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琴+孙宏翔
随着“丽媛Style”服饰艺术在全球受到关注,服装设计师、服饰消费群体以及时尚媒体等,都在以不同的视角聚焦、审视、享受这种独具东方气质的美。
千百年来,不少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都从不同角度探索美的奥秘。自古西方就认为,美的本质在于形式、在于理念、在于典型、在于关系。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黑格尔则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的生命在于显现。而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美的个体性决定了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美是一个五光十色的丰富多样的感性世界。
而我国古代也有关于美的学说,包括中和之美、统一之美、出水芙蓉之美和错彩镂金之美。中国现代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是人类生活的产物,是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统一,是人的本质社会化的结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因此,审美首先凸显的是人,人是审美活动的主体,人在审美实践中对于审美对象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由此产生美感。
“丽媛Style”服饰的设计者马可认为,衣服与身体最为贴近,完全有力量来代表信仰、价值观以及内心最想坚持的事情。中国本身是一个融合的民族,对于东西方优秀的文化,可兼容并蓄。现在,正是中国民族自信心建立和发扬光大的最好时代,她希望能够通过服装来展现内心的声音。
至纯至简的生活态度以及低调内敛的个性,成就了她独到的服装设计哲学。也正是这种审美理念与价值标准,使“丽媛Style”跨越中外文化差异,融合不同受众群体,最终获得海内外的赞誉。而设计的理念正是美的起点与定位。
同时,服装作为人们创造出来的审美对象,强烈地依附于美的承载者—人。我们可以从线条、颜色、比例等要素对服装本身的美给以剖析。
“第一夫人”彭丽媛作为中国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享誉国内外的著名艺术家,她曾多次到世界各地访问演出,足迹遍及北美洲、南美洲、欧洲、澳洲以及香港、台湾、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来自仙境的歌神”。正是这些丰厚的学养与不凡的见识与体验,使“丽媛style”独具特色:扎根本土品牌,沉稳含蓄、大气端庄;抵制奢侈浮夸,反对崇洋媚外;立足民族文化传承,结合时尚元素,遵循国际惯例,实现文化创新。正是这样的民族情怀,在国际视野下坚守中国风格晕染下的温婉儒雅与雍容华贵。
“第一夫人”在随访法国时,身着蓝灰色花纹双排扣外套,配以黑色衣裙,这套服装造型整体时尚前卫,盘发干练利落,黑色手拿包和整套服装相映生辉。单独审视双排扣外套时,感觉美丽大方且古典韵味十足,具有强烈的审美效果。因为这件蓝灰色外套本身极具古典油画效果,典雅的小翻领和腰间两侧的小开衩又在服装的线条上起到了修饰作用,使整套服装更加细腻时尚,精致雅观;黑色修身裙和黑色手包,以及高跟鞋,与灰蓝色外套相互映衬;不加装饰的裙子和简洁的手包巧妙运用,更加衬托出外套在线条设计方面的别出心裁。
彭丽媛以其自身内在的修养和气质,使整套服装在其举手投足间透出婉约含蓄的独特气韵。她温婉大气、和蔼可亲的面容,年轻积极的心态和秀美挺拔的身姿,展示出新时代中国知识女性的别样风采。
“第一夫人”在法国时的另一套着装,也同样令人叹为观止。黑色长袖旗袍,修身高挑,上面洒满抽象派的金色印花,错落有致,熠熠生辉,散发着贵族气息;领口和袖口的剪裁精准到位,珍珠花草造型的领饰,精巧别致;与之搭配的金属质感丝绸银色外袍,时髦新潮;中式高领,优雅端庄,而外襟处的一排中式盘口玲珑可爱。甚至在随访德国时,彭丽媛也身穿同款服饰,仅在配饰上多了一款长至脚踝的黑色围巾,飘逸多姿,利落挺拔。作为“第一夫人”,同款服装的多次搭配穿用,勤俭作风与良好品德,令人肃然起敬。
同样,彭丽媛在随访德国时,身着黑色中长大衣,腰身裁缝合身,线条明快,并在随意翻出的领口与对称外翻的袖口,加入优雅灰色律动,打破了黑色的沉寂,庄重又不失层次美;白底黑色波点丝巾的搭配,在增添几分俏丽的同时,也赋予服装的灵性;经典的盘发、黑色手拿包、棕色高跟鞋,也让整套服装在色彩上循序渐进,舒展流畅。
作为审美的客体,服饰的观察者,由于个性修养和所处位置的差异,导致对服装以及着装者整体的审美判断也各不相同。虽然服装形式本身含义丰富,但不同的颜色、质地和造型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会使肢体的线条更加柔美顺畅。而服饰的观察者自身的经历和美感的认同程度,特别是情感因素,也对服装审美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第一夫人”身着藏墨蓝色长款外套与白底印花连衣裙,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被授予“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荣誉称号时,无领的外套,裁剪新颖,袖窿到袖口处均采用明线缝制,给人以简约明了和干净利落的感受;内搭的连衣裙更是新颖别致,小翘领时尚前卫,但又不失古典高贵;服装印花上的中式传统花卉纹样,端庄秀美,韵味深长;深蓝色手包和黑色高跟鞋,使白色连衣裙宛如出水芙蓉,婀娜摇曳。新潮的设计和国际化品味,使“丽媛style”成为中华古韵风情与世界流行元素结合的最佳范例。
事实上,人们的期望在审美判断中同样举足轻重。例如,服装不同的省道、造型、颜色和质地的组合,需要根据季节变化做出调整。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要符合大众的期望,遵循惯例。浅色服装在炎热夏季带给人凉爽的感受,而暗色服装在冬季则在一定程度上带给人安全感,对于明亮颜色的合理使用则给沉闷的冬天带来一丝惊喜。
“第一夫人”彭丽媛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音乐会上,身着中式扎染印花旗袍(立领、右衽盘扣、束腰、下摆双开衩),外搭一粒扣的黑色新款外套(前身短款齐腰,后身采用男士燕尾服的后摆),庄重典雅,恬美隽永,浸染着传统的文化韵律和审美意蕴,将中国女性的含蓄内敛、大气端庄的风姿神态演绎得淋漓尽致;黑色短款外套,兼顾西方风味的时尚与浪漫,整套服装符合中外审美期望,中西文化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丽媛style”从服装设计者,到服装文化的传播者,都是新时代的知性女性。热爱、理解、传承中华文化,关照中外受众者的审美需求,多角度、全方位阐释中华优秀文化,不断吸纳借鉴国际时尚元素,兼容并蓄,开放包容。我们有理由相信,“丽媛style”作为文化外交的新名片,将在求同存异中引领时尚,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