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娉雯
浅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吴娉雯
本文借助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钻石”模型的分析框架,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供应商及支持性产业,企业策略、结构和竞争状况,机会和政府六个要素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竞争力
当前,世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消耗巨大,能源危机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挑战。汽车业作为传统制造业之一,也需要寻求新的发展之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纷纷把焦点投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在节能环保的同时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汽车产业经过重组焕发活力,新能源汽车成为克莱斯勒、通用汽车和福特三大汽车公司的投资重点和提高竞争力的主要策略。与此同时,特斯拉作为电动车的传奇异军突起。数据显示,1993年至2013年,美国三大汽车集团及其子公司的可替代燃料汽车数量占销售总量的66%左右;2010年5月,德国政府宣布设立“国家电动汽车平台”(NPE),目前德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电动汽车生产国,德国代表车型有奔驰产的Smart纯电动轿车;法国则重点推行发展电力能源汽车,代表车型有雷诺生产的ZE系列纯电动轿车;日本混合动力车已形成产业化,丰田的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在全球销售总量已超过百万辆。
可见,车型电气化已成为目前各大车企新能源的发展方向。
2001年,我国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研究项目,从此揭开了我国自主研发新能源汽车的序幕。
从2000年到2015年,我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累计投资近200亿元,基本确立了电动汽车“三纵三横”体系(三纵: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三横: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和控制单元、动力电池和电池组管理系统)。
在国家补贴和政策优惠的利好条件下,国内汽车企业诸如奇瑞、比亚迪、上汽、一汽等纷纷抓住机遇,推出了各种新能源车型。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增长迅猛,产量达到37.9万辆,同比增长3.5倍,中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的增量市场。然而,我国消费者的购买量大多是地方补贴和国家新能源补贴带动的,汽车厂商的电动汽车更多停留在造车阶段,并未突破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瓶颈。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已经打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为沿途国家提供相关服务。其中,2015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以61722辆的成绩,一举夺下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
迈克尔·波特认为,决定一国某一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是一组因素,即他提出的4个“钻石因素”及机会和政府两大附加要素。
(一)要素条件
要素条件是指针对特定行业竞争所必需的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数量、地理位置等一般要素和高科技、高素质劳动力等高级要素。从一般要素来看,我国劳动力充足,新能源汽车生产所需要的稀土、石墨、锂等自然资源较为充足;然而从高级要素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技术不够成熟,与国外相比,电驱动系统集成化程度低,发动机及机电耦合装置的技术依然薄弱,关键技术未有所突破。与此同时,相关的人才也十分欠缺。
(二)需求条件
国内需求在提高竞争优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良好的需求能够促使企业加强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需求的总量来说,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然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能源消耗巨大,由此造成的空气污染日趋严重,民众需要更为清洁环保的汽车。
(三)相关供应商和支持性产业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货行业和相关产业,能帮助国内的某一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确立优势竞争地位。新能源汽车依赖于电池、电机和电控三大核心环节。其中,电池直接影响着汽车的使用年限,是最重要的技术保障。与欧美、日本相比,目前我国关于电池技术的法规不够完善,相关充电设备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而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国也比较落后,以欧盟、日本为例,加氢站目前已经有几十座,将来还要建设上百座,而我国内目前就两三个,且使用率不足。
(四)企业的策略、结构和竞争状况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比如,丰田致力于混合动力车的研发,中国则更注重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就竞争状况而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欧美国家和日本的技术优势明显,市场发展更成熟。在对外扩张的竞争策略上,我国汽车企业更多地采取了合资和购买兼并的策略,吸收了部分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
(五)机会
新发明的出现、主要技术的中断、战争等会给企业带来很多机会。当前世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由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历史较短,竞争巨头较传统企业少,转型成本低,电力技术的研发空间仍然巨大,一旦实现技术突破,很容易占据竞争优势地位。
(六)政府
政府政策是通过四个关键因素发挥作用的。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政府的政策主要体现在产业规划、政府补贴和制定相关标准上。
自2013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以及科技部等各大部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包括新能源汽车购置价格上的高额补贴,以及不限行不限号等政策优惠。
在补贴政策方面,我国最新的补贴政策为:未来五年内,对于纯电动、插电式混动乘用车及客车,根据续驶里程给予数万元至数十万元补贴,而对于专用车或货车则根据电池容量给予每度电1800元的补贴。这一政策将有利于发挥国内市场潜力,推动消费增长。
在标准制定方面,2015年12月,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我国《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目录》;2016年8月1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信部联合印发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其中制定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以及动力电池等零部件的相关标准。随着标准的日益规范,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更加通畅。
可以看出,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国际竞争力仍然较弱,但是发展潜力巨大。笔者结合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一)把握分寸,适度扶持
当前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繁多,各省市都有自己的补贴政策。然而,补贴过度有可能造成汽车企业过分依赖政府,缺乏技术升级的积极性,长期来看不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注重研发,鼓励创新
现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成长阶段,技术条件不成熟。国家应加大对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支持,注重高校的相关学科建设,成立相关的研究机构,提高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
(三)完善产业链建设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完善的产业链支持。首先,加快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升级,减小上游产业链的阻碍。其次,在基础设施方面,针对消费者普遍担心的充电站等,应尽快落实和普及。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保险等,也应加快步伐跟上。最后,可形成电池回收利用机制,减少资源浪费,实现优化配置。
(作者单位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1]陈瑞青,白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2015(01):10-13.
[2]吴会敏.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及前景分析[D].吉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