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
6月5日晚,题为“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大逗相声四周年庆典演出在北京海淀剧院隆重上演。四周年,对于一个相声团队来讲似乎并不太长,然而作为以“北京孩子北京味”作为团队口号的大逗相声而言,这个四年值得庆祝,或许也应把此次庆祝看成是一次总结或者汇报,毕竟四年一路走来,他们不仅留下了不少别开生面的作品,同时更推出了李寅飞、叶蓬、董建春、李丁等小有名气,事业发展蒸蒸日上的青年相声才俊。接下来,如何在有序发展的同时,不断壮大队伍、扩大影响或许正是他们要通过此次庆典演出而继续叩问的。
当晚演出在北京广播电台的知名主持人大鹏和尚远的精彩串联中展开。率先登场的是钱琦、宋伟杰带来的作品《北京大妈》,节目通过描述北京大妈“爱惦记、好张罗、护犊子”的三个特点,力求展现北京人豁达热忱的脾气秉性,演员在刻画人物上下足了功夫,举手投足间颇有几分神似,开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接下来的演出开了个好头;第二场节目是由王梓鑫、李杭带来的《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节目围绕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讽刺了某些大学生就业中眼高手低、不实事求是的现象,令不少青年观众深有共鸣;第三场节目是郭强、彭岩的子母哏作品《谁比谁傻》,两人台风较为沉稳,配合默契有加,在你来我往中互有捧逗,再次将演出气氛烘托了起来;第四场节目是董建春、李丁带来的新作《初学相声的日子》,节目的内容围绕两个人搭档以来的矛盾和纠结、心酸和困惑,大胆在节目样式上进行了突破,将戏剧式的悬念、闪回等加入其中,辅以剧场的舞美灯光,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第五场节目是武启深、陈延龙的《楼上楼下》,他们对这段常演不衰的相声节目进行了重新打磨,尺度不温不火,分寸拿捏恰到好处,尤其是近乎完美的吉他弹唱增添了节目的美感;最后的底活是由大逗相声班主李寅飞携叶蓬、郑思杰带来的腿子活《智斗》,演员表现松弛有度、节奏恰当,学唱更是有模有样,值得一提的是在如此重要的演出中,敢于采用这种很吃功力的题材,真正展现了演员的实力和功底,节目中机智的现挂更赢得观众的热烈响应,为庆典演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节目演毕,除了热闹的谢幕,大逗相声的全体成员还进行了温情翻场,用“大逗欢迎你”的吟唱感谢四年来观众的支持,歌声萦绕在海淀剧院场内,也萦绕在观众的心中。
纵观当晚的演出,以京城学历最高而著称的大逗相声果真名副其实,三个小时的节目包袱新颖、语言清新、节奏明快,作品的整体品位和现场效果相得益彰,虽然偶尔有些言语的瑕疵,但更吸引观众的应该是演员的自身艺术呈现和作品本体。如果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成立不过四年,仍在不断吸收借鉴、不断自我否定、不断求新创新的团队,有不足倒也在情理当中。而作为一场意在总结和回顾过去、开拓与憧憬更远大理想的演出,大逗相声未来的四年理应有更为宏远的追求。
保持特色,更应寻求质的飞跃。从演出现场看,年青的大逗相声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拿武启深、陈延龙的《楼上楼下》这个作品来说,稳稳当当,语言精炼,演员的叙述娓娓道来,捧逗之间严丝合缝,作为道具的吉他因演员的唱功了得,变成了作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有些吉他相声相比,演员纯熟的演奏技巧与演唱完美融合,这种学唱的效果倒反而更像是完美的个人演绎,不存在嫁接、不存在歪唱,有的就是让你感同身受的体验,这从某种层面上突破了年青观众过往的认知。当晚的其他几场活同样也都饱含着青春的气息,但艺术要寻求发展,节目要出新,更要求演员自觉求变,敢于突破自己、超越过去。如何在保持好“北京味儿”、保持好当下纯粹而又质朴的青春味道的基础上再向前一步,这应该并不容易,而这一飞跃不仅要求在观察生活、反思生活、触类旁通中继续提炼和消化,也需要在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中寻求更多思路与启发。
打造精品,是永恒的追求目标。四周年的庆典演出,大逗相声拿出六个新作品向北京父老汇报,应该说六块活各具特色。《北京大妈》的市井风俗、《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的勇敢自嘲、《谁比谁傻》的你来我往、《初学相声的日子》的形式新颖、《楼上楼下》的有模有样、《智斗》的火爆碰撞,这些作品让人眼前一亮的同时,也赞叹大逗相声对于传统和当下的充分思考和把握,当然这些新作品离精品的要求还有差距,仍需继续打磨和锤炼。回首大逗相声的四年,《国安日记》、《大话鲁迅》、《男朋友女朋友》、《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在相声表演与创作中的指导及应用》等包括猴年春晚的《我知道》在内的众多作品已成为大逗相声的代名词,甚至于在不少年青人和大学生中成为了“京味文化”、“相声”的解读工具。接下来,大逗相声的年青人也将面临着能否“接住自己”的考验,过去太多的经验告诉我们,作品尤其是精品既是立身之本,更是衡量艺术高度的重要标尺,沉下心来,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理应成为大逗相声不断追求的终极目标。
锐意创新,是年青人的权利和担当。作为传统艺术的相声,从它的雏形开始到近代的快速发展再到当下的流行,就是在不断吸收借鉴、归纳总结、推陈出新中走过来的,一代代相声人始终在努力创新中追求着艺术理想。对于相声,到底是越老越好,还是越新越妙,众说纷纭,但现实的情况告诉我们,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必然是行不通的。大逗相声的年青人不能算是传统功底最好的,也不能说是先天条件最出众的,然而他们是勤奋而有勇气的,他们试图在继承传统和锐意创新的磨练中打造自己对相声新的诠释和认知,这是他们更是热爱相声的年青人的权利和担当。以董建春、李丁的作品《初学相声的日子》来说,就是用新的样式和手段在相声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和尝试。全新的演绎方式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场声光电的集合,从叙事手法、舞台调度、舞美配合、包袱组织、甚至于诗意的台词中都看得出,一对年青人在努力用自己的语言特点和表演手法来展现作品,力求使作品中所要表达的立意和主题更符合当下人的口味,更易于被接受和理解。锐意创新,本就是相声艺术固有的基因,对今天的年青人而言,在继承发扬中大胆寻找新的方法,为相声艺术打开更宽的道路既是权利更是担当。
大逗相声四周年庆典演出是成功的,现场观众的掌声与欢笑是对四年光阴最好的回报和注释,前面的路还长,然而我们能够从这些年青人的面庞中品味到他们的自信,更品读到他们热爱相声、弘扬相声的梦想追求。诚如演出最后,大逗相声班主李寅飞所说:“蓦然回首四春秋,少年意气尚未酬,勠力同心无他愿,且看我辈笑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