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万所 徐道宏 武万友
摘要: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使命。江苏省仪征市从多元视角进一步关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科学调整教育改革布局,从教师教育、课堂教学、教育研究、推进方式诸方面进行机制性改革,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育均衡发展效益。
关键词:探究;活力;机制;区域教育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9A-0015-05
随着江苏省仪征市经济建设转型升级发展,仪征市教育局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南,以仪征教育资源实际为依托,以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标准,深入实施教育强市战略,不断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积极探寻具有仪征特色的教育综合改革发展之路。
一、优化名师共同体机制,积蓄区域教育发展力量
近年来,仪征教育发展迅速,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教育部门也清醒地认识到,仪征教育的水平与城市教育、现代教育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办真正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师资水平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仪征市教育局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全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实实在在的平台,关心、关爱教师成长,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打造一支专业化师资队伍,为仪征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1.科学规划,优化结构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多维的发展过程,它包括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等。科学规划是优化师资质量建设的先决条件,仪征教育局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机制,规划了包括“骨干教师研究力提升工程”、“青年教师系统培养工程”、“名师工作室创建工程”在内的教师培养蓝图,从全市师资结构梯队建设的视角优化师资培养路径。“骨干教师研究力提升工程”从理论学习、科研实践、成果发表、等级申报等方面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开展“定向、定期、定位”培训;“青年教师系统培养工程”由教研室牵头,从师德、教学、教育、科研、实训五方面规划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方向,以教学“五认真”为抓手,落实教育教学常规,引导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二年成才、三年成骨干”;以“名师工作室创建工程”为载体,着力建设好由省、市级名师领衔的11个“名师工作室”,推行“导师制”,提高“名教师工作室”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名师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高校与地方合作中的辐射示范作用。让名师工作室成为教师立德修身、能力提升、示范引领、特色展示的窗口。
2.师资交流,促进均衡
仪征市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办学水平。近两年来,义务教育阶段招聘教师111名,其中音体美教师40人,绝大部分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促进城乡师资均衡。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小学段教师交流的工作方案》,近两年参与校际交流的教师有595名、校长有29名,交流比例达13.58%,有力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强化以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每年安排专项经费200万元,用于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全年培训经费超出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标准的5%,占教师工资总额的2.5%。“十二五”以来,先后组织一万多人次的国家、省和扬州市级培训,依托市教师培训讲师团开展暑期集中送培活动,累计培训教师4.6万人次。
3.“三优”建设,提升质量
仪征市始终以优化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行为、优化教师队伍的“三优”建设为主线,以各类各级赛课为平台,以赛提优。2011年以来,开展了仪征市“真州春耘”教师基本功比赛,此赛事每两年一届,目前已举办了三届,着力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全面专业知识、特色教学风格的青年教师,打造仪征教育新人。每年都有一批年轻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获奖人数和层次逐年提升。仅2015年,在“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就有2人获江苏省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5人获三等奖,3人获扬州市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其他教学竞赛4人获江苏省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3人获扬州市一等奖、18人获二等奖。
近年来,由62人组成的“仪征骨干教师研究力提升班”中,已有1人成为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人成为省特级教师,3人成为市特级教师,16人成为市学科带头人,28人成为市青年骨干与教学能手,32人次在省、市基本功大赛或教学大赛中获一、二等奖,8人获“仪征市首届‘三名工程”名教师、名班主任称号。
二、打造“活力-探究”机制,提升区域教育文化品位
仪征教育人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充分认识到教育阵地在课堂、课堂成效在模式,努力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了一条创新教学模式、振奋教育生命、谋划区域推进、实现教育均衡的适合仪征教育创新发展的激发活力、提高质量、实现升级的“创新驱动”之路。
1.行政推动,催生“活力”
叶澜先生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活力”课堂应该是“师生全身心投入”,“教学的效果在于师生生命互动中的多元生成”、“学生能获得多方面满足与发展”的课堂。
2009年11月19日,仪征市教育局召开了初中学校推进有效教学工作会议。会议后,仪征市马集中学、胥浦中学、香沟中心学校、龙河中学、仪征市第四中学结合自身实际,实验和创造了不同特点的教学模式,并先后举办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系列展示活动,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2010年1月14日,教育局召开了实验学校校长及教研室教研员研讨会,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进行专题讨论,成立工作小组集体攻关。之后,教科研人员带着问题赴常州市北环中学、镇江市丹阳中学、南京市滨江中学、南京市百家湖中学等学校学习交流,赴广州学习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真切感受了各地“活力课堂”建设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上的积极变化,专题研究了“活力课堂”区域推进的行动策略与战略意义,初步形成了地区构建“活力课堂”、实施“区域推进”的教育改革思路。
2.草根实践,激发“活力”
近年来,仪征市教育局旗帜鲜明地提出“聚焦课堂,转变教与学方式”。从每一节课改起,从一点一滴突破,正是仪征教研的使命。为了完成这一重要使命,仪征教研工作建立了一套新的规则:给学校松绑,给教师松绑,不要过多地用条条框框去“规范”教师;要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教师的改变提供安全和支持的环境;要着眼于学生学力的提高,要着力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这样,教师的思想在一天天转变,课堂在一点点突破。
“为什么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这一尖锐的课题摆在仪征市胥浦中学吴斐老师面前。经过研究,他提出了“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这一大胆设想。在语文课上,他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改变了桌椅摆放的形式,然后,从课前如何收集资料到课堂如何进行思维碰撞、如何在小组交流,从坐姿、表情、视线、声音、语速到如何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地表达,一一进行了示范,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结果,课堂真的变了,出现了未曾想象的情景,课堂“活”了起来,学生每上一次语文课,都会经历一次挑战,获得一分幸福。
随着新课改在各所试点学校的推进,课堂悄悄发生了变化。“环保课堂”、“生本课堂”、“活力课堂”等思想的呈现,牵动着仪征中小学课堂朝着另一个方向转向,曾经沉闷压抑的课堂,有了生机与活力。
3.关注生命,唤醒“活力”
仪征的“活力-探究型”课堂,突出“活力”与“探究”。这一课堂模式究竟“活”在哪里?又是如何“探究”的?对此,仪征课改“智囊团”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原副院长胡金平如是说:“活力”涉及教师、学生、活动三个方面,它既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情四射,思维活跃,而且能够感染学生、解放学生,也指学生在课堂中充满活力,积极参与,思想自由,建构新知。而这里的“探究”,不等于寻找现成答案,探究既是形式,更是目的。探究的内容涉及知识学习、方法归纳、教学质疑、学习反思;探究的形式包括个体探究、小组探究、师生研讨;探究的时机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能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疑问固然好,但能激发学生提出同学、老师都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的课堂,才是有思维穿透力的课堂。课堂不是要形成一个个句号,而是要激发一个个问号。“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这才是我们把课堂定位为‘活力与‘探究的精义所在。”
新模式课堂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角。教师敢于放手,相信学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民主、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时间属于自己,学生获得了真正意义的解放,其潜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挖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其价值在于激活了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的“积极存在”,自主的、主动的、创造性地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智力、品德、体力得到全面发展。
4.借助“互联网+”,检测“活力”
2015年伊始,为了促进教师在“互联网+”大潮中开展基础教育和教学的研究,全市引进了南京师范大学朱雪梅教授所主持设计的基于网络平台的课堂观察评估系统。此系统主要利用平台中的观察表等专门化观察量表,采用行为编码,组织观察者在听课过程中用移动终端采集“教”与“学”的表现性数据信息,数据通过后台计算与图形化处理后,直接为评估结论提供客观的量化证据,实现科学的课堂诊断,从而达到矫正偏差性教学行为的目的。
由于活力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多端的,课堂的复杂性决定了任何观察者都不可能得到课堂中的全部信息,客观上要求观察教师只能在某个点上展开课堂研究。因此,在研究中采用了华东师范大学崔永漷教授总结的研究方法:首先确立小组观察点,每组2—4名成员,数据取其中间值以求客观。研究过程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和教学改进四个步骤。课前确定观察点、观察工具和记录方式等,并对观察者进行观察内容及方式的培训;课中观察并记录信息;课后整理和分析资料并解释和反馈结果;最后教师进行课堂改进的展示。
5.研究托底,升华“活力”
教育研究是区域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仪征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探寻区域教育改革的机理,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积极创新,改进区域教育发展方式。
近年来,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区域推进农村薄弱初中‘活力-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为抓手,积极撬动区域的教育改革,立足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区域推进活力课堂建设。通过课题研究,全市各学校因地制宜积极打造适合校情的教学文化,推动学校整体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
仪征市为了推进教育均衡,大力开发特色课程,提供多样化教育。一是积极推进特色品牌建设,不断丰富学校办学内涵。2014年开展了“推进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活动,2015年开展了“课程建设与学校文化”活动,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目前,全市已创建省级特色项目4个、市级特色项目12个、县级特色项目16个,学校特色覆盖率达58%;10所学校完成特色课程开发,初步形成了“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良好发展格局。开发选修课程共计80多种,丰富学校教育方式,满足学生学习多样化要求,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获得师生较高的满意度。
三、改进教育推进机制,保障区域教育整体发展
仪征市自2014年1月申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以来,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以教育局、发改委、公安局、财政局、人社局等10个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仪征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保证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申报创建工作于2014年3月通过了市级复核、省级评估,2014年4月通过了国家级认定,2015年5月,顺利通过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审核。
1.大力投入,谋求均衡发展
仪征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事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问题优先研究,财力优先投入,土地优先保障”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组织制定了《仪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仪征教育适应新形势,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教育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坚持教育事业经费增长保障制度,持续保持教育经费“三增长一提高”。先后出台了《仪征市2013年—2020年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规划方案》《仪征市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2014—2018年)》,有序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工程建设。
2.整体推进,谋求生态发展
仪征教育创新思路,追求内涵发展,从教育发展多维视角积极改革,赢得区域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保证了教育现代化的顺利推进。
区域推进“活力-探究型”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由“形式的变化”走向“内涵的发展”,逐步构建各具特色的课堂文化,由此引发了系统化的教育改革的新跨越。
在教师专业发展层面,以教师教育教学思维方式变革为基点,积极探究区域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形成了“以点带面、以优扶弱”的帮扶式专业发展机制,开通了两条渠道:一是实验教师与科研专家的交流渠道;二是 “活力课堂”在线教师交流平台——仪征课改实验论坛。
在学校管理机制上,积极打造了学习共同体,形成结对学校的联动机制,进一步使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探究活动的原动力,有创生活力的重要保障机制;在区域教育文化特质的塑造上,以“活力-探究”为视角,关注全市教育生态所彰显的教育发展力。
3.高校借智,谋求可持续发展
2010年,仪征市教育局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先后签订了“指导教学改革合作协议”和“名师培养合作协议”,合作开办“仪征市骨干教师研究力提升班”。南师大教科院负责对仪征青年教师进“定向、定期、定位”培训,对培训班青年教师理论学习、科研实践、成果发表、等级申报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
2015年5月,南师大教科院专家组与仪征教育局续签“名师培养合作协议”,再造仪征骨干教师研究力提升工程,组织申报“初中学校‘学的课堂实践研究”科研课题。为仪征教育发展、队伍建设激活内涵发展的动力,搭建了科研兴教的更高平台。
来自南师大教科院的教授们每星期都会如约走进仪征市不同学校,为一线的教师探寻适合的发展路径,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基于此为仪征市教育局提供提升班青年教师指导成长的实施方案。并通过培训报告,说明培训计划、流程与方法,完成实施。在3年内,南师大教科院负责指导提升班的教师理论学习、业务指导、教学科研,使三分之二以上的青年教师能有相关的科研成果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有技能获奖。在具体推进进程中,南师大教科院指导帮助培训班青年教师参加省、市教师教育教学大赛,申报省、市名师称号。
课改十余年,仪征市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学质量与社会声誉都得到了全面提升,特别是各学校以课改为契机,坚持“活力展示学生、活力高效课堂、活力提升质量”的质量提升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2012年5月9日,仪征市举办了以“活力-探究型”课堂为典型示范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场会”,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2012年5月29日,仪征教育局李四同副局长受邀赴江西南昌参加江西省教育厅与江西师范大学组织的高校与地方教育局联席会议,在大会上就仪征“地方与高校联手打造活力课堂,行政与学术双重推进教育均衡”作了重点发言,受到与会专家与学者的好评。近年来,《中国教师报》《江苏教育》等报刊对仪征市的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度报道,来自多个省、市的教育同行、校长们来仪征参观、观摩“活力-探究型“课堂模式。
仪征教育面向“十三五”全面开创新机制,开拓新思路,打造新品牌。实施以幼儿教育课程游戏化、小学课堂活动化、初中“学的课堂”、高中学科基地化等仪征教育四大建设,大力倡导“校校有特色,科科有品牌,人人有专题”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极大鼓舞了广大师生的教学激情,吸引了社会各界与媒体的关注。
责任编辑:杨孝如
Abstract: Regional educational balance development is the main mission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Yizheng City,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focuses on the measures of educational balance development, scientifically adjusts the arrangement of educational reform, and launches the systematic innovation from teacher education, classroom instruc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promoting styles, so that schooling conditions could be constantly improved, resources distribution could be optimized, and the efficiency of educational balance development could be enhanced.
Key words: exploration; dynamism; system; region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