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吉凤
讲述是独白言语的形式,是一种较为复杂、周密的一种口头语言表达形式,其特点是用比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讲述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使听讲人都能明白讲述的内容。因此,它要求幼儿有良好的记忆力,准确地运用词语,会用一些复合句及控制讲话的声调语速,在语言的内容、形式和思维的逻辑性方面要求较高。由此可见,讲述活动对幼儿的语言能力要求很高。苏联儿童心理学家艾利康宁曾说:“儿童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成人的新关系以及新的活动形式的形成,导致言语功能和形式的分化;儿童向成人转述自己的印象、感受、打算的新的交际任务产生了新的言语形式——有了讲述感受、所见所闻的独白……”在《纲要》及《指南》中也呈现出这一观点:在语言领域的内容上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语言领域的指导要点中进一步强调:要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通过各个领域的相互渗透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大幼儿的经验,促进语言的发展。
在幼儿园里的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当教师拿出一幅或一组图片让幼儿看图讲述时,大多数幼儿看到什么说什么,东一句,西一句,没有主题;有的是老师问一句,他答一句,不能清楚完整地表述。学龄前阶段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而且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基础。因此,幼儿园要尽量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积累丰富的口语经验。具体做法如下:
一、遵循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乐于讲述。由于幼儿期以无意注意为主,只有生动、有趣的活动或事物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游戏为主,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幼儿讲述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自然大方、语言流畅地讲述。
(二)整合性原则
讲述是一种较为复杂、周密的口头语言的表达,幼儿在学习、游戏活动中必须用语言沟通,这就离不开讲述。任何一个学习活动都有听、说、看、做四个方面,即说中有听、听中有看、看看做做,从感知到操作再到表达,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讲述学习过程。
(三)循序渐进原则
幼儿的发展有明显的年龄差异、个性差异,只有适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东西才易被幼儿接受,否则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为此,在培养幼儿讲述能力的过程中,要充分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原则,帮助幼儿在适应的基础上层层提高、层层分解、层层推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中提高讲述能力。
二、具体措施与方法
实用、有效的培养方式是提高幼儿讲述能力的必要条件,具体表现为:
(一)强化集体培养
讲述是独立运用独白言语、连贯地描述或叙述一个事件,这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需要引导。如晨间谈话时教师可以示范一种讲述的方法:说说我的玩具。当幼儿熟悉了一种讲述经验后,教师可以为幼儿更换讲述对象,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思路和方式在类似的语言情境中讲述新的内容,在实际运用中发展语言表述能力。如小班幼儿在讲述时,先从自身出发来介绍:我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属什么……刚开始幼儿还不能说完整,但慢慢地就学会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上: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家住在哪里,在哪所幼儿园上学等内容,以此不断迁移讲述经验。当然,选择什么方法来迁移讲述经验不是固定不变的,要结合具体的活动来设计。在选择迁移方法时,教师也要考虑讲述对象及幼儿掌握的难易程度,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幼儿迁移讲述。对于中大班幼儿可多采用情景、看图讲述的方法不断丰富幼儿词汇,培养幼儿讲述兴趣。
教师在设计讲述活动时,可为幼儿提供范例(或表演)内容,再给幼儿提出新的讲述要求。教师可选择幼儿喜欢看的动画片插图,如《白雪公主》《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雷锋的故事》等,幼儿对动画片很感兴趣,对于熟悉的故事情节,他们会情不自禁地边看边讲起来。还可选用一些抽象图画,抽象图给观图者留有意会与想象的余地,对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十分有益,幼儿可以自由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看法,编出情节和对话。
幼儿在讲述时常常会因生活经验和词汇贫乏而讲不出来或讲不好,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图(或表演)内容,引导其思维步步深入,帮助幼儿用恰当的词语讲述。要教会幼儿怎么从一部分过渡到另外一部分?怎样从主要部分看到细节?怎样对人和物进行描述?如分析图上事物之间的关系及怎样按图编故事。如大班看图讲述《是谁替我把雪扫》,先让幼儿懂得情节发展是按开头、发展、结尾的顺序进行讲述。在幼儿具有初步有序意识的基础上,采用大部分图按顺序放,请幼儿将有意漏放的一、二张图按顺序插进去等方法进行常规训练。当幼儿学会这种方法后,再加大难度,将图顺序全部打乱,让幼儿在看懂每一张图意思的基础上,将图按顺序排列讲述。其间教师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图上画的是谁?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4个小朋友要藏在门口?老爷爷推门一看想到什么啦?小朋友藏在门后想什么......”根据幼儿理解程度提出一些辅助性的问题,目的是启发幼儿思考,使其讲述更明确。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多种途径迁移作品的情境,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其自由、大胆地讲述。教师可不加任何限制,只对其所说内容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幼儿的发言,发现其闪光点,激发幼儿讲述兴趣。教师设计每个活动都要将生活原型与作品形象进行比较,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文学作品的优美词语、句式、结构,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启发幼儿采用新的讲述经验,充分利用自身经验,实现语言形象与视觉形象的相互转换,促进左右脑协调发展。
另外,教师要营造语言表述氛围,可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己布置场景、选择角色、激发自主意识,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讲述的愿望。
(二)注重个性培养
幼儿讲述能力具有个性差异,性格内向的幼儿讲述能力高低取决于对活动或图片、故事的兴趣,对特别感兴趣的活动,他们愿意将其内容表述出来;而性格外向的幼儿,看到什么就说出来,但他们往往是将自己的经验或所见脱口而出,不考虑用词、用句的准确性。针对这一情况,可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有关的句式。如在区域活动的讲评中,先让幼儿说说今天自己在哪里玩?玩的是什么?自己是怎么玩的?幼儿经常说,就会较流利地说出有关类型的句式并能举一反三。
对于性格外向的幼儿要帮助他们明确讲述目标,鼓励他们大胆地、有重点地讲述实物、图片和情景,突出讲述的中心内容,力求讲述准确;对性格内向的幼儿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建立成就感,增强其信心,培养其讲述的兴趣。
对于班级个别表述能力较差的幼儿,即使知道自己看到的是什么,但就是不能完整讲述出来,可用的方法就是请能力强的幼儿来回答,然后再让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来复述一遍;或者是由老师来完整讲述,再让其复述,以此来帮助幼儿完整表述。
(三)家园协同培养
家庭也是教育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幼儿时期,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幼儿讲述能力过程中需把家庭教育也纳入其中,让家长正确认识其重要性,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讲述兴趣。家长不需要像专业老师那样来指导孩子,但可以给孩子讲故事或播放故事录音,孩子可从中学会新词汇。比如每天和孩子一起静静地听录音故事等,听完了可以问孩子故事的名称、基本情节等,家长和孩子也可以以接龙形式叙述故事内容。第二天送孩子入园时再告知老师,教师引导孩子在班级区域活动中与同伴分享,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倾听和分享习惯,又提高了讲述能力。
总之,幼儿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注意持久、思维积极、求知欲强,他们乐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感知迁移到讲述中,他们把这一切讲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分享。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每个孩子在学习习惯、口语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孩子沿着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前进,不断提高讲述能力,促进其语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