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玉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被引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普遍问题,文章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结合实践提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的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026-01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即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互助性学习。本文主要从展示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具体的问题和真实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理性思考,从而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提高合作课堂教学的效率。
1.建立合作心向,改变做而不合
【案例】
在《正比例的意义》一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自主建构正比例的意义,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
师:表中描述了路程和相应的时间,这期中隐藏着什么新的知识呢?通过学案的学习,你们应该有所体会,把你们自己学到的知识结合学案在4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A:(看了一下其余三人)第一题,B你来回答。
B:时间每增加1小时,路程都会增加80千米。
(照着学案读,其他人盯着自己的学案,说完后有反馈)
A:第二题D,你说。
D:可以用80:1,160:2,240:3,我发现他们的比值都是80,是相等的。(照着学案读,其他盯着自己的学案,说完后没有反馈)
A:第三题,C来说。
C:因为他们的比值相等(B转身坐了回去),速度都是一样的所以他们成正比例。
(照着学案读,其他人盯着自己的学案,说完后没有反馈)
A:有没有补充?
四人沉默,转回了座位。B.D东张西望,A和B时有交流,讨论无关问题。
在交流学案中的问题时常会用到小组合作学习,其初衷是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换彼此的意见,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完善认知。但听课过程中发现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交流学案只是小组成员依次把之前写好的学案读了一遍,其他组员对于该成员的发言没有交流,没有反馈,每个学生读完了,大家坐好,就算小组合作学习了,学生没有合作的心向,做而不和。这种做而不和的方式是一种伪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信息的单向传递,讨论的问题也仅仅停留在学生个人的见解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大家不能在交流中互助、完善认知,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自己必须首先具备合作心向,即合作意识,愿意和小组成员开展积极地互动,才能形成积极互赖的合作氛围,发挥小组每个人的智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然,小组的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这样才能较好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
2.组内有序管理,提高合作效果
【案例】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中,当学生总结出了例一是采用了转化的方法,把形状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了形状规则的图形后求得了图形的面积后,为了让学生对转化这个策略有更深的认识,教师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
老师:回顾一下,我们曾用转化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
D:圆锥怎么搞的?
A:用圆锥装水倒到圆柱里到了3次,这个你都忘了?还是,林老师教的呢。你看看,
记性哦,唉。(用手指了指D)
C:(附和A)是的唉,第二单元上圆锥的体积时讲的啊。我都记得。
D:(有点不好意思),人家记性不好,还行啊?切﹗
隔壁那组有一个同学说到了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大家开始纠结于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的问题上来。
D:长方体公式怎么推倒的啊?
大家陷入了思考,沉默。
B:什么时候学的啊?记不清了。
A:用到了转化吗?
B:好像是的吧。
从案例可以看出交流时小组内欠缺有序的管理:大家你说一句,我插一嘴,小组成员交流随意,甚至出现聊天的现象;讨论缺乏头绪,抓不住中心问题;小组也容易受外界环境(其他组)的影响而偏离讨论思路(小组讨论从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突然转向了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一场讨论下来,大家虽然说了很多话,但和主题相关的没几句,交流后也未在组内进行小结归纳,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效果不佳。合作的过程也是交流的过程,它需要有序的管理来保障小组交流的顺利进行。小组交流时,组长则应领导、协调本组同学进行具体的学习活动,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有序,高效的展开。
3.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互助性
【案例】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中,当学生总结出了例一是采用了转化的方法,把形状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了形状规则的图形后求得了图形的面积后,为了让学生对转化这个策略有更深的认识,教师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
老师:回顾一下,我们曾用转化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A先把其余3人的学案拿来看了看,然后对着C说:你讲。
C:推倒梯形面积时把梯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
A:还有一个,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算的。
D:还有什么啊?
A:三角形、梯形。
C:(很激动)梯形是我讲的啊。
D:那我讲什么啊?
A:你说三角形。
B:讲什么啊?(一脸疑惑的,想参与进来。此前一直处于走神,目光四处游移状态。)
3人的目光都投向了B。
D:(数落的语气)哎。他什么都不讲,不管他。
B有点不好意思,看了看周围的3人,拿学案挡着眼睛以下的部分。
以案例为例,从数据看:讨论中A生说了4句话,B生说了1句话,C生说了2句话,D生说了3句话;从观察来看,A、D之间的互动成为了这次小组合作的主要部分,C头一直低着听别人的发言,偶尔参与互动,B一直处于走神,目光四处游移状态,唯一说的一句话还与讨论话题无关。课后笔者从任课教师那了解到A的数学成绩优异,能力强,D的数学成绩中上等,C的数学成绩中等,爱讲闲话。B的数学成绩不好,依赖性重。学优生一般是小组内的活跃分子,处于主宰地位,在合作学习时,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相互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但是"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改进。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2]高向斌.走向合作型教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3]孙海法.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温建红.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问题之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3
[5]吴智敏.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08
[6]徐飞华.合作学习的时机[J].陕西教育,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