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阳 李春花
【摘 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抑郁心理现状,为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W.K.Zung于1965年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对吉林省5所高校中50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482份,抑郁人数为200人。其中,轻度抑郁人数为137人;中度抑郁人数为57人;重度抑郁人数为6人。结论:高校大学生的目前心理健康程度不容乐观,有抑郁倾向和轻度抑郁者很有可能会随着应激源的持续刺激而加重抑郁程度。由此可见,对大学生进行一些心理干预和正确的心理疏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心理;现状分析
在心理学中,抑郁心理一般是指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它表现为心境苦闷、心情沮丧、悲观失望、并伴有焦虑、自卑、恐惧等不良情绪体验[1]。当代大学生肩负建设祖国的重担,他们自身心理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自身未来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估测,全球抑郁症患者约为3.5亿,中国的患病率为6.9%。我国每年28.7万起的自杀案例中,有80%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2]。目前,抑郁症患者逐年增多,并且大学生是抑郁症的易发人群。另外,各高校每年自杀学生人数也在增加,这与是否拥有一个良好的身心素质息息相关。本研究通过对高校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掌握抑郁心理的现状,为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提供基础资料。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是以随机抽取吉林省5所高校中5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DS)。W.K.Zung于1965年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量表由20个题目组成,每个条目相当于一个有关症状,按照1-4级评分,1表示无,2表示有时,3表示经常,4表示持续,其中题2/5/6/11/12/14/16/17/18/20为反向计分。抑郁严重度=各条目累计分/80,进行分级:0.5以下者为无抑郁;0.5—0.59为轻度抑郁;0.6—0.69为中度抑郁;0.7以上为重度抑郁[3]。
1.2.2 调查方法
在吉林省高校在校大学生中共发放500份问卷,采用网上和现场两种回收方式。共计回收490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482份,有效率96.4%。
1.2.3 统计学工具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双人录入和核对,选取的检验水准α为0.05。利用相乘变量和变量转换来描述研究对象的抑郁度等级。
2 结果分析
2.1 一般资料
受调查的高校大学生社会人口特征包括性别、民族、年级、科别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2.2 高校大学生的抑郁心理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检测的482人,抑郁人数为20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1.5%。其中,轻度抑郁人数为13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8.4%;中度抑郁人数为5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1.8%;重度抑郁人数为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0.12%。
不同性别、民族、科别、年级与抑郁程度相关比较
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分布情况,对不同性别、民族、科别、年级的大学生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大学生抑郁抑郁心理状况与男女生、民族、年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科别上看,具有显著性的差别(p<0.05),其中,文科生比理科生的抑郁心理状况要偏高。
3 讨论
在本次500名学生调查中,有抑郁心理的占总体的41.5%,这个数字略高于范瑞泉、陈维清在2007 年使用相同量表(SDS)对综合型大学生调查得到的数据(35.29%)以及廖全明等对师范大学生的调查结果(34%)[4-5]。通过本次调查发现,SDS得分为40.5±20.5,比张秀敏、王中对、廖传景[5]的调查结果偏高,该作者的调查对象为贫困大学生,与本次调查有相似地方,但从结果上看,除贫困生这一限定条件外,其他学生也会产生抑郁心理的状态。另外,与华颖[6]的调查结果抑郁情况分布有所差距,原因可能由于该作者的收稿时间与目前时间相隔大和该作者的样本量调查少所致。
在本次调查抑郁心理状况与一般情况比较中,性别与抑郁心理无显著差异(P>0.05),但女生的重度抑郁症显得较为突出,这与陈丽香[7]调查结果一致,其主要是由于女生在遇到困难事情时与男生发泄的方式有所不同。本次调查年级与抑郁心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样本量中大二学生居多,所在专业广泛,影响因素居多,与陈丽香[7]的医学生调查存在不同,考虑到医学生的重点专业课多在大三时期,本调查除去了医学生,学制全部为4年。因此,结果显示大二学生集中产生抑郁心理情况居多。本次调查科别与抑郁心理有显著性的差别(P<0.05),从结果显示中可以看到,文科生引发的抑郁程度明显高于理科生,由于个人的逻辑思维不同,想问题的角度不同。另外,现阶段的普遍现象,文科就业面没有理科就业广泛,造成文科专科学生前途目标渺茫,给予文科专业的学生一定的打击。此外, 文科学生中女生相对较多, 女大学生在当今经济改革大潮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如恋爱、选择工作等)比男大学生多, 容易担忧受惊, 女大学生多缺乏自我保护与掩饰能力, 较多神经质与情绪化表现, 也是构成男、女生乃至文、理科学生心理素质差别的原因之一[8]。然而,有抑郁倾向和轻度抑郁者很有可能随着应激源的持续刺激而加重抑郁程度,从而导致抑郁症或者做出危险行为。因此,针对大学生进行一些心理干预和正确的心理疏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虽然本次调查样本量仍然不能反映总体的真实情况,但也从侧面提醒高校的大学生以及从事相关心理教育研究者应该提高对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关注和重视,进行必要的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更有必要在校园内加大宣传健康心理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心理测试和(或)对有异常心理表现的同学及时进行心理治疗。
本研究采用的是随机抽样调查,由于男女比例和民族地区的差异不能全面地说明高校在校大学生抑郁状态的现状,特别是对朝鲜族的学生来说,日后还需深入调查。
【参考文献】
[1]肖云霞.浅析大学生的抑郁心理[J].孝感学院学报,2006,1.
[2]孔凡寅.大学生抑郁症的心理分析及调控策略[J].高校教育研究,2006(2):62-64.
[3]张秀梅,王中对,廖传景.高校贫困生抑郁心理及影响因素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6,2-3.
[4]范瑞泉,陈维清.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 ,2007(7).
[5]廖全明,陈小琴.师范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76-78.
[6]华颖.大学生抑郁状况及心理健康现状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
[7]陈丽香.医学生抑郁现状调查及心理干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38.
[8]李苏建,吴人刚,徐惠霞.某校理科与文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00,1.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