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辉
摘 要: 课堂上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中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增强能力。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牢固的,甚至是有创意的、独特的。关键是在课堂上有效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大胆地说,有感情地吟诵。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动 说 读
时代发展到今天,语文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和独特见解。只有在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他们动起来,大胆思维,大胆交流与表达,才能让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体验之中,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参与进来,动起来呢?
一、“读”——读中悟、悟中读,以情带读,个性朗读
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与表达的基础。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只有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把握课文意境,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体验。
首先,需要教师反复朗读与理解,找到准确的情感基调,然后引导学生去读。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读和感情境动、感染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感氛围中与作者进行心与心交流、心与心的碰撞,从而让情感体验进一步升华。无疑,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深刻的,甚至是独到的、特有的。要达到这种效果,引导和朗读是关键。有位教育家说:“没有读,或者少读,就不是语文课。”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集体读、分组读、个别读等形式,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我告诉学生,唱歌不用感情,就是“叫曲”,朗读课文不用感情,就是“叫字”。所以,语文教学中,感情朗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或者说是作者情感流露的有效载体。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作者进行情感交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意境、主旨等。
但是,在众多朗读形式里,我更注重学生的自由朗读,把它称为个性朗读。因为,每个人的情感体验不同,带着自己的情感,理解去读、去体验,获得的感受就是不同的、有差异的,甚至是独到的。或许,这差异、这独到就是大胆创新或发现。
二、“说”——大胆思维,积极交流,想说就说
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说话,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以便“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这是语文教学的前提。语文是重要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交流思想,传播、继承经验,知识体系得以发展。语言作为思维的承担者和交际媒介,具有概括、传递、交流和调节的作用。自然培养初中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很重要。只有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那么怎样才能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积极发言,大胆地表达与交流呢?
1.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我的观点就是师生是很好的朋友,在一起就是读书、学习的伙伴。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其次,不要迷信权威,也就是“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对课本和老师的观点大胆质疑,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怀疑精神。最后,就是鼓励学生发言,容许学生出错。只有解决以上几个问题,才会丢掉思想包袱和心理戒备。
2.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创新的思维和回答。在新课改背景和理念下,不能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把自己的想法变相强加给学生,让他们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否则,教学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要大胆思维,展开丰富想象与联想,并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告诉别人,积极交流。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如一题多说法、假如法、逆向思维法、梦幻法、追求向往法等,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3.学会和他人合作、探究、讨论。新课标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发扬学生个性,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合作、探究、讨论。一节语文课上,教师设置一个主问题,然后就这一个主问题进行追问、展开,把问题抛给学生,把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参与者、引导者,合适地引导和点拨。需要学生进行合作,让他们之间进行交流,把自己的思想和别人交换,进而更好地理解与把握,然后进行讨论。教师根据课程需要与要求,合理、恰当地安排多种形式的合作讨论,并且在讨论中进行适当点拨,让这种形式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总之,在一节有效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若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给予多种形式的引导与启发,让学生大胆说出来,大声地、有感情地读出来,这节课就是动起来的课。因此,只有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坚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着眼于开放与创新,正确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张扬学生个性,才能促进学生多元化、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