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芳 ,王 宇
(1.南京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2.南京农业大学 农村发展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比较分析视野下南京阅江楼景区旅游开发研究
刘慧芳1,王 宇2
(1.南京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2.南京农业大学 农村发展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指出了黄鹤楼景区作为武汉市知名旅游品牌,在我国名楼文化景区开发中极具代表性和示范性。南京阅江楼景区作为类似的名楼文化景区,其旅游开发历史较短,尚有很多改进的空间,可以借鉴黄鹤楼景区的很多成功做法。提出了应深入挖掘明文化,加强品牌建设和资源整合力度,同时重视游客体验,以期促进南京阅江楼景区的开发。
阅江楼景区;旅游开发;黄鹤楼景区
名楼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历经千百年岁月沧桑的名楼,见证了历史的沿革、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名楼为核心的旅游开发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具有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弘扬城市精神,抢救民族记忆等多方面功能。
众多名楼景区中,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江南四大名楼”美誉的武汉黄鹤楼景区可谓是其它名楼景区值得学习的榜样。自1985年景区重建开放以来,其旅游吸引力不断提升,已成为武汉市知名旅游名牌,黄鹤楼传说也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较而言,南京阅江楼景区虽然与黄鹤楼同为“江南四大名楼”,却一直面临着市场吸引力不足、旅游文化主题不够鲜明、展示载体单一、同地域性地标景点及文化景区竞争激烈、游客逗留时间较短等困境。因此,总结和借鉴黄鹤楼景区在旅游开发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对提升阅江楼景区自身的旅游吸引力,延长景区生命周期,保护传承阅江楼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鹤楼景区作为首批5A级旅游风景区以及“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在国内具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景区位于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蛇山西部,长江之滨,具有独特的江、山、楼融为一体的景观特点和区位优势,主体建筑黄鹤楼更是武汉市的标志。古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1]。因原建在蛇山黄鹤矶头,故得此名。黄鹤楼自古就有“天下绝景”、“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称。唐宋以来,著名诗人墨客崔颢、李白、白居易、苏轼等,都曾登临此楼,其所作名篇流传至今,为黄鹤楼增添了璀璨的民族文化光彩[2]。但不幸的是,该楼屡建屡毁,1985年,最后一次重建的黄鹤楼正式对外开放。到目前为止,该景区共包括主楼、南楼、落梅轩等大小景点70余个,景区面积达40.3 hm2(含蛇山东区)。随着景区设施的不断完善,慕名而来的全国各地游客人数逐年攀升,2010年黄鹤楼景区门票首次突破亿元,景区收入常年居各名楼景区收入之首。
阅江楼景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西北长江之滨的狮子山上,东北紧临南京长江大桥,是一组仿明代风格的皇家园林建筑。景区总面积31 hm2,拥有阅江楼、孙中山阅江处、古城墙、静海寺等30余处历史遗迹,是一个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效融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与黄鹤楼景区相比,阅江楼景区有相似的景观和区位特点,如都以单体式的高大阁楼为主景,均坐落在相对高度较大的丘陵之上,均具备登高赏江、观城、望桥(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的旅游体验。除此以外,南京明城墙也是阅江楼景区的一大特点,江、山、楼、城有机结合,使景区更具特色。狮子山原名卢龙山,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为卢龙山赐名狮子山,并与大学士宋濂等各撰一篇《阅江楼记》[3]。数百年来,虽有2篇脍炙人口的《阅江楼记》流传至今,但因种种原因阅江楼终未建成,只是徒有其名罢了。现在的阅江楼是1999年2月由南京市政府根据当时的《阅江楼记》用现代建筑技术再现的古典建筑,整个工程于2001年9月完工并对外开放。相比之下,阅江楼景区的游客接待总量以及景区收入均较低,与黄鹤楼景区差距较大,且游客多来自江、浙、沪地区(约占总数的50%左右)[2],这与黄鹤楼景区的客源构成(来自全国各地)明显不同。
3.1重视名楼的文化开发,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升华是景区核心竞争力的灵魂。黄鹤楼景区在建设之初就注重景区的文化建设的。景区中的楼阁牌匾、楹联题字等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布局,多为书法大家所撰,如主楼二楼西正面的“黄鹤楼”三个大字,乃为中国书法协会会长舒同所书,南面的“南维高拱”,东面的“楚天极目”,北面的“北斗平临”分别为李尔重、喻育之、陶述曾所撰。同时,黄鹤楼全楼各层都有大型彩色瓷质壁画、诗词、文记等,文化艺术气息浓厚。其中第五层的壁画是著名作者楼家本教授亲手绘制,主题是《江天浩瀚》,集中展现了长江七千年文化与黄鹤楼的兴衰变迁历史,以及哺育中华文化与思想的万里长江山川景物[4]。
黄鹤楼景区对历代流传下来的与景区相关的诗、词、书画、传说等的搜集整理工作非常重视,先后编辑出版了《黄鹤楼藏古今名家书法选》、《黄鹤楼藏画集》、《黄鹤楼纵横谈》、《名人与名楼》及《黄鹤楼》等系列丛书。同时充分发挥白云阁美术馆、落梅轩编钟古乐宫的文化功能开展特色活动,如在白云阁,有不定期举办的“楼藏精品书画作品展”;在南楼景区曾举办过“南楼笔风”的画展,吸引了大量参观者;在“崔李遗踪”景区,有定期举办的“中华奇石展”,展示的200余方奇石,形态各异,韵味十足。
3.2更新景区品牌营销理念,走品牌发展之路
品牌建设是营造景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5]。作为武汉市的标志性景观,黄鹤楼近年来不断加强景区的营销力度。首先,通过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黄鹤楼景区的形象标志,一方面扩大景区建设的民众参与度,同时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可以极大地提升景区知名度和旅游吸引力;在此基础上,正式启用了黄鹤楼文化品牌的“LOGO”标志,整个标志以黄鹤楼建筑为主体,并与水浪祥云有机结合,整体又酷似汉字“黄”,大方美观,同时兼具了景区的个性和文化性,极大地提高了景区的视觉形象,从而更有利于景区的内部管理及未来的发展和黄鹤楼文化的传播。其次,景区门票作为游客和景区服务的第一次接触,其体现的是旅游服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细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包容性,同时代表着一个景区的档次和形象,为此,黄鹤楼景区与湖北省邮政部门合作,推出了邮资明信片式的公园门票,达到了很好的提升景区形象、宣传旅游景点以及树立黄鹤楼旅游文化品牌的效果;再次,黄鹤楼景区还非常注重各类媒体的宣传效果,积极参加各种旅游博览会、交易会,充分利用名楼名人优势,打响“文化名楼”品牌。
3.3合理扩大景区面积,延长游客在景区的逗留时间
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一定程度地扩展景区面积有利于增加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延长游客在景区中的逗留时间。近年来,武汉市斥资数亿元拆迁了蛇山南坡15.9万m2的建筑,搬迁了省教育学院、省图书馆、黄鹤山庄、龙华大厦及部分民房,并恢复山体植被,新建成园林绿化景观,使得1985年6月重建开放的黄鹤楼景区,由10余hm2扩建到40.3 hm2。目前,蛇山东区的文化休闲景区也已免费向市民开放。而且根据相关规划,武汉市政府正着手整合琴台、龟山、蛇山、首义文化园区等资源,最终将打造面积达12 km2的黄鹤楼风景区,到2015年,该景区游客量将达337万人次,2025年为727万人次[6]。
3.4增加特色旅游项目,提升景区整体旅游吸引力
特色旅游项目是景区的主要吸引力来源,也是旅游者开展活动的主要内容。对此,黄鹤楼景区充分利用“十·一”黄金周等节假日,开展内容多样的旅游活动,如2006年的“鹤之春”主题活动、2014年“放歌黄鹤楼”演绎秀、“百名绣娘秀非遗——汉绣”等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对过对游客的游后访谈,他们对景区开展这样的旅游活动大多是满意和认同的。此外,像“鹤舞神州”文化表演活动,它采用20余只专门研发的仿真丹顶鹤造型的飞行器,再现“鹤绕名楼”的奇观,颇具创意,对游客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而黄鹤楼景区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编钟乐舞表演,作为落梅轩编钟古乐宫为游客提供的特色表演活动,既是景区文化性的进一步挖掘,更是向游客展示湖北楚文化的窗口,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
鉴于上述黄鹤楼景区旅游开发的好的做法,为提升阅江楼景区的旅游吸引力,笔者认为,应就如下几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4.1重视明文化在阅江楼景区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南京历史悠久,建城史长达2500余年,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同时也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而在这漫长的城市发展历史中,明朝初期的建都史无疑是其最灿烂的一笔。朱元璋在卢龙山(今狮子山)率兵八万迎战陈友谅四十万大军,大获全胜、转守为攻,基本奠定了明王朝基础;之后,朱元璋定都南京,南京历史上首次成为大一统帝国的首都;郑和在山脚下祈求四海平静,拔锚下南洋,开创了人类航海史上的新纪元,这些事件都是宏大、强盛、包容、文明的南京明文化特点的集中体现。而阅江楼景区作为其中的文化载体,无论其历史由来,还是其文化脉络,都与明文化关系密切,因此,在阅江楼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文化之魂”,重视明文化在阅江楼景区旅游开发中的作用:在景区宣传中要始终围绕和凸显其明文化特色;要继续丰富有关明文化的展品;尝试与有关机构和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全国性的明文化学术研讨会;加强与南京其他相关明文化景区的联合,开展“南京明文化主题旅游节”等,以此进一步增强阅江楼景区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吸引力。
4.2加强营销与品牌建设,提高景区知名度
营销与品牌建设是相辅相成的,适宜有效的营销活动可以促进品牌建设,而品牌的提升也将有利于营销活动的开展。21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早已不适用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营销理念,旅游价值再大的景区如果没有好的营销理念和营销策略,也将很难引起大众的注意。阅江楼景区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展网络互动营销,及时发布各种旅游信息,开展各种网络互动活动。资金充裕的前提下也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出版物、户外媒体等多种广告媒介,全方位地进行景区的广告宣传,还可以与其他景区、媒体合作进行整合营销[7]。
历史上名楼之争从未停止过,不同的审美之下有着各不相同的名楼排名。岳阳楼、黄鹤楼和滕王阁历来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而对于“中国四大名楼 ”“江南四大名楼”的“楼单”却从未确定过。除了把自己定位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外,阅江楼还将自身定位为“吴楚四大名楼”、“江南四大名楼”、“长江四大名楼”等[8]。可见,直到目前,阅江楼景区对自身的定位仍不够清晰,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景区的快速发展。为此,必须结合阅江楼景区江(长江)、山(狮子山)、楼(阅江楼)、城(明城墙)有机融合的文化资源特点,正确把握其明文化内涵,同时提炼其代表南京盛世文化的基础理念,最终抽象概括出阅江楼景区的总体形象,并进行准确的定位。在定位中应考虑这样几点:一是历史上的一座 “空中楼阁”(长达600多年一直是“有记无楼”);二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三是与其它三座名楼相比,阅江楼独具皇家气派(该楼是皇帝下诏亲建,并且君臣同为该楼作记,在当时实为一大盛事);四是与南京其它景点相比,阅江楼彰显的是中华民族的阳刚气质,阅江楼则是明初国力渐盛的代表。
4.3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打造文化复合型旅游综合体
阅江楼景区所在的南京下关区旅游资源丰富,景区组合状况良好。其中,阅江楼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静海寺与世界著名航海家郑和关系密切,同时为《南京条约》签订地、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妃宫既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有关,也是闽南妈祖文化在江南的典型代表。这些资源的良好组合为打造一个以阅江楼为主景,其他优质景点为辅景的大阅江楼旅游风景区提供了可能。为此,建议有关部门能本着合理规划、统一布局的原则,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源组合力度,将阅江楼与周边的静海寺、天妃宫、绣球公园进行整体规划和开发,将明文化、海文化、江文化等有机整合,努力打造一个文化复合型的旅游综合体,一方面扩大阅江楼景区的旅游容量,另一方面则进一步丰富景区的活动内容,有效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
4.4重视旅游体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体验是一种复杂多变的主观感受。游客出游是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因此景区只有通过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才能实现其经营目标。游客期望与旅游体验,也就是游客满意度,之间是呈负相关关系,所以作为景区方要加强游客期望管理。阅江楼景区在对外宣传的同时,应该注意宣传内容客观准确,并建立一个景区与游客的沟通渠道,了解游客易于变化的旅游期望。阅江楼景区的一个重要旅游体验就是登高览胜,畅怀抒情。但通过访谈了解,游客登高赏景的感受与实际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视觉污染带来的旅游者游兴锐减问题不可忽视。阅江楼景区应联合当地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加强景区自身审美环境的建设和周边审美环境的整合,与周边的自然、人文环境进一步融合。比如拆除阻挡山体景观的现代建筑,还原阅江楼开阔大气的视野空间,进一步加强阅江楼风光带的建设,形成“集束”效应,为南京阅江楼旅游,乃至南京旅游提供新的契机。
[1]佚名.黄鹤楼以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天下第一名楼”“天下绝景”耀升了其地名华彩[J].中国地名,2012(6):34~37.
[2]杨长安.黄鹤楼与黄鹤楼公园[J].武汉文史资料,1994(4):59~60.
[3]许鹤星.南京狮子山“阅江楼”设计[J].古建园林技术,2003(4):48~50.
[4]文德,小舟.中国壁画的一枝奇葩——黄鹤楼重彩壁画简介[J].湖北社会科学,1989(6).
[5]芦瑞峰.论文化营销与景区核心竞争力——以晋商大院为例[D].扬州:扬州大学,2009.
[6]荆州新闻网.黄鹤楼旅游区发展规划公示面积将扩九倍[EB/OL].[2012-07-21].http://news.jznews.com.cn/system/2012/07/21/010425930.shtml2012-07-21.
[7]王丽.浅议甘肃省兴隆山景区旅游知名度提升[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70~72.
[8]周勇.南京阅江楼景区诗文及其相关问题疑误考辨[D].南昌:南昌大学,2007.
Tourism Development Research on Nanjing Yuejiang Tower Scenic Areawith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Liu Huifang1, Wang Yu2
(1.College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Jiangsu,Nanjing210095,China;2.CollegeofRuralDevelopment,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Jiangsu,Nanjing210095,China)
As a famous tourism brand in Wuhan,Yellow Crane Tower Scenic Area is representative and demonstrative in Chinesetowercultural scenic areas.As a similar tower cultural scenic area,Nanjing Yuejiang Tower Scenic Area is young and immature,which has a lot of room for improvement.So it could draw on the experience of Yellow Crane Tower Scenic Area.Nanjing Yuejiang Tower scenic Area could promote its tourism development effectively through deeplyexcavatinginto the Ming dynasty culture, strengthening brand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esources, which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ourism experience and so on.
Yuejiang Tower ScenicArea;tourism development;Yellow Crane Tower Scenic Area
2016-05-21
刘慧芳(1991—),女,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F590
A
1674-9944(2016)15-02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