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气象科普特色品牌构建

2016-10-11 10:08王晓莉陈石定
科技视界 2016年24期
关键词:构建

王晓莉 陈石定

【摘 要】文章探讨了气象科普特色品牌构建的三种途径: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打造气象科普示范区;二是密切联系群众,开展主题性气象科普传递活动品牌建设;三是以新媒体为媒介,积极打造个性化气象科普品牌。

【关键词】气象科普;特色品牌;构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同时还指出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1]。气象科普工作是面向全社会、全人类应对气象变换、防御灾害知识的宣传工作[2]。因此,加快推进气象科普工作,有助于全面提高广大群众对于气象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大人们对于防灾减灾、灾害预警等的避免意识,进一步提升人们的自救水平,落实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1 实施气象科普特色品牌活动的重要意义

1.1 中国气象局科普发展规划为我国气象科普发展指明方向

2012年12月,中国气象局印发《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3—2016)》。提出面向发展公共气象服务需求,面向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大力普及气象科学知识。规划提出,要积极推进气象科普重点工程建设,包括打造一批气象科普品牌,建设气象科普展区、气象科普基础设施和开发移动气象科普系列展品等[3]。

1.2 特色品牌是深层次推进气象科普工作的重要依托

从中国气象局的科普规划中我们看出,“打造一批气象科普品牌”,是规划实施中的重点工程。当前,气象科普工作走向常规化,在人民群众对各类科普工作已经较熟悉的情况下,打造特色与品牌活动,提升气象科普工作的深度,是新形势下推进气象科普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气象科普工作重在创新,创新活动的形式,由此打造特色品牌。

2 气象科普特色品牌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气象科普特色品牌是指依托一定的气象科普传播载体,通过开展思路新颖、形式独特的科普活动,向广大群众传播气象科普知识的过程。其内涵与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

2.1 新颖性和持续性

气象科普特色品牌,首先应具有新颖性和持续性。特色重在“特”,有特殊的形式,特殊的渠道,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品牌重在塑造,活动应具有持续性,单次的、零散的活动不能形成品牌。因此,气象科普特色品牌的形成,是集创新与努力“经营”的结果,需要在服务理念、服务质量上下大功夫。

2.2 有特定的载体

气象科普特色品牌,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需要有特定的载体,如特定的展示场所、特定的宣传人物、特定的传播方式等,这些载体本身具有突出的特点,如形式新颖、形象优雅、方便快捷等,能够被大众迅速记住,从而对品牌的构建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2.3 有一定的受众群体

气象科普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群众,特色品牌活动的推广,首先应有一定的受众群体。特色品牌的受众选择,一般具有典型性,如面向特殊人群、重点人群的气象科普活动等,这些受众群体,也让活动的推广、宣传具有可塑性,能够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该品牌的印象和记忆,从而有助于品牌活动的构建。

2.4 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特殊品牌不仅仅追求形式的新颖和内容的丰富,其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与人们群众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表现为不仅为受众群体带来良好的体验,同时在宣传与推广方面形成积极效应,为真善美的社会构建产生积极作用。

3 气象科普特色品牌的构建途径

气象科普特色品牌的构建各式各样,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策划和布局:

3.1 强化顶层设计,打造气象科普示范区

通过顶层设计,针对特定的受众群体,选定固定场所,构建一整套具有特殊标识的气象科普宣传方案,建设具有鲜明特征的气象科普宣传阵地。如,在公共场所、居民社区内、校园内、村庄里等地,开辟气象宣传专地,在橱窗建设、资料发放、定期讲座等方面,形成固定的模式与传递方式,建立形成若干气象科普示范区,从而形成特色品牌[4]。

例如,近年来,湖北省气象局和武汉市气象局、湖北省科协将气象科普作为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共同推进,选择在拥有“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10余项全国荣誉的武昌区南湖花园社区、拥有“全国科普示范社区”等多个全国奖项的江岸区百步亭社区作为示范点,建设以自动气象站为标志的科普园地,打造具有气象特色的社区科普示范区。同时,南湖花园气象站对面是一条曲折的科普长廊,旁边配有气象知识翻板等;百步亭社区建有气象科普互动平台,可人工观测和记录本地区的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量等。社区居民走过、路过或闲暇散步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这里驻足,观看电子显示屏,浏览身边的科普知识。南湖花园社区自动气象站落成之后,又相继建设了社区广播站、社区气象科普馆,“二站一馆”成为社区气象科普示范区的优势和支撑[5]。气象科普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3.2 密切联系群众,开展主题性气象科普传递活动品牌建设

深入群众,建设主题性气象科普传递活动品牌,主要是以流动性设施,如气象科普宣传车,或气象科普宣传团队为依托,建立良好的传播机制,面向不同的受众群体,排除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所进行的气象科普活动。这类特色品牌活动的构建,需要有合理的规划并保持连续性。如一年内至涵盖多少范围进行多少次宣传活动等,从而发挥出最佳的社会效益。

例如,近年来,湖北省所打造的“气象科普大使”气象科普活动特色品牌,取得了良好的气象科普传播效果。湖北省气象局通过组织多方气象专家,并依托强大的编导与气象节目主持人团队,组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气象科普队伍。该活动定位为“把握气象需求,面向重点人群,创新科普手段,提升服务质量”,重点开展“气象科普大使进社区”与“气象科普大使进校园”两项品牌活动。

在“气象科普大使进社区”主题活动中,湖北省气象局知名气象专家、气象服务中心研究员陈正洪教授、湖北省公众气象服务中心总工程师丁建武等一批气象专家,深入梨园街社区、珞南街广八路社区等多个社区,开展了“气象灾害防御”、“气象与生活”等科普讲座,受到社区领导和民众的热烈欢迎。2010年,科普团队还走进了湖北省女子劳教所这一特殊场所,通过赠送气象科普展版、挂图、光碟以及进行气象科普教育的形式,和劳教所联合开展了警示教育和帮教行动,把气象科普活动带进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新领域。

在“气象科普大使进校园”主题活动中,湖北省气象局联合洪山区教育局、洪山区科协,以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获得者王天奇领衔的科普大使团队,深入洪山中学、水果湖一小、华师附小、旭光小学、楚才小学等中小学,将防灾减灾知识带进中小学课堂。仅2014年,气象科普大使12次走进校园,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

“气象科普大使”活动逐步在老百姓心中形成了良好的活动品牌,并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得到中国气象网站、区科协、社区街道办等媒体的报道。进校园活动动态相继第一时间发布在中国气象局门户网站、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主办的《气象宣传科普简报》、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湖北气象门户网站,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3.3 以新媒体为媒介,积极打造个性化气象科普品牌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更加便捷,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以新媒体为媒介的个性化气象科普应运而生。通过手机网络、移动媒体、车载电视等多媒体,传递面向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的全面、多样化、针对性的气象科普信息,并通过积极开发,推出具有深度和样式新颖的图片、音视频类科普作品,以个性化方式推送、传递给受众,从而形成具有显示度和颇受欢迎的特色品牌,加快气象科普知识在信息化社会的传递步伐,提升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湖北省气象微信公众平台打造气象科普传播新名片。2014年10月,为拓展气象部门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渠道,并顺应中国气象局完善新媒体业务体系的要求,湖北省气象局成立微信建设专班,制定了详细可行的建设方案。12月12日,“湖北气象”官方微信正式上线,开启与公众互动的全新气象传播方式。“湖北气象”官方微信,是继“湖北天气”微博后推出的新的气息信息发布渠道。其主要呈现最新气象资讯、实用气象科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等,每天向网友推送一组图文消息。公众还可将身边的天气实况以文字、语音或视频方式发送给“湖北气象”官方微信,以互动的方式分享气象信息与知识。自上线以后,使用人数逐步上升,体现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气象科普传播方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授权发布:胡锦涛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EB/OL].新华网,2014-5-27.

[2]万有义.对气象科普工作的创新探究[J].中文信息,2013(11):153.

[3]中国气象局印发《气象科普发展规划》[EB/OL].2014-6-10.

[4]王晓玲.气象科普多元化传播平台[J].陕西气象,2013(2):47-49.

[5]陆铭.科普园地植入“城市细胞”[N].中国气象报,2014-11-3(第三版).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构建
浅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专业课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