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稿 / I AO组委会 翻译 / 李昕
第二十届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实测试题
□ 供稿 / I AO组委会 翻译 / 李昕
注意:实测和观测环节解答中的任何语言都是不被接受的,当然题目中特别说明的除外。解答中只能包含图表、坐标曲线、公式、数字,必须使用国际标准的天文符号(例如:♂,≌,α U m a,M 31,5m等)。数字必须用国际标准写法,评判人员将不会参考解答过程中出现的任何语言。例如星座名称只能用英文字母表示,其他语言都不被考虑(只能是U m a,O ri等),完整表格见英文版试卷。
消光是天文学中用于量化对光吸收和散射的方式。为研究大气消光,在Engelgard天文台,一颗星在同一晚不同天顶距时被观测到。天文学家用大气质量X来描述消光,它与光通过的大气厚度相关。例如在天顶X=1,z=30°时,X=2/ 3,z=60°时,X=2,以此类推。我们用光子数来描述星的亮度,表1中第3列的n为观测时每秒接收到的光子数。一个每秒稳定辐射9900±100个光子的源被用于定标这次观测,它相当于大气外星等mb=9.64m。
6.1 在答题本上画出表1,通过第1列的天顶距计算第2列的大气质量,填入结果;
6.2 计算相对星等Δmb(b的意思是蓝色),结果填入第4列。用定标光源来确定;
6.3 通过画图的方法找出Δm 和X的关系;
6.4 确定这颗星在天顶的星等。
俄罗斯土耳其望远镜RTT-150于2003年观测到一颗变星。第一次观测持续整夜,见表2,接下来几天只是偶尔观测。在第二至第五个夜晚,记录到了最大亮度15.59m,见表3。时间用儒略日表示,mv为黄波段星等。
7.1 画光变曲线(星等和时间),确定第一晚的最亮时刻(用儒略日表示),写出结果,用“T0=”表示;
7.2 用全部五晚的数据确定光变周期。这里的周期指最近的两个极大的时间间隔,但实际上天文学家通常不知道两个观测到的最大之间有多少个周期,因为天气通常并不会每天都好,两个观测到的极大之间可能会有多个周期;
表3
7.3 确定变星类型,是食变星还是造父变星(用英文写出结果Eclipsing或Pulsating)。
天文学家用KFU的1.5米RTT-150望远镜观测到了一颗星在一年内的光谱变化,光谱和观测时间见图1。其中的横坐标是波长,为了让谱线移动更显清晰,纵坐标是随意的单位。相同光谱的实验室波长在最下方用粗线标出。为了更精确,解题中的每个计算都至少要用到两个波长的谱线。
7.1 在答题本中画出表4所示的表格(2、3、4列可以延伸出多个,这与你所测的谱线数有关)。计算这颗星在不同日期的视向速度Vr,将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填入你画的表格;
7.2 画出视向速度与时间的变化曲线;
7.3 写出这颗星的赤道坐标;
7.4 标出真实的视向速度。
图1
表4
(责任编辑 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