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201井区加密调整井改造参数优化

2016-10-13 17:27王越张科李保军
企业技术开发·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砂量射孔油层

王越 张科 李保军

摘 要:井网加密是动用油藏剩余油、提高油藏采收率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对油田开发中后期改善开发效果及长期稳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胡尖山油田安201井区的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概况,依据开发现状及储层特点,确定了加密开发方式,并对改造规模进行实时优化,取得了良好

国内外油田的开发实践表明,油田开发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及时对井网进行加密调整,对稳定油田产量,提高采油速度都是十分有益的。加密井网的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储层裂缝发育特征、水驱状况、剩余油饱和度等,储层改造的方式、规模对加密井的开发效果同样至关重要。目前,国外加密井主要两种:一种是点状注水井,以调整注采井井距;另一种是加密生产井,以缩小单井控制储量,改善平面矛盾,提高开采效果。

1 油藏地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1 油藏地质特点

安201区油藏属于较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存在大量的人工和天然裂缝,开发难度大。

1.2 存在的问题

目前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

①水驱动用程度不高;

②油井见水过早;

③油井动液面较低,井底流压过小,提液困难;

④采油速度递减过快。

2 加密方式选择

针对开发现状,为了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确定在原有菱形反九点井网的基础上,设计在原井网侧向油井之间加密2口油井,主向油井实施转注,形成排状注水井网,井距160 m,井排150 m。

3 压裂参数优化

一次加密井开采的主要对象是薄差油层。该类储层渗透率低、油层性质差、空间分布复杂。

从平面上看,加密井与老井的井距仅有100~200 m,目的油藏中有些油层已经水淹或与高含水层镶嵌、搭边;有些油层位于主力油层的变差部位;有些油层在平面上却是零星孤立地分布。

从纵向上看,由于加密井钻遇基础井网,目的油层分散于各油层组中,且与高含水层相间分布,油层与见水层隔层很薄。其改造难度在于裂缝半径难以控制,如果压裂措施不合理,会导致加密井投产后,含水上升快,甚至迅速水淹。

因此,为了控制裂缝走向,先对射孔方式进行优化;然后采用井下压力计+微地震监测来判断压裂时目的井裂缝走向、长度,追踪改造效果,优化压裂参数。

3.1 射孔方式的优化

目前直井常用的射孔方式分为常规电缆传输射孔和定向射孔。安201区块NE72 °方向存在天然大裂缝,易造成裂缝方向的油井见水,考虑到避开水线,加密井应采用定向射孔压裂,以单翼定向射孔和双翼定向射孔为主。双翼定向射孔即在射孔相位为180 °、射孔方位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射孔。在减小见水风险的同时可有效扩大泄油面积,充分动用油藏从而提高单井产能。安201区块加密井与水线距离为150 m,见水风险较小,建议多实施定向NE162 °双翼射孔(垂直水线),增加油层动用率和泄油面积。对于目的井临近注水井或者邻井产水较多的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射孔方位进行定向射孔。

3.2 初始改造参数

选定1#、2#目的井,结合该区井网、水驱系统、地层压力等情况,控制压裂规模,优化泵注程序,在避免勾通水线的同时,提高单井产量。

1#目的井初始压裂改造参数如下:砂量15.0 m3、排量1.4 m3/min、射孔方式定向射孔,相位360度,方位NE297。

运用FracproPT压裂设计软件进行裂缝模拟的计算结果,见表1。

2#目的井初始压裂改造参数如下:砂量20.0 m3、排量1.8 m3/min、射孔方式定向射孔,相位360度,方位NE297。

运用FracproPT压裂设计软件进行裂缝模拟的计算结果,见表2。

监测井监测结果对比,如图1所示。

微地震监测数据表,见表3。

两口井都采取了定向射孔的方式,微地震事件较集中于东翼,分析可能是由于监测距离的限制,裂缝西翼远端大部分信号淹没在噪声中,所以造成裂缝东翼发育较西翼明显。由于提高了排量和砂量,2#井裂缝扩展更远,高度也相对大些。本次加密井裂缝走向北偏东79 °和北偏东74 °,说明裂缝仍主要受地应力影响,周围油井压裂、注水井注水对局部地应力影响很小

从试油成果来看, 2#井日产油18.6 m3,日產水0,1#井日产油17.0 m3,日产水0,2#井改造效果略好与1#井。建议加大压裂规模。排量定在(1.6~1.8 m3/min),加砂量增加到20~25 m3,提高改造效果。

4 储层改造效果评价

4.1 加密井不同规模效果对比

以上是22口加密井改造前期和后期的效果对比。

加砂量在25.0 m3以上的井有11口,从试油成果可以看出,多数均产水。从后期的产量来看,日产油1.0~3.0 m3,含水较高(23%~46%)。

加砂在20.0 m3左以下的井有11口,试油解释多数为纯油。从后期的产量来看,日产油2.0~6.0 m3,半数在3.0 m3以上,含水也不高(17%~22%)。

4.2 同井区单井产量对比

安201区块2009年投入开发,初期单井平均日产液4.9 m3,日产油3.3 m3,含水32.4%,目前单井平均日产液2.6 m3,日产油1.5 m3,含水47.3%。加砂量20.0 m3的五口加密井平均日产液

4.4 m3,日产油3.0 m3,含水18.6%。从短期来看,效果不错。可以初步判断,加密井的规模最好控制在加砂量15~20 m3,排量1.6~1.8 m/min。加砂量和排量不宜太大,有沟通水层的风险,会导致加密井投产后,含水上升快,甚至迅速水淹。

5 结论及建议

安201区块的储层特征适合布局加密井网,目前已取得较好效果。

初步认为压裂规模控制在砂量15~20 m3,排量1.6~

1.8 m3/min为宜。建议进一步跟踪投产后产量变化情况以更准确的评价改造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正温.安塞油田加密调整井的增产措施及效果评价[J].油气井测试,

2001,(5):16-19+75.

[2] 程木林.加密井区油井压裂增产技术[J].石油钻采工艺,2006,(2),

69-71+86.

[3] 曹仁义,程林松,薛永超,等.低渗透油藏井网优化调整研究[J].西南石

油大学学报,2007,(4),:67-69+191-192.

猜你喜欢
砂量射孔油层
PFC和2315XA进行电缆射孔下桥塞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电缆输送射孔的优缺点分析
黏土-砂混合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曙光油田杜813油层的初浅介绍与地质分析
海底管道砂沉积模拟研究
射孔井水力压裂模拟实验相似准则推导
某油田分段射孔水平井的产能研究分析
七里村油田薄油层测井识别技术研究
砂石采砂量核定方法的一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