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晋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实现自主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 初中数学课堂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实现自主学习.课程改革,不仅提出了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目标任务,而且明确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这些方面都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下面就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些看法.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活动,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有直观的情感体验,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进行合作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新课改课堂教学质量观的要求.
二、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探寻知识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就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例如,在讲“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找了一些有趣的成语典故,如水中捞月、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他乡遇故知等,请学生说说这些词语哪些是确定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这些成语典故,考查了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这样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教师要认真备课,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仅要认真备课,还要备“学生”,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我给出这样一道题:如图,一只蜘蛛在一块长方体木块的一个顶点A处,一只苍蝇在这个长方体的对角顶点G处,若AB=3cm,BC=5cm,BF=6cm,蜘蛛要沿着怎样的路线爬行,才能最快抓到苍蝇?这时蜘蛛走过的路程是多少厘米?学生的兴奋点被激发,积极思考,探究合作,寻求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在教学中,介绍一些数学史里的人物、典故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我介绍了笛卡尔的故事.笛卡尔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笛卡尔受到蜘蛛织网的启发,巧妙地把几何学和代数学结合在一起,顺利地解决了问题,奠定了解析几何的基础,推动了数学的发展.这个案例,既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理论的沧桑历史和数学家的成长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服务于生活、报效社会的情感.
三、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学会发现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要单纯地告诉学生结论,而是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印象深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学会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知识,如果只是机械记忆,不思考它的作用,不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教师要指导学生应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乐意学习数学.
3.学会总结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重要的时间点,引导学生对一个知识点,一个题目,整节课,进行小结、总结,反思解题过程中用到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自主学习成为初中数学课堂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张奠宙.数学素质教育教案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