后一起探讨,探讨之后由他们进行总结,找出相应的规律,然后在课堂里又征求了其他学生的意见,大家都想法统一,表示赞同,和他们的思路一样,知道以后这类问题就该怎么处理,这就体现出反思的效力,通过变异性的题目要进行总结寻找规律。这就不仅提醒了教师要反思、总结、找规律,学生也要反思、总结、找规律,课堂效力就事半功倍。
5.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心理。小学生在学习中最爱问为什么,说明他们的好奇心理比较强,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多问,在提问中学习数学知识。小学生还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开展游戏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具体求新、求异的心理,在遇到新知识时会比较敏感,喜欢探索新知识,不喜欢学习旧知识,教师可以加强数学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温故而知新,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具体知识和问题的处理,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知识和新学知识,消除学生喜新厌旧心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也可以通过模拟现实,发展学生的意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