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钧
2016年以来,信用偾违约事件频发,这些事件或将影响投资者的心态,从面扩大信用利差。
自2014年3月,超日债违约事件首次打破债券市场多年来刚性兑付的潜规则以来,信用债违约事件持续增多。数据显示,2015年信用债违约事件共19件;截至5月9日,2016年以来的违约事件多达23件。从违约的债券品种来看,超短融、短融、中票、企业债、公司债等均有涉及。违约主体涉及央企、地方国企、民企与外资企业,主要集中于新能源和产能过剩的行业。笔者对债券的直接投资者与经由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基金、信托产品及保险公司的间接投资者受风险事件的影响程度分述如下。
债券的直接投资者 由于门槛较高,个人投资者很少参与信用债投资。近年来,一些高净值人士在投资信用债时,大多选择利率不高但获利稳定的由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而避免投资过剩产业发行的高利率企业债。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 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池内,主要投资标的为债券与信贷。2015年,到期信用债务的违约率为0.4%,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67%。2016年的违约率只会更高,这将进一步降低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如果违约率超过预期,未来无法达到预期收益率的产品数量可能会增加。风险最高的是已经购买城商行发行的分级理财产品B类份额的投资者,A类份额获得固定预期的收益水平,B类份额以本金做担保谋求高收益。如果投资标的出现因债券违约导致产品难以兑付的情况,购买B类份额的投资者不仅不能获得投资回报,还要用投资本金回补购买A类份额投资的本金和收益。近期,此类产品已被银监会叫停。
债券基金投资者信用债风险不断发酵,国债收益水平持续走低。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债券基金净值实现正增长率者不到50%,72%带有杠杆的二级债券基金呈亏损状态。对投资者来说,选择不带杠杆、短久期与高评级的债券基金产品更为理性。
保险公司的投保人 债券在保险公司的投资标的中占有最大比率。持续的“资产荒”提升了保险资金寻求优质固定收益类项目的难度,而违约事件的“黑天鹅”效应让一向在意安全性的保险资金有所忌惮。保险公司配置大量债券类资产,若信用风险持续爆发,将面临投资决策压力,投资收益率可能受到影响。保险公司的利差益缩小,分红险红利降低,承诺高收益的万能险产品甚至会出现亏损。保险公司应关注利差损、久期缺口等风险,持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
信托公司债券产品投资者 目前,信托公司参与债券市场,主要涉及通道业务和配资业务,其中不少是单一结构化债券信托产品,由银行理财资金作为优先级,劣后级资金由信托公司募集或投顾自有资金认购,信托负责净值跟踪和后期风控,目前的杠杆比例在7~8倍。一旦投资组合中有信用债违约,信托公司募集的资金作为劣后级将承受本金损失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