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赴印投资三大难题

2016-10-12 06:52
环球时报 2016-10-12
关键词:工业园征地用地

本报驻印度特约记者 周良臣

近两年印度成为全球投资热点,中国企业赴印热情倍增,但面对诸如征地、税务、签证等一系列所谓印度“老大难”问题,也有不少中国企业望而却步或是徘徊不前,以致错失了赴印投资设厂的大好时机。中国企业如何能更好地规避赴印投资风险?对此,印度中国企业商会秘书长黎剑接受了《环球时报》记者的专访。

中企在印度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征地。有新闻报道称,万达集团在印度哈里亚纳邦的项目征地受阻。“征地确实难,但这对90%以上的赴印投资的中国企业来说不是问题”,在黎剑看来,目前印度已经有不少初具规模、配套相对完善的工业园,它们是外国企业赴印投资设厂的首选,“这些工业园的用地产权明晰,或租或卖都有健全的法规条款可寻。有不少中国企业正是在这类工业园中很快实现了项目上马”。

黎剑表示,万达在印度项目用地总量已经超过了好几个工业园的面积总和,“而印度多数土地属于私有,不是政府能说了算的,‘钉子户问题需要各方通力解决”。黎剑强调称:“毕竟像万达这类企业还是少数,更多想转移到印度来的‘中国制造是中小型企业,比如来建立个手机生产线等,对这些企业来说,在印度投资设厂土地并不是难题。”

依托工业园,多数中国企业是否就能完全规避用地风险?黎剑认为这也不得不考虑“迟到效应”。他表示,在印投资设厂方面,日韩欧美企业都走在我们前面,最好的设厂地段,最配套的上下游相关企业布局,最优惠的用地政策,这些可能都已被“早到的”占据了,中国企业挤进这一行列势必付出更多成本。另外,黎剑提醒,中国企业别总想着先划一块地,留着以后干什么都行,“这种方式在初入印度市场时是低效的”。

一谈到印度繁杂的税务及法律体系,不少中国企业大呼头疼。不过黎剑却认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多数中企海外竞争经验不足,“没摸清楚状况就被套牢了”。黎剑分析称,印度的税法改革一直在推进中,正在进行中的商品与服务税改革是重中之重,它的达成将极大促进印度国内商品流通的效率,这对有意投资印度的各国企业都是重大利好。另外在法律法规方面,印度的规章制度很繁琐,却也很健全,外国投资者想通过钻空子谋利往往反受其累。这也提醒中国企业在做赴印发展规划时应立足长远,切莫总想着一锤子买卖。

也有不少企业抱怨,印度工作签证难拿。对此,黎剑举例称,难拿的原因之一是它有“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死规定,它逼迫外国赴印工作人员走向高端,这是印度变相保护本国基础劳动力的举措。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也逼迫中企尽快实现本地化,更多利用外国人力资源实现本地化管理。

总体而言,黎剑认为印度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最好的实践之地。对中国的大型企业而言,缺少政策性扶植的印度市场是真正考验企业自身海外拓展能力的试金石;而对中等规模企业来说,吃透西方惯例下的税务及法律体系,理应是企业走向海外的必由之路;若就众多中国小微企业来讲,中印太多的异同之处蕴藏着大量商机,相互借鉴与参考总能贡献出更多双赢的机会。▲

猜你喜欢
工业园征地用地
调兵山市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工作初探
地下工业园
自然资源部:坚决防范临时用地“临时变永久”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关于征地管理工作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