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
海洋馆参观聊起海豚
观察记录
金秋10月,带领着孩子们到海洋馆去秋游,从海洋馆回来后,孩子们谈论的话题就围绕着海洋馆内的海豚展开了,带来的玩具和书籍也和海豚有关。今天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又讨论起了海豚。
冉冉:海豚的本领很大的,如果你掉在大海里,海豚看到了会把你救起来的。
欣怡:那海豚是怎么救人的?
冉冉:这个我不知道。
欣怡:我们在野生动物园里看到海豚拉着小船,船上坐着人,这不是救人,这是在表演节目。
佳烨:海豚是大海里的大鱼,它最喜欢吃小鱼了。
健健:你说的不对,海豚不是鱼,是哺乳动物。
佳烨:海豚如果不是鱼,那怎么生活在大海里呢?
分析评价
孩子们对动物有着本能的好奇心,越是远离生活的动物越能激起孩子探究的欲望。从孩子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海豚充满了好奇,很想探究有关海豚生活的秘密,但他们对海豚的经验和知识又很零星,对海豚的了解也是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加以揣测和推断,因此充满着不确定性。
教育策略
告知家长意图,协助收集资料。请家长帮助孩子收集有关海豚的资料,丰富孩子有关海豚的知识经验。
初识海豚
观察记录
过了两天,孩子们陆续地把收集到的资料带到了幼儿园,我们利用自由活动的时候进行了分享和交流,从孩子们的分享交流中了解到,孩子们收集的材料大都关于海豚的特征、种类、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性,资料的收集拓展了孩子的视野和知识,但同时也让孩子们产生了许多的疑问。如有的孩子提出,为什么海豚是哺乳动物而不是鱼类?海豚救人是不是真的?海豚生活在大海里,离开大海会死掉,那为什么在野生动物园里看到海豚不是生活在大海里,怎么没死掉?
分析评价
孩子们收集了许多有关海豚的资料,对海豚的认知也有了进一步的拓展。从孩子们收集信息的情况来看,海豚信息的采集较广,内容也比较丰富,但有的信息存在着错误和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对孩子们收集的信息进行梳理,了解一下孩子当前的知识经验。
教育策略
对幼儿收集的资料进行梳理。了解幼儿当前的知识经验,关注孩子的已有经验和想要了解的知识内容(见表1)。
表1
收集相关资料,获取相关知识。在科学探索区中提供有关海豚的科学绘本,帮助幼儿认知海豚,鼓励孩子自己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大家一起进行分享和交流。
进一步了解海豚
观察记录
今天早晨区角活动的时候,我在探索区域里投放了有关海豚的图书绘本,几个男孩子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一边看还一边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健健一边翻看着图片一边自言自语道:“哇,这么多的海豚,有黑色的,有灰色的,有黑白花纹的,还有白色的海豚。”认字的冉冉马上补充道:“这是白鳍豚,不是生活在大海里的。”韬韬马上反驳道:“不对,海豚都是生活在大海里的。”其他的孩子也附和着韬韬的意见,认为冉冉说得不正确,冉冉和几个孩子为海豚是不是生活在大海里而争执起来。他们转头看向我,很希望老师能给予他们正确的答案,期待着我的回答,我决定把这个问题仍旧抛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我相信孩子们在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他们会有更直接的体验与经验积累。同时我给孩子们提出了三个问题,并相约三天后把找寻到的资料一起与大家分享。是不是所有的海豚都生活在大海里?海豚是不是鱼?如果不是,那属于什么动物?海豚是怎么捕捉食物的?三天时间很快过去了,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搜集了不少有关海豚的资料。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孩子们搜集的资料之多,内容之丰富,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他们互相交流着,互相传阅着,都想把自己看到的信息第一个介绍给同伴们。到了分享的时候,孩子们拿出了自己搜集的资料与同伴们一起交流分享,我要求孩子们在交流的时候说清楚三件事情:你的资料是从哪里收集来的?你收集的资料解决了哪个问题?你的资料还告诉我们什么不知道的信息?
分析评价
从孩子们收集资料的途径来看有以下三种最常用的途径,网络知识搜索、成人经验告知、图书绘本了解,这三种途径的运用都要在成人的帮助指导下才能进行。孩子们能根据老师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解决了我提出的关于海豚生活环境、海豚觅食的方式以及海豚是不是鱼类这三个问题。随着探究的深入,孩子们对海豚的兴趣和探究点产生了转移,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新问题又应孕而生:小海豚是怎么喝妈妈的奶的?海豚妈妈是怎么照顾小海豚的?海豚在水里是怎么睡觉的?海豚能够活多久?海豚的眼睛是不是近视眼?鲨鱼和海豚谁厉害?
教育策略
视频资料与图书资料的提供。提供有关海豚的视频资料,如:VCD、网络视频、图书资料等。
继续收集相关资料,累积相关知识。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相关的资料,积累知识。
预设集体教学活动,解决相关问题。教师预设集体教学活动,通过集体教学来解决问题。
预设教学,再识海豚
孩子们对海豚探究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关于海豚的知识经验也在不断丰富和累计,同时新的问题也在不断产生,对海豚探究的兴趣点也从表面直观的变化延伸到更深层次的变化,如:海豚妈妈是怎么照顾小海豚的?海豚是怎么通过声音来捕捉食物的,海豚又是怎么救助别人的等等。原来收集的资料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决定设计一次高结构的科学探究活动,和孩子共同来探究海豚更多的秘密。
活动名称:人类的朋友——海豚
活动目标:
1.知道海豚是海洋中的哺乳动物,了解海豚觅食、休息、救助等相关的信息。
2.乐意探索、探究海豚的秘密,知道爱护海洋动物。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海豚觅食、救助、搁浅等视频的剪辑;小海豚出生的图片;幼儿收集的信息资料做成剪贴板。
经验准备:前期对海豚有过探究,积累了相关的信息。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海豚图片。
2.重点提问:你们喜欢海豚吗?为什么?
小结:海豚不仅长得可爱,而且会表演很多节目,大家都很喜欢它。
二、探究讨论
1.出示三幅图片;第一幅图片——小海豚出生;第二幅图片——海豚觅食,第三幅图片——海豚救助。
2.重点提问:
(1)第一幅图片告诉了你海豚的什么秘密?
小结:海豚是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它们是一种群居动物,小海豚出生时和我们一样也是喝妈妈的奶长大,海豚妈妈一直跟在小海豚身边保护着她的宝宝。
(2)谁看懂了第二幅图片?海豚在干什么?
小结:海豚的视力很不好,只能看到近处,但是它可以通过声音的反射来捕捉食物。海豚在游泳的时候可以让一边的大脑睡觉休息,一边的大脑进行工作,这是它们很神奇的一种休息方式。
(3)第三幅图片中海豚在干什么?它是怎么救助的?你还知道有哪些动物也能救助我们人类吗?
小结:海豚有很神奇的本领,它会救助我们人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解读第二幅和第三幅图片的时候,可以借助视频剪辑和录像让孩子们更清晰直观地了解海豚因为视力不佳而通过声波回纳的方式来觅食,以及海豚救助人类时的行为方式)
三、问题延伸
观看海豚搁浅的视频录像,重点提问:海豚怎么了?怎么会搁浅的呢?
鼓励幼儿大胆进行猜测,并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
孩子们对海豚的探究已经告一段落了,但仍有孩子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继续着研究。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信息收集的过程是幼儿知识经验不断拓展和累积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和探究过程的体现。案例中孩子们从一开始对海豚的认知仅限于一些表面的认识经验,随着资料不断的收集,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探究的点也在不断深入。探究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用心聆听孩子、帮助孩子架构探究网络,梳理儿童当前经验(已知和未知的经验),提供有效的物质支持、环境支持、心理支持等,孩子的探究才会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