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枣主产区发展现状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分析*

2016-10-12 07:52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年7期
关键词:主产区枣树土地

宁 强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石家庄 050067)



·持续农业·

我国枣主产区发展现状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分析*

宁强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石家庄050067)

枣产业作为我国农业重要的一部分,在增加农民创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文献调查法,对我国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新疆、河南6个枣主产区的分布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土地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土地经济可持续性及社会文化价值和社会可接受性角度对我国枣主产区土地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枣主产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统筹兼顾、建立枣主产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模式,合理规划、保障枣主产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枣树种植技术,制定优惠政策,规范发展等建议,以期为我国主要枣产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枣主产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实证研究

0 引言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资源、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点,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农产品主产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状况更是直接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中国是枣的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枣生产国,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占世界的98%以上,国际贸易的枣几乎全部来自中国,我国枣产量从1979年的33.89万t增长至2012年的643.6 万t,增长了近20倍,其中从1994年以来,枣的年均增长幅度超过11%[1]。枣产业作为我国农业重要的一部分,对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我国主要的枣主产区有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新疆、河南6省,主产区的产量对全国枣的贡献率达90%以上[2]。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的需求,我国枣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枣产业的发展在规模、产业管理、种植技术及品种等方面都在逐步走向规范化。同时,枣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也会带来人地矛盾、环境污染,甚至由于大量生产引起的均价下降等众多问题,尤以土地利用问题最为严重[3]。枣主产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不但对枣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而且对其他农业项目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我国对枣主产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系统性研究还不足,文章针对我国目前几个主要的枣主产区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枣主产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地区枣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建议和指导。

1 我国枣主产区发展现状

我国枣产业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7 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开始采摘和利用枣果,有文字记载的枣树栽培历史也有3 000多年的历史。后魏时期,我国已经建立了传统的枣树栽培技术体系,许多技术至今尚在应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现代枣业初步发展起来,但目前尚未对枣产业的发展阶段进行系统划分。根据技术进步水平和产业化程度,枣产业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枣产业发展历程注:参考《中国枣网》数据改制

1.1我国枣主产区分布

我国枣种植区域分布范围极广。根据地理、气候、土壤及枣树品种特点等,可以分为北方种植区和南方种植区。北方是指淮河、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枣树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2006年,北方种植区枣果总产量约240万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5.3%。南方种植区为早熟鲜食枣的新兴产区,干制品质一般不如北方,多用于加工蜜枣和鲜食,近年来鲜食枣发展较快[4]。北方、南方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貌、品种等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亚区(表1)。

表1 我国枣种植区划分

区域发展特点北方黄河中下游流域冲积地区历史悠久,是当前我国最重要的枣区,产量占全国的75%以上黄土高原丘陵地区我国枣树的发源地,古树较多,品种也较多,但枣果品质一般。目前为我国第二大枣区,产量约占全国的12%西北干旱地带河谷丘陵地区我国枣树分布的北缘地区,为正在迅速崛起的优质干枣产区南方江淮河流冲积地区建设了较大规模的冬枣、晋枣、水枣等鲜食枣商品产区南方丘陵地区果实主要加工蜜枣,是我国传统的蜜枣产区云贵川地区枣树多零星分布,近年来在云南地区形成数万公顷的鲜食枣产区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枣网》

从全国省级范围看,目前我国主要的枣主产区有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新疆、河南6省(图2),与我国枣种植初期文字记载的几大区域大致相同。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新疆、河南6省及自治区是红枣主产区,对全国枣的贡献率达90%以上[2]。其中,山东省占27%(冬枣占50%)左右; 河北省26%左右; 山西省约20%; 陕西、新疆、河南均约占5%; 天津3%左右; 甘肃、辽宁、宁夏分别在3%、2%、1%左右; 其他地区总体约占3%[1]。

图2 我国枣主产区分布资料来源:《中国枣网》

1.2我国枣主产区种植与发展现状

由于土壤、种植、管理方式、发展程度不同,我国六大枣主产区的发展现状也有所差异。

(1)山东省全省各市均有枣树栽培,主要分为鲁北、鲁西、鲁中南三大区域,枣产区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少量分布在低山丘陵。栽培有间作和枣园两种方式,少部分在国道和省道作为行道树栽植,大部分是常规枣园,已建成生态观光园和采摘园3.3万hm2左右,约占全省枣园面积的15%[5]。

(2)河北省除北部少数县、市外,全省均有枣树分布,多集中于河流冲击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目前已形成太行山低山丘陵、冀东南平原子牙河流域、冀南漳河流域、冀南滏阳河流域、冀中南滹沱河流域和燕山低山丘陵6个栽培区,全省80%以上的红枣结果树已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6]。

(3)山西省丘陵山区占到总面积的80.3%,境内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多种经济林生长。其红枣栽培具有3 000多年的历史,至今尚有树龄几百年的枣树。许多地方的农民都有栽培枣树的传统习惯,并掌握了一定的栽培管理技术,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枣粮间作模式。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总生存期和PFS,以M(95%CI)表示,并绘制生存曲线。影响放化疗治疗顺序的相关因素采用χ2检验;影响生存期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陕西省枣树种植历史悠久,广泛分布于境内黄河、渭河沿岸地区,枣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陕西省枣树栽培方式主要有纯枣园和枣粮间作两种方式。在陕西北部的榆林、延安两市枣树多栽植于向阳山坡地带,纯林或间作低秆作物,35~40株/667m2。在陕西关中地区的渭南、咸阳、西安等市枣树多栽植于川、台、塬区,密植园枣树80~110株/667m2,常规大田园枣树40~50株/667m2,纯园或枣粮间作。

(5)河南省地处中原,枣树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目前已形成了以内黄、新郑、西华、灵宝为主的干食枣生产基地,以濮阳县、淇县、桐柏县为主的鲜食枣生产基地。枣种植区主要集中在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种植模式多为纯果园基地,目前生态枣园模式也日益兴起[7]。

(6)新疆枣区枣树主要分布在环塔里木盆地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以及吐哈盆地,栽培方式为大田常规种植,有纯枣园,也有间作园,早期间作主要是枣棉、枣粮间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红枣主产区全部位于天山以南(下称南疆),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大漠周边地带,为塔里木河流域冲积平原。枣园以建在平原的农田和沙漠戈壁滩上居多。在栽后前两年都进行间作(棉花、饲草)。几万公顷枣园和防风林带的种植及灌溉条件的改善(自压式节水滴灌),使得枣种植区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2 我国枣主产区土地可持续发展分析

土地利用系统是典型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是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8]。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是随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而来[9],主要定义为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及可接受性[10],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的内涵是环境与经济的共同发展[11],可以理解为在生态(自然)方面应具有适宜性,经济方面应具有获利能力,环境方面能实现良性循环,社会方面应具有公平和公正性[12]。因此,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第一,土地资源环境可持续性,这是土地利用的基础,着重强调土地本身的质量、利用过程和强度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土地质量指数、资源承载指数、土地改造指数和生态风险指数4个指标来反映; 第二,土地经济可持续性,主要反映土地利用方式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效益,多以人均GDP、单位面积种植产值等指标来反应; 第三,土地社会可持续性,反映社会与土地利用方式的交互影响,一方面是指土地利用方式的社会可接受性,另一方面是指社会对土地利用的投入,如劳动力投入和政策保障[4]。

2.1枣主产区土地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分析

2.2枣主产区土地经济可持续性分析

枣产业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大枣经济、农资经济和枣园经济3个方面。很多枣主产区的枣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国各地已有单产4万~6万元/667m2的产业园区。早在十几年前,山西临猗河东村就通过大力种植梨枣,实现人均收入过5 000元。河北沧县崔尔庄依靠枣产业的蓬勃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人均收入已超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条件; 新疆阿克苏计划在未来5年内打造13.33万hm2的枣树生态园区,实现人均0.8万~1.0万元的枣产业,支撑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我国枣主产区的土地经济可持续性较强,人均收入不断增加。

2.3枣主产区社会文化价值和社会可接受性分析

枣主产区的大力发展不仅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而且还给当地带来了文化效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枣文化,促进了枣业文化的发展。枣主产区培育了大批各地名枣,如河北的赞皇大枣、山东的乐陵小枣、陕西的大荔龙枣等。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历史悠久。红枣作为“仙果”,仅为我国部分地区独有,形成了独特的红枣文化。自古以来,枣乡的年节民俗离不开枣。人们对枣更多的是寄予一种希望,并把它和喜庆联结在一起,比如祝福、祝寿、贺年、贺喜的食品中必有红枣。通过生态枣业旅游开发,以清新的田园风光、淳朴的乡土风情,带动当地文化经济效益,形成一种枣业旅游文化。例如山东庆云政府在倡导群众广植枣树推进大地枣园化建设的同时,打造“生态枣乡”品牌,开发了规模较大的唐枣生态园,园内近万株古枣树形态各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成为了该县新的旅游亮点,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3 我国枣主产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枣树的种植面积大大增加,产量也大大提高,枣业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农业经济重要的分支,为农民增加收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但是在枣产业发展过程中,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也日益暴露:(1)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土地政策的限制,无节制、无规划扩大生产面积和种植比例,造成果品品质差、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不合理施肥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树体营养失调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性较低[14]; (3)滥用农药、激素等造成产地土壤环境污染、果树形成药物依赖[2]; (4)盲目引入新品种、生产管理技术落后导致枣树病蔓延成灾、枣果营养保健价值减损、土壤病害增加等[2]。

4 我国枣主产区土地可持续发展建议

我国枣主产区现存各种问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给我国枣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和枣主产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合理开发利用枣主产区土地资源,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1统筹兼顾,建立枣主产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模式

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有助于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因地制宜发展枣业。对适宜发展枣产业的地区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科学营建枣园,合理规划,建设高效优质高科技枣园,依托现有技术全面提高枣产区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发展枣生态产业,大力推广无公害生产,适当建立具有生产和观光功能的生态观光采摘园。在适地适树原则下,根据当地条件、栽培习惯,着重规划发展地方特色鲜明的生产基地和产品,有计划、有步骤地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区域化发展格局,对枣主产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阶段性评价,实现产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15]。

4.2合理规划,保障枣主产区土地可持续利用

合理的发展规划,有利于枣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合理地利用土地,减少资源不合理配制。从土地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土地经济可持续性、土地社会可持续性保障枣主产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对枣主产区土地利用需要符合社会的文化观、价值观,能否满足社会发展,并贯彻总体布局与开发治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节约利用与集约经营相结合理念,将枣主产区土地利用过程和利用强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保障我国枣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和枣主产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4.3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枣树种植技术

国家及各地政府应加大枣树科学种植技术和产业规划研究项目资金的投入。科学施肥对提高枣果产量、改善果实品质,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环境均有积极的作用[14]。在枣主产区建设过程中提供配套的枣生产技术和规划研究机构,对当地枣产业种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促进当地枣产业的发展。通过优良品种的筛选和新品种的研发,在稳定产量的基础上扩大规模生产,保障各个枣主产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枣产业的健康发展。枣产区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应搞好技术培训,提高枣农的管理水平。科学种植,减少盲目生产,如大量盲目施肥,滥用农药等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土地破坏,利于枣产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发展。

4.4制定优惠政策,规范发展

完善落实优惠政策,提高枣农科学生产积极性,鼓励科学生产。确定土地使用权,明确林权归属,在资金上实行重点倾斜,促进枣种植业的发展。同时建立相关监管政策,规范完善市场机制,保障枣产业的稳定发展。减少枣农因市场原因导致的盲目规模生产,有利于枣产区土地的合理利用,减少人地矛盾,使各地区枣产业结构更加稳定合理。

[1]农业部. 中国农业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 1979~2013

[2]梁鸿. 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的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06

[3]许尔琪, 张红旗.中国生态脆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33(3): 1~6

[4]刘芳, 张红旗.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7): 1138~1153

[5]王中堂, 张琼,陈雯,等.山东省长红枣主产区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3): 33~37

[6]刘宁, 邱红绪,张毅功.沧州金丝小枣主产区气候及农业地质背景分析.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30): 13112~13115

[7]刘翔. 河南生态枣业研究.郑州:河南农业大学, 2012

[8]傅伯杰, 陈利顶,马诚.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自然资源学报, 1997, 12(2): 112~118

[9]WCED.WorldCommission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Our Common Futur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10]FAO.FESLM:An international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World Resource Report, 73

[11]黄秉维. 区域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陆地系统科学.地理学报, 1996, 51(5): 445~452

[12]陈百明, 张凤荣.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自然资源学报, 2001, 16(3): 197~203

[13]刘运超, 余国新,陈文博.新疆红枣种植规模对产量的滞后影响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35(3): 66~70

[14]郭利, 王学龙,陈永德,等.有机肥料施用量对烟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湖北农业科学, 2009,(11): 2745~2746

[15]冯海发.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6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JUJUBE MAIN PRODUCING AREAS*

Ning Qiang

(Heb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Shijiazhuang 050067,China)

Jujube industr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agriculture in our country, has an important rolein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Using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jujube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in 6 main producing areas, i.e., Hebei, Shanxi, Shandong, Shaanxi, Xinjiang, and Henan. And then, it discuss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apability and some problems from the land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and social culture value and social acceptability of Chinese jujube. Finally, it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is industry, such as establishing sustainable land use development pattern, ensuring sustainable land use planning in jujube production area, increasing financial input, optimizing jujube planting technology, formulate preferential policies, and regulating the development proposals.

jujube production area; land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evaluating indicator; empirical research

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719

2015-07-19

宁强(1979—),男,河北元氏人,讲师。研究方向:果树遗传育种。Email: 36575004@qq.com

S665.1; F301.24

A

1005-9121[2016]07-0130-06

*资助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教育研究”(1414176)

猜你喜欢
主产区枣树土地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我爱这土地
枣树嫁接 掌握技术
老屋枣树
枣树绿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数字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关于支持主产区发展专用粮食生产的建议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门前的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