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公司潜在经营风险及对策建议

2016-10-11 09:10翟永乾
经营者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存货人员对策

翟永乾

Q公司潜在经营风险及对策建议

翟永乾

为了全面系统地识别和评估Q公司目前所面临的潜在风险,2015年4月~5月,我们组织开展了对Q公司的风险信息收集、筛查和分析工作。

一、Q公司的基本情况

Q公司是某上市旗下汽车零部件板块的重要企业,是我国商用车零部件的生产基地和齿轮出口基地,产品适用于中高档客车、中重型载货车及各式专用车、特种车。公司曾获得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中国客车工业优秀品牌、中国机械500强、中国“百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等多种荣誉。截至评价当年,Q公司受行业宏观经济形势和竞争对手强势挤压等多重因素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滑,亏损严重,生产经营面临压力和挑战。

二、风险信息收集的范围和方法

(一)风险信息收集的范围

根据《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风险信息收集清单》,从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营运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其他风险7个方面设置了风险筛查点,对Q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收集、识别、分析和评价。

(二)风险信息收集与分析的方法

——高管层访谈;

——中层干部访谈;

——业务部门初步填写《风险信息收集清单》;

——评价人员到业务部门进行访谈、查阅、复核相关资料。

风险分析的方法以定性分析结合定量分析进行。

三、Q公司的潜在风险及对策建议

我们对风险等级较高的风险点和与之关联的中等风险点进行了整理、归纳。Q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对策如下:

(一)发展战略目标及实现路径有待调整优化

1.风险描述。产业政策层面:国家大力发展高铁和轨道交通,新能源客车在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冲击了传统的目标市场。行业形势层面:目标市场规模有限,企业市场发展空间不够;市场竞争加剧,主要竞争对手在目标市场不断抢占市场订单。企业产品成本及价格偏高,在技术、质量品牌的领先优势有所削弱,在竞争对手低价冲击时,有效的扼制手段不够。企业在面临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后,实现原定的发展目标面临巨大挑战,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实现路径、保障措施等有待进一步研究、调整和优化。

2.对策建议。根据新的市场格局,积极开辟新能源、高铁、轨道交通等新兴市场,突破传统市场约束,实现转型发展。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加大新能源、动力总成等新产品研发力度,不断进行升级换代。调整市场营销策略,巩固传统市场主导地位,重点拓展新兴市场和国外市场,优化产品销售结构。认真研究和修订企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战略的方向、目标和实现路径,充分调动一切可用资源为战略发展服务。

(二)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1.风险描述。从产品生命周期看,传统主导产品逐步进入衰退期,随着竞争对手的强势进入,其对公司的贡献逐步下降。近年研发的新产品处于培育和成长期,对公司的业绩虽有贡献,但批量不大,尚不足以支持企业走出困境。产品结构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需要加紧发展新能源、AMT等具有技术对比优势的新产品,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求。产品研发虽然项目较多,但真正投放市场、形成批量为公司增加收入和利润的新产品不多,研发能力有待提升。新产品开发周期较长,研制进度较慢,全新产品平均研发周期9个月以上,个别产品研制、验证周期长达数年,快速响应和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不足。

2.对策建议。开展产品发展战略的研究,准确把握未来市场需求和产品技术发展趋势,真正做到“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以有效的产品战略支撑企业发展战略。加快开发新能源、AMT新产品,优化和完善企业产品型谱,主动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培训提升和外部引进等多种手段,提高研发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新产品研发成功率和市场投放率,使产品研发真正转化为企业经济效益。充分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合理安排和组织,努力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对市场作出快速反应。

(三)产品质量出现下滑的苗头和趋势

1.风险描述。产品售后的零公里故障率、三包故障率,存在一定的波动,产品质量表现不稳定,质量损失在近三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百元销售收入质量损失在近三年持续增长,公司内部质量控制存在疏漏,部分质量问题在内部的检验和控制环节未能及时发现,导致流向客户造成损失。

2.对策建议。做好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按规定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评审和处置;加强质量管理考核力度,对违反质量管理规定和体系文件的行为严格考核,造成质量损失的应追偿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加大产品自检、巡检、专检的控制和把关力度,禁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严格控制成品检验,将不合格品控制在企业内部。

(四)应收账款占用偏高、逾期应收款比例较大

1.风险描述。企业的应收账款与销售收入的规模相比,占比高达32%,需引起充分重视,且应收账款中,逾期应收账款(按商务条件)占应收账款总额的61%。逾期应收款中,逾期1年以上的存在回收困难的风险,应给予充分关注、加大回收力度。

2.对策建议。严格执行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做好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和逾期情况分析。对逾期应收款,采取高层走访、催款函、法律函等多种形式催收。做好诉讼时效维护,确保时效不过期。销售部门应加大对重点欠款客户的关注跟踪和催收力度,随时掌握其经营和财务状况,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将货款回收情况纳入销售人员业绩考核并严格执行。

(五)对存货资金占用的控制和分析有待加强

1.风险描述。截至评价时点,存货资金2亿多元,因历史等原因成品资金占用较高(占比40%),存在极大的呆滞风险。对存货资金占用情况的分析不够系统、全面、深入,对存货占用的合理性、库龄分布情况无法作出准确判断。

2.对策建议。在制定生产计划、采购计划过程中,生产、采购、物料管理等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做好数量控制,严格控制存货资金的占用水平,降低不合理、呆滞存货占用。加强存货管理,对存货资金分类进行深入、全面、系统的分析,开展库龄分析和呆滞存货分析,为生产计划、采购计划提供可靠的库存依据。做好成品存货的处置力度,采取扩大销售、返修改制、报废等多种手段降低成品资金占用,降低呆滞风险。

(六)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潜在风险

1.风险描述。现有经营规模难以支撑较大的人员总量。截至评价时点,Q公司职工总数3000余人,其中不在岗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为29.6%,给企业带来了较为沉重的负担。人员结构性矛盾较为明显,一般管理/技能人员过剩与核心骨干人员短缺并存;在岗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待提升、协同配合不够;研发人才流失明显,研发队伍断层、青黄不接。随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制和三项制度改革的推进,薪酬、社保等深层次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显化,局部出现怠工、上访的潜在隐患依然存在,将对当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秩序产生负面影响,人事系统面临较大的纠纷处置和化解的工作压力。

2.对策建议。控制人员总量,优化员工结构,严格控制后勤、管理和辅助类岗位的人员数量;规范设置从定额人员转向非定额人员的门槛和条件,并严格加以控制。探索研发人员的薪酬模式和激励机制,加快实施新产品效益提成奖励和研发项目专项奖励模式,并不断调整优化,激励研发人员的积极性。总结和完善现有的专业技术职务(非行政职务)晋升经验,扩大覆盖岗位至全员,实现技术人员的非行政职务晋升,打通员工的晋升通道。完善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严格贯彻落实,依法解决出现的劳资纠纷。建立完善公司内部的信息信访渠道,多管齐下,化解潜在的纠纷和矛盾。

(作者单位为重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存货人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特步因何1.5亿回购存货?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研究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关于改进存货周转指标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