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娟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家庭尊长教育子孙如何治家、做人的训导话。通过调查了解: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家训的理解和使用已被渐渐淡化了,但家训对我们当下的教育工作仍有着很好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幼儿品德行为习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将重点针对幼儿诚信行为、感恩行为、节俭行为的现状,在古代家训中寻找教育对策。从古代家训谈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幼儿打上诚信、感恩、节俭的品德底色。
一、古代家训与幼儿诚信行为(于自身)
1.幼儿家庭行为实录。
亮亮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一天,亮亮的表弟来家里做客。晚饭后,爸爸发现给表弟买的礼物包装被撕开了。爸爸有点生气,便厉声问亮亮:“是你把包装弄坏的吧?”亮亮抬起头,小声说:“不是我。”爸爸又厉声地问:“不是你?那会是谁?!”亮亮换了更小的声音:“是小宇。”爸爸一听,更加生气了:“你竟然还会撒谎。”由于赶时间,爸爸暂时压下怒气,去办别的事情了。自此,亮亮经常说谎,玩具摔坏了,说是别的小伙伴玩坏的;故意往墙上画画,却说是不小心画到的。
2.古代家训启示及反思。
言忠信,行笃敬,乃圣人教人取重于乡曲之术。盖财物交加,不损人而益己,患难之际,不妨人而利己,所谓忠也。不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所谓信也。处事近厚,处心诚实,所谓笃也。礼貌卑下,言辞谦恭,所谓敬也。若能行此,非惟取重于乡曲,则亦无入而不自得。然敬之一事,于己无损,世人颇能行之,而矫饰假伪,其中心则轻薄,是能敬而不能笃者,君子指为谀佞,乡人久亦不归重也。
袁采告诉我们:言论讲究忠信,行动奉行笃敬。在财物方面,不干损人利己的事;在关键时刻,不干妨碍别人而方便自己的事,即为“忠”。一旦许诺言给别人,就是一丝一毫的小事,也一定要有结果;一旦约定了时间,就是一时一刻也不耽误,即为“信”。待人接物热情厚道,内心诚实敦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笃”。礼貌谨慎,言辞谦逊,即为“敬”。“言忠信,行笃敬”,不仅能得到乡亲的敬重,干任何事都能顺利。
对于孩子来说,诚信主要表现为:诚实,不说谎;和小朋友玩,不用欺骗的手段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答应别人的事,按照事先的约定去做等。孩子的撒谎行为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亮亮拆开玩具包装是故意淘气,还是因为好奇心?答案很有可能是后者,对于孩子的好奇心,我们是不是应该可以保护呢?爸爸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耐心引导,而不是严厉训斥。亮亮内心充满了恐惧,为了不受惩罚,拿出表弟来当挡箭牌撒了谎。亮亮撒谎后,爸爸没有进行真正的责罚,而让他以后“习惯”了撒谎。如果当时爸爸不那么严厉,而是耐心询问下情况,亮亮可能就不会因为害怕而撒谎了。
3.以古思今,幼儿诚信行为如何培养。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论语》
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心口如一,童臾无欺。
人而无信,百事皆虚。
——《增广贤文》
结合古代流传下来的古训,我们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诚信行为呢?
首先,孩子说谎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时间长了就会养成惯性撒谎的不良习惯,就会影响幼儿诚信品质的养成。亮亮爸爸应该让孩子在轻松没压力的状态下做到心口如一。要让孩子明白:做错事情也没关系,勇敢承认错误并改正就可以了。但欺骗父母是不对的,父母会因为孩子撒谎而生气的。
其次,家长自己也要做到言而有信。“许人一物,千金不移”,经常听到小朋友说:“妈妈,你不是说我得到了小红花就给我买玩具吗?妈妈又骗我!”妈妈没有做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便让孩子认为妈妈答应我的事情没有做到,我也可以这样子。家长答应孩子做的事情一定要尽量做到,没有做到,也要跟孩子解释。这样,孩子也会尝试在自己做错事情时勇敢说出原因。家长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诚信榜样,幼儿就会将说实话,不撒谎视为“自然”。
二、古代家训与当今幼儿感恩行为(于家庭)
1.幼儿家庭行为实录。
在幼儿感恩行为现状调查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子凡是家里的独子,平时由奶奶和妈妈照顾。一天,妈妈给他买了小酥饼,妈妈在给他之前试吃了一下,子凡就大哭着叫起来:“这是我的,谁让你吃的啊?快还给我!”还有一次,下雨了,奶奶送子凡上幼儿园。进班前,奶奶蹲下给他换鞋子,子凡非但没说谢谢还嫌奶奶换鞋太慢了。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自从来到世上就是父母眼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不懂得何为感恩,更不知道怎样感恩,只是一味地接受和索取,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2.古代家训启示及反思。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朱子家训》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弟子规》
今人受人恩惠多不记省,而人所急于人,虽微物亦历历在心。
——《袁氏世范》
古代家训中不乏关于感恩的家训格言,大多倡导人们对他人施恩惠时,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要知恩图报。常记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则人间即是天堂。以忘恩负义之心看待周围的人事,则人间即是地狱。得了人家的好处应该想法去报答,和别人结的怨恨要想法去忘掉;抱怨不过是一时,报恩才是长远的事。
其实,孩子的上述行为往往是家长“培养出来”的。家长们全力以赴为子女提供最大能力的服务,毫无怨言,不求回报。久而久之,让孩子形成了父母就该把好的东西给我,我要什么就要给我买等错误意识。子凡的妈妈和奶奶忽略了对子凡的感恩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没有让子凡体会奶奶送他上幼儿园,给他换鞋的辛苦。换鞋子对于中班孩子来说是力所能及的事情了,但子凡还认为奶奶帮他换鞋是应该的。
3.以古思今,幼儿感恩行为如何培养。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朱子家训》
知恩者知勇,知恩者知耻,知恩者知义。
——《哈佛家训》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投之以李,报之以桃”,千百年前的家庭教育中,长辈们总是从“坐言起行”开始,让稚子从幼时便懂得从爱身边的人开始懂得感恩,这种感恩小到对单一的人、事,大到对整个国家、社会。《哈佛家训》中也告诉我们:只有真正具有感恩之心的人才会更愿意承担责任,也只有真正具有感恩之心的人才知道爱,才懂得施予。家庭中实施感恩教育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
(1)要培养孩子的感恩行为,首先要让孩子获得感受的满足。孩子在饥饿时从母亲那儿得到食物,获得了基本的生理上的安定和满足感,达到生理的舒适状态。父母经常给孩子唱歌、讲故事,让孩子获得心理上的关注和抚慰,达到精神的愉悦状态。当孩子吃饱喝足,面带微笑地望着自己的父母时,他的微笑就是最初的一种表达感谢的方式。
(2)第二步是发展对恩惠来源的认知能力。当孩子有了基本的自理能力后,父母要鼓励孩子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慢慢孩子就会明白自己每天吃的食物、玩耍的玩具、穿的衣物都是父母辛勤劳动换来的。
(3)结合传统节日,培养感恩行为。如三八节、教师节、父亲节、重阳节……都是我们开展感恩教育不可错过的良机。我们可以在这些节日里开展感恩活动,让幼儿感受学会感恩。如在我园去年的六一亲子活动中,中班的幼儿与父母一起包饺子、做面条,并亲手喂给父母吃。孩子们亲身体会到了父母做饭的不易和辛苦,有不少的父母为此感动得留下眼泪。生活中点滴的小事都能成为家长教育孩子感恩的“素材”,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感恩教育方式。
三、古代家训与当今幼儿浪费行为(于社会)
1.幼儿家庭行为实录。
蕊蕊的父母忙着做生意,加上家庭条件优越,因此对她的节约习惯的培养比较忽视。一次,妈妈说:“这几天蕊蕊总嚷嚷着饿,要吃小蛋糕,其实她是喜欢吃里面的奶油。吃不掉就拿来扔着玩。吃米饭时也会撒的到处都是,我总告诉她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的,可为什么就没用呢?”几天后,我们还注意观察到:有时爸爸来送时会给她买好早餐,几乎每次蕊蕊都吃不掉,爸爸说:“吃不掉就扔到垃圾桶吧。”此后,每次吃午点蕊蕊都会告诉老师吃不掉,有时就自己偷偷扔到垃圾桶里。
2.古代家训启示及反思。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匆流连。
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中重点指出: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我们自己生活要保持节俭,父母要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在自己生活节约的同时要注意招待客人时千万不要小气或吝啬。
当前,在习总书记倡导下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气下,人们的节约意识和行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虽然蕊蕊的爸爸妈妈有培养她节约习惯的意识,但是他们没有用对方法,在教育观念上不够统一,作为家长的榜样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孩子觉得好吃的东西就使劲吃,不喜欢吃的东西就想要丢弃甚至拿来“玩耍”,但她们没有认识到浪费的危害,节俭的好处等。
3.以古思今幼儿,节约行为如何培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诫子书》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颜氏家训》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也提到了: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在这些家训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中国自古以来崇尚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自古教化都是从上到下实施的,都是先人教育给后代的,所谓“身教重于言教”。
1.让孩子明白勤俭节约的意义,帮助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正确态度。家长可以通过童话故事和生活故事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明白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都来之不易。通过教育,孩子明白节约的意义,从而也就有了勤俭节约的态度。
2.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首先使用学习用品时要节约,不要因为画错一点就撕掉一张纸,不要老是损坏图书等。对孩子的节俭教育从生活小事入手,要注意细小行为的节约。如人走灯灭、一水多用、爱护衣物等。针对大部分孩子的挑食、撒漏、剩饭、剩菜现象,给孩子讲解粮食生长的过程,引导他们思考,真正领会“一粒粮食一滴汗水”的含义。
3.家长以身作则勤俭节约、勤俭持家。家长给孩子讲关于勤俭节约的故事,让孩子懂得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做到了勤俭节约,在吃、穿、用等方面不和别人家孩子攀比,给孩子买衣服、玩具等讲究适用,不追求高档。在生活上注意节俭,不铺张浪费,给孩子做榜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陶行知先生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需要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秀分子。”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对于健全人格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在这一时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善于模仿成人的行动,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的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我们应当从古代家训中“寻觅良方”解决当今家庭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以古为鉴,古为今用。让我国的古代家训真正帮助家长们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