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娅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如何让学生主动自学,培养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把书本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让学生自主地看、说、做和想。
一、运用各种途径,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扩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教学《6、7的加减法》一课时,课前做了个调查:同学们喜欢听歌吗?边说边请小朋友听儿歌《数鸭子》。问小朋友在这首歌里听到什么有关数学的知识?小朋友会说有2、4、6、7、8。我们还学过哪些数字呢?学生会说还有1、3、5、9、10。你们会数吗?请你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一数好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通过生活化情境引入,学生的注意力会很快被吸引到课堂上,为这一课学习做好铺垫。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二、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数学自学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实现预期目标的。一般学生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我认为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读书。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提供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如自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布置学生思考:(1)怎样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割补后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你还有其他割补方法吗?等等,这些问题对启发学生思路很有益处。
三、采用多方位自主学习评价
评价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性,对学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发现一个学生做“4只螃蟹几条腿”时是这样的:列式8×4,四八三十四条腿。这时我没有急于做出评价,而是问旁边的学生:“你觉得他的回答怎么样?”“老师,他的式子对了,是8×4,但计算结果错了。应该是在8×3的基础上多了一个8,用三八二十四加8等于32。”学生的回答太妙,我不禁为他鼓起掌。又如买东西的活动中,有个学生付错了钱,我问:“你觉得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何?”这个学生低垂着头说:“很不好,糟透了。”我再让他的同桌评价一下:“他虽说付错了钱,但他是第一个冲上讲台参加活动的,他真大胆!”这时,付错了钱的学生用怀疑的眼神看着我,我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又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开展学生之间的评价,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及老师的评价,不仅能从教学模式上打破单一的评价模式,更关键的是发掘老师忽略的细小环节和微弱的闪光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自信心。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
学生进行预习,可以有三种层次:第一种是课前看一看课本;第二种是看课本做做练习;第三种是看课本后自己做简单的总结,找出自己的收获或困惑。学生达到何种层次,与教师坚持要求、督促检查有关。不同章节应该有不同的预习要求。
2.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阅读时,眼睛首先从书本或屏幕上感知文字或图像的信息。然后大脑进行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等思维活动,从中提取、处理需要的信息资料。
3.培养学生良好思考习惯
思考是学习的核心。学生学习时遇到问题就要思考。一个学生学习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能力高低。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透过现象抓住实质进行分类比较的方法,能一分为二又能合二而一,达到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要通过不同课型、题型,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品质。
4.培养学生良好复习习惯
学生进行复习,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先复习,后做作业;第二种是先做作业,有时间再复习;第三种是安排时间复习,注意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结构。教师应从“教”的角度唤醒学生“学”的意识,尤其是对缺乏认知基础,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学生,应适当加大教师指导所占的比重。学生只有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进一步主动探究、学习。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让学生学会自己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小结学得的知识和获得知识的方法。例如:教“小数的性质”时,通过复习小数的意义和大小,实质长度的比较,使学生懂得0.1米=0.10米=0.100米后,从左往右看,又再从右往左看,观察这三个数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小结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通过让学生自己小结,不仅能及时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发展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自学能力是不可能自发的、自然而然形成的,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就让每位教师从课堂40分钟做起,指导、点拨每个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