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毅
(福建省永惠林业有限公司,福建 永安 366000)
林地施肥对人工林幼树期生长的影响研究
卢 毅
(福建省永惠林业有限公司,福建 永安 366000)
以杉木为例,研究了林地施肥对人工林幼树期生产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杉木连续施肥5年,并进行观察,分析了其生长情况,确定施肥对其生长的影响,以寻找杉木施肥品种和施肥量对杉木生长的影响,从而得出了适合永安杉木栽植的最佳肥料品种和施肥量。结果表明:施肥可有效提高杉树的生长量,随着树龄的增加,施肥与不施肥的差别越大,杉木树枝、树干、树叶、树根、树皮生长量得变化幅度依次减小,杉木生长成效结果为:磷酸一铵>复合肥>有机肥>不下肥。通过研究,为今后杉木及其他人工林幼树期的抚育管理提供参考,希望在今后人工林种植可以获得更多的效益。
施肥;人工林;杉木;幼树期;生长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破坏林地的发展模式已经日益减少,退耕还林方案的实施,种植了大量的人工林,做好人工林的抚育管理,尤其是幼树期的抚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做好人工林幼树期的抚育管理,确保林木的成活率,国家做出了专门的规定,要求人工林的成活率必须达到85%以上。在人工林幼树期的管理中,林地施肥对于其生长具有显著性的影响,通过林地施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中的肥力,促进林木的生长,提高树苗的生长速率,施肥是促进林木生长、调节土壤养分条件、提高林产品产量与质量的重要栽培措施,不同地区的环境、水资源、土壤不同,导致所需要的肥料、施肥时间、施肥量也不同,为了最大化地提高林分产生的经济效益,做好人工林幼林的施肥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基于此,试验探讨了施肥对杉木幼树期生长的影响,确定了杉木幼树期生长所需要的施肥量和施肥种类,为今后杉木种植中合理施肥提供参考。
2.1试验地点概述
试验地点位于永安市西洋镇蚌口村,该地年平均气温为14.3~19.2 ℃,1月平均气温4~9 ℃,极端低温-7.1 ℃,7月平均温度20~21 ℃,极端高温40.5 ℃,年降雨量为1490~2050 mm,年蒸发量1 455 mm,相对湿度80%以上,年日照时数1529~2367 h, 雨季明显,气候具有春早、夏长、秋迟、冬短的特点。试验地造林前地类为杉木采伐迹地,坡度为26°,长坡,坡位为中部,东南坡向,土壤为红壤,腐殖质厚10 cm,土层厚度80 cm,立地质量为Ⅱ级较肥沃级。
2.2试验时间
2009年1月~2014年12月。
2.3试验设计
试验总面积为187亩(蚌口村15林班6大班2小班),造林时间为2009年1月,栽植密度为3500株/hm2,株行距2 m×1.4 m,挖穴规格:长60 cm×宽60 cm×深40 cm,底部40 cm×40 cm。以不同肥料品种为处理,共4个处理(含对照),3次重复,共12个试验小区。种植苗木选择一年生2.5代杉木实生容器苗(苗高30 cm,地径0.3 cm),当年施基肥1次(回土时穴内肥料需搅拌均匀,当年不追肥),后4年每年5月追肥1次,追肥采用沿苗木滴水线外侧左右分别开追肥沟,追肥后覆土盖实,开沟规格为(长)40 cm(宽)20 cm(深)20 cm。肥料基肥、追肥为:复合肥(N∶P2O5∶K2O=20∶10∶10)—55%磷酸一铵—有机肥(鸡粪),详见表1。每个小区(处理)面积0.086 hm2(20行×15株),每个重复按山场上、中、下取坡向、坡度、立地相近地段进行布置,每个重复内各处理随机分布。每个处理四周种植2行木荷做为保护行,造林完成后绘制完整清晰的小区分布图,每个小区设永久性标桩。
表1 试验因子的确定
2.4试验调查
施肥前对所有树高、胸径进行测量,分别在施肥1年后、2年后、3年后、4年后的12月份再对其树高、胸径进行测量,计算这几年植株的生长量,取平均值。中间如有植株死亡,植株数减少相应死亡植株数量。杉木植株的生长量测定采用生物量估测模型方法[1],杉木的树枝、树干、树皮、树叶、树根的生物量的平均值及总生物量(干重,kg)分别用Y枝、Y干、Y皮、Y叶、Y根、Y总表示,采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Y枝=2.505D4.988H-4.890
Y干=0.037D3.947H-1.810
Y皮=0.002D10.378H-8.244
Y叶=5.341-0.016D2H
Y根=3.537D4.444H-4.396
Y总=0.198D5.214H-3.247
3.1杉木人工林不同施肥种类植株生长比较
通过调查测量分析,杉木人工林不同施肥种类植株生长比较测定结果见表2,由表2结果可知,杉木生长成效结果为:磷酸一铵>复合肥>有机肥>不下肥,原因是杉木是非速生树种,N肥效只能维持1~2个月对其影响较小,磷肥为主要因素(永安土壤缺磷,且磷为长效肥),有机肥肥效不明显。
表2 不同施肥种类植株生长比较结果
3.2杉木人工林植株各组分生物量的测定
通过调查测量分析,杉木人工林植株各组分生物量的测定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随着树龄的增加,不施肥与施肥植株比较,其生长速度慢,施肥处理第5年,杉木树枝、树干、树叶、树根、树皮生长量都有很大的变化,其变化幅度依次减小,而未施肥的人工林生物量变化相对较小。
表3 杉木人工林植株各组分生物量的测定结果
3.3杉木人工林植株总生物量的比较
通过调查测量分析,杉木人工林植株总生物量的测定结果见图1,由图1结果可知,杉木幼树期由于苗木尚处低龄,所以需要的养分少,施肥与未施肥生长量差距不大,随着植株的生长,所需养分增多,施肥的植株与未施肥的植株之间生长量差距明显。
图1 杉木人工林植株总生物量的测定结果
牛芳华等[1]研究了林地施肥对广林9号桉幼林树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尿素、磷肥、专用肥对苗木的生长影响大,磷肥影响不显著,尿素影响显著,专用肥的影响极显著,由此可知,专用肥用量的增加会更有效的促进苗木生长。另外还研究得出了初植密度的变化对桉幼苗生长影响不显著
金国庆等[2]研究了配比施肥对两年生红豆杉幼林生长的影响,发现在中等肥力下,N、P、K适当配比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南方红豆杉的生长量,但是如果施肥量大,就会抑制其生长,不同配比的N、P、K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经过15个试验组处理,P素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影响最大,配比施用N、P能显著促进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
蔡伟健等[3]研究了檫树幼林期施肥对比试验,试验地点在福鼎后坪国有林场,结果表明经过施肥,檫树树高、地径分别比未施肥的增加了39.5%、52.2%,而且在不同年度间和不同处理间,树高、地径生长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在年度、处理和重复间,树高、地径和冠幅生长的互作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总之,在不同年度、不同立地条件下,通过施肥,可以提高植株的生长量,减少抚育成本。
在研究中,杉木生长成效结果为:磷酸一铵>复合肥>有机肥>不下肥,经过连续5年的施肥,杉树树干的生物量所占比重最大,其中施肥的杉树第5年树干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30%,而未施肥的杉树树干的生物量仅占总生物量的25%,表明施肥与未施肥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也与之前研究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研究发现,在杉木幼树期,主要是施肥前两年,施肥对各个器官的生物量的影响不大,但是施肥3年后,施肥对苗木的影响较大,可以显著提高杉木幼林生物量的增长速度,促进杉木树高和胸径的生长。
[1]牛芳华,王昌熙.广林9号桉幼林的施肥效应[J].桉树科技,2011(12):45~49.
[2]金国庆,余启国,焦月玲,等.配比施肥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07(2):251~256.
[3]蔡伟健,窦霄,王章荣,等.氮磷钾配比施肥对杂交鹅掌楸幼林初期生长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7):27~34.
2016-05-30
卢毅(1978—),男,工程师,主要从事营林工作。
S147
A
1674-9944(2016)13-0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