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参与主体的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竞合博弈研究

2016-10-12 03:01:26孟娜娜刘婷婷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培训中心石家庄050000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竞合小微集群

■ 孟娜娜 蔺 鹏 刘婷婷(、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培训中心 石家庄 050000)

基于参与主体的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竞合博弈研究

■ 孟娜娜1蔺鹏2刘婷婷2(1、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2、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培训中心 石家庄 050000)

本文着重分析小微企业集群融资链中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行为,分析小微企业集群联盟、地方政府、第三方增信机构、授信主体构四个主要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四个参与主体在竞合博弈过程中的合作促进机制、激励与收益分配机制。

竞合博弈 参与主体 小微企业 集群融资

小微企业集群融资会涉及到政府信用、区域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担保实力、金融机构集群融资创新能力以及小微企业集群化程度等多方面的影响,也就是说小微企业集群融资会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小微企业集群的融资过程实际上就是多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衡与博弈。这个博弈的过程不仅仅是基于收益的权衡,更是基于风险的权衡。如何权衡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收益结构成为决定小微企业集群融资成败的关键环节。

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的主要参与主体及相互关系

在多方参与的小微企业集群融资过程中,小微企业通过集群联盟的形式,争取较高的社会资本,不断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地方政府通过构建一系列的扶持体系,完善小微企业金融生态,从小微企业的良性发展中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第三方增信机构通过风险-收益分担机制,与小微企业集群、授信主体、地方政府达成合作契约,为融资链条的建立提供商业性保障;金融机构则运用各类融资工具、通过差异化的融资结构,为小微企业集群提供多样化的融资需求(见图1)。

(一)小微企业集群

小微企业集群是指在临近的区域范围内,由以某个主导产业为核心的相同、相近产业或特定领域内的小微企业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竞争、价值互动,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集合体。小微企业集群的界定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小微企业集群是区位聚集化的小微企业与相关产业相互联系、彼此互动的结果;二是小微企业集群具有合作网络化、共生合作化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潜力;三是小微企业集群超越单个小微企业、行业的局限,属于一种存在潜在契约关系的特殊联盟体。

(二)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是指在小微企业集群融资过程中,作为利益相关者,引导、扶持、连接小微企业集群与授信主体、第三方参与主体之间互动、合作的政府职能部门。小微企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地方经济发展,而地方政府则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在小微企业集群过程中,地方政府可以采用集群规划引导、融资政策扶持、金融生态建设、专项资金支持、直接政府增信等多项措施,发挥政策在融资过程中的“隐性”与“显性”担保作用。

(三)第三方增信机构

第三方增信机构是指在小微企业集群融资过程中,除小微企业集群体、地方政府、授信主体之外的,且发挥着“显性”与“隐性”融资担保作用的外部增信第三方机构。发挥“显性”融资担保作用的包括:提供融资担保相关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第三方融资性担保公司、承担融资担保作用的互联网融资平台以及开办融资担保相关业务的其他金融机构;发挥“隐性”融资担保作用的包括:企业资信评估机构、资产评估机构等。

(四)授信主体

授信主体是指在小微企业集群融资过程中,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一是作为主要授信主体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信用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银行性金融机构;二是融资租赁公司、典当行、信托投资公司、网贷企业等“类金融”机构;三是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主的正规民间融资机构;四是以股权交易中心为主的三板场外交易市场。

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竞合博弈的合作促进机制

(一)基本假设

从参与主体角度而言,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竞合博弈实质上就是相关节点企业(包括地方政府)所构成的4人博弈。小微企业集群、地方政府、第三方增信机构、授信主体分别用a、b、c、d表示,且参与各方都是在完全竞争的状态下博弈。

1.在Nash均衡情况下,每一博弈方i的策略空间Si是既定其他博弈方的策略选择下,所作出的对于自身而言最优的策略。在此情况下,Si的效用函数为:

或者表示为:

在Nash均衡存在,且唯一的状态下,博弈方可以自动执行协议(即不存在协商与合作),这符合融资链条博弈各方的一致性预期,但是这却不一定属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2.在小微企业集群融资链条中,4个节点企业(包括地方政府)形成战略博弈对局G:G(N,S,U) 。

(二)博弈分析

图1 小微企业集群融资主要参与主体的相互关系

1.博弈目标:在战略对局G中,博弈各方都在试图寻求对于自身最优的策略选择,从最初的自身基础出发,并以实现帕累托最优为最终目标(即使单个博弈方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也实现其他博弈各方的效用最大化)。假定帕累托最优组合为:

2.实现条件:在完全竞争环境下,小微企业集群融资链的各参与主体必须通过充分协商与合作才能实现帕累托状态。且帕累托最优组合必须在实现Nash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建立。即:当且仅当才能实现。

3.实现路径:博弈方通过签订协议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协议,巩固彼此博弈收益(即效用)。即双方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基础上,构建一种竞合关系机制ω,以满足自身效用最大化需求,且与此同时,实现融资链条上所有博弈方的最大化效用。ω 是既能保证博弈方实现帕累托最优,也能保证Gω实现预期博弈的Nsah均衡。表示为:

4.合作附加收益Δui:合作协议的本质表达就是既满足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条件,又满足相对公平分配原则。Δui满足的条件:

6.Δui与i的比较:一是 Δui与i不等值。Δui取决于博弈方完全竞合博弈帕累托最优状态与完全竞争-非合作博弈Nash均衡状态下效用的差值,且在市场完全信息与参与人理性的情况下,Δui为固定值,否则,Δui为可变量。而i取决于非完全竞合博弈帕累托最优状态与非完全竞合博弈Nash均衡状态下效用的差值。非完全合作博弈下,非合作方行为的不确定性导致i数值变化,因此i为可变量;二是Δui与i的影响因素不同。Δui取决于市场环境与参与人是否理性;而i的影响因素则较为复杂,除了Δui的影响因素之外,还包括如竞合博弈的次序、博弈方的策略空间、融资链的稳定性等。

7. ω 的函数表达:ω 是为小微企业集群融资链实现帕累托最优,而构建的一种竞合机制。不难看出,ω 可以视作是Δui与i的函数。表示为:

通过推导得出:博弈方构建的竞合关系机制(即合作促进机制),即一方的不合作行为或导致融资链竞合关系效用的整体下降;而完全信息、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及博弈方的个体与集体理性会带来融资链竞合效用的上升。

(三)结论

1.博弈各方必须以最大的合作“诚意”参与博弈。其中,小微企业集群应充分发挥集群联盟优势,不断增强自身社会资本,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信息披露体系;地方政府应加强小微企业集群引导,积极推动小微企业集群联盟的组建,为小微企业集群搭建融资平台,对接各渠道资金,除“显性”担保外,最重要的是通过有效运作,不断积累体现“隐性”担保实力的扶持体系;第三方担保机构应把握普惠金融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融资担保创新业务,加强融资担保规模边界治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寻求业务不断创新与发展;授信主体应加强和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小微企业集群的合作,深入开展小微企业集群发展及其融资需求特征、规模、趋势调研,积极开展融资工具创新,融资渠道创新,在与小微企业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建立合作发展所需的基础与条件。

2.完善各参与主体间的信息沟通机制。作为基于不同利益的参与主体,小微企业集群、地方政府、第三方征信机构、授信主体都期望在融资链中获得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各方参与主体均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根本障碍就在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信息沟通机制建设中,具备信息资源优势的地方政府起到关键作用。地方政府应积极促进公共信息生产,培育企业信息市场、加强市场信息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健全信息保护相关法律制度,促进信用体系建设。

3.培育小微企业集群融资市场。一方面,完善间接融资体系。首先,创新商业银行融资,加强供应链集群融资创新;其次,完善政策性金融功能,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扶持科技型、成长型小微企业集群发展;第三,创新合作金融,通过信用合作、金融合作开展集群融资创新;第四,发展新型金融机构与“类金融”机构的融资作用。另一方面,完善直接融资体系。鼓励小微企业集群,利用互联网+、新三板等新兴市场,创新融资方式,拓展集群融资渠道。

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竞合博弈的激励与收益分配机制

(一)基本假设

小微企业集群融资链参与主体间的激励与收益分配机制是双方合作协议的核心内容。不同节点的企业(包括地方政府)相互独立,且追求共同的目标,即合作价值最大化。在小微企业融资链的建立与运行中,不同节点间企业(包括地方政府)的信息并不是完美的,且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1. V(N)为小微企业集群融资链节点企业(包括地方政府)的合作价值; xi为第i个节点企业的价值分配。因此:

2. Ci0为节点企业(包括地方政府)i的显性成本,可假定为常数;ei为节点企业(包括地方政府)i在合作中的努力;ci(ei) 为节点企业(包括地方政府)i为合作付出的隐性成本,且c′i(ei)>0,c″i(ei)<0 ,即隐性成本随着合作努力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且增速加快。

3. fi(ei)为节点企业(包括地方政府)i为融资链总收益做出的贡献,且f′i(ei)>0,f″i(ei)<0 ;θ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干扰系数。则融资链的总收益为:

4. Ri0为节点企业(包括地方政府)i的固定收益,与努力程度不相关; βi为融资链节点企业(包括地方政府)收益分配系数,且(0≤βi≤1) ;则融资链节点企业(包括地方政府)的总收益为:

5. Vi为节点企业(包括地方政府)i所获得的利润。利润实际上就是指节点企业可以获得扣除成本后的净收益。节点企业为:

6. u(Vi)为节点企业(包括地方政府)i的效用函数:k为节点企业(包括地方政府)的风险因子(k>0)。

(二)博弈分析

1.参与主体的风险偏好:在小微企业进群融资链中,小微企业是资金的需求方,以谋求获得所需资金作为最优策略,基于此可以设定小微企业集群为风险中性者,即其风险成本为0,即期望效用等于期望收益;而地方政府、承担“显性”担保作用的第三方增信机构以及金融机构,作为融资链中的增信主体与授信主体,导致其对风险成本非常敏感,属于风险规避型。因此,风险规避型的风险成本函数表示为:

2.博弈目标:将小微企业集群期望效用最大化作为博弈目标,构建集群融资链利润分享目标函数,其约束条件为地方政府、承担“显性”担保作用的第三方增信机构以及授信主体同时实现最大化自身期望效用。

3.实现条件:假设融资链节点企业(包括地方政府)i不参与协商与合作(即完全竞争-非合作)时的效用保留为u(Vi0) (Vi0为节点企业i不参与协商合作的固定利润)。通过实现条件和基本假设可以得出融资链的效用分配必须满足:

与此同时,满足:

4.节点企业(包括地方政府)合作努力程度及面临的市场风险与收益分配系数的关系:根据利润公式可以得出:节点企业(包括地方政府)的利润与融资链合作的成本以及所做的努力相关。将利润公式Vi对努力程度ei和分配系数 βi依次求偏导(此处忽略具体推导过程),再根据假设条件可以得出:

因此,无论是小微企业集群、地方政府、第三方增信机构、授信主体中的任何一方,其为融资链合作所做出的努力都会随着收益分配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其所承担的市场风险均由b 和δ 来决定。

为了推导简便,不妨假设将四个节点企业(包括地方政府)分类两个类型:风险中性者a,风险厌恶者g=(b,c,d) 。同理,通过前面公式及逻辑推导(此处忽略具体推导过程)可以得出:

一是作为风险中性者的小微企业集群a的风险函数为:

通过公式显示:小微企业集群面临的市场风险与其他节点企业(包括地方政府)的收益分配系数呈现负相关关系。地方政府、第三方增信机构、授信主体所占的收益分配比例越高,小微企业集群承担的风险越小。市场波动越大,小微企业集群面临的风险越高。

二是作为风险厌恶者类型的地方政府、第三方增信机构、授信主体所集合g的风险函数:

通过公式显示:地方政府、第三方增信机构、授信主体,三个节点获得的收益分配比例越大,自身承担的风险也就越高。与此同时,市场波动也会影响到市场风险,且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通过推到可以得出:收益分配系数β 与风险因子k 、市场波动δ ,合作努力程度e 等因素影响。

5.节点企业对收益分配系数的决策,即激励目标函数的确定。假设所有节点企业(包括地方政府)的风险偏好类型均为风险中性者,即k=0,小微企业集群在自身收益分配安排选择上选择0,即βa=0 。且此时地方政府、第三方增信机构、授信主体的分配比例为最大值1,即受到最大激励。该处鉴于复杂演算过程,故忽略地方政府、第三方增信机构、授信主体之间的激励目标函数。小微企业集群的利润分享目标函数(即激励函数)则可以表示为:。

在金融市场发展稳健的情况下,对于地方政府、第三方增信机构、授信主体三个参与者而言市场风险相对较小,小微企业集群融资可以采取让渡收益分配的方式,获得其发展所需的充足资金,进而大幅提高其融资效率。

(三)结论

1.加强小微企业集群联盟稳定性建设。小微企业集群应构建稳健、有效、具备包含“显性”与“隐性”契约关系的联盟体系,且集群联盟与小微企业成员通过动态稳定的博弈,最终实现集群联盟的长久、动态良性发展。在集群联盟建设上,一是应强化集群内部成员间的信息共享,使得集群联盟能够针对成员动态调整“进入”与“退出”策略;二是建立集群成员间违约的惩戒机制,提高成员违约成本,使得诚信具备硬约束;三是加强市场、行业、宏观经济评估,充分估计外部环境对于小微企业集群的影响,积极开展金融市场调研,加强融资行为的群体理性,并以此为参考,制定集群融资合作策略。

2.完善创新激励机制。一是创新市场激励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提供基于信息、经济和收益分配三方面的有效激励。鼓励市场在有效竞争的环境中自发培育创新机制,使得参与主体(除地方政府外)根据市场动态调整创新策略,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基于效用最大化的自身激励机制;二是创新政府激励机制。通过地方政府相关措施对其他参与主体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政策扶持发展、融资市场培育、搭建融资对接平台、成立专项资金支持等;三是创新小微企业集群内生激励机制。

3.防范区域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主要源于产业风险诱发或者金融风险诱发。规避产业风险诱发的系统性风险的根本途径就是加强行业风险与宏观经济风险的监控和预警,跟踪风险变化趋势,调整融资链结构;规避金融风险诱发的系统性风险的方法则在于优化区域金融生态,加强金融体系风险防控,完善第三方增信机构监管等。除此之外,完善小微企业集群融资的风险对冲机制,运用金融创新手段防范、化解区域系统性风险也是当前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4.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第一,建立小微企业集群联盟的信用评价体系。小微企业集群联盟信用评价体系除包含工商、税务、金融、质检等方面信息外,还应包含集群联盟发展趋势、信用生态、稳定性等反映集群联盟信用状态的多元要素。第二,加强区域信用生态建设。一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宣传,开展小微企业信用评比相关活动,强化区域内小微企业的信用意识,营造自觉遵守信用的隐性契约;二是制定信用体系各环节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塑造区域内诚实守信的显性契约;三是建立信用协会,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指导体系,对于非诚信行为予以通报或公示。

综上所述,小微企业集群融资过程实质上就是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只有采取竞争-合作的博弈策略,才能使得所有参与主体在实现集体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也可以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1.李林蔚,郑志清.基于竞合视角的企业间合作、冲突与联盟成立[J].科学与技术管理,2013(8)

2.丁绒,孙延明.企业竞合行为的演化博弈试验与集群联盟群体行为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4)

3.刘丹.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4(6)

4.王晓燕.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分析[J].会计之友,2010(5)

2015年度河北省社科联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河北省小微企业集群融资增信机制及发展路径研究”(2015040217),主持人:孟娜娜; 2015年度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筹经费项目“普惠金融视角下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SZ151158),主持人:孟娜娜

F276.3

A

猜你喜欢
竞合小微集群
小微课大应用
银行理财子公司:开辟大资管竞合之道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7:00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不作为的过失竞合
刑法论丛(2018年3期)2018-10-10 03:36:10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5:40
小微企业借款人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竞合之道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