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育琴
1. 评判性阅读
高中英语阅读课不仅要帮助学生对语言(词汇和结构)和信息(文本的主旨大意和细节)进行表层的理解,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关注作者观点、情感和态度、写作意图,把握文本的脉络层次和结构特点,了解文本的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进而鉴赏语言文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根据高中学生的交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高中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梳理文章信息→语言知识讲解”阅读课教学模式,深层次地处理文本,让学生真正参与语篇理解,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深度思维的阅读能力。
评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也称批判性阅读,评判性阅读是分析性阅读,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读, 是在认知、理解、记忆文本信息的基础上,对文本的作者和内容进行分析、质疑、辨别、推敲、筛选和评价,挖掘文本的隐藏含义或寓意(read between and beyond lines),了解文本中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关注作者观点、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等,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
在评判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让学生提出有质量的、分析性的思考层面的问题,如何能使我们的阅读课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培养思维能力的课型,这就有待于教师的指导。
1.1教师要关注对阅读文本的精准解读,激发学生参与文本阅读的积极性
教师要科学有效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文本阅读的积极性,真正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拓展内涵、发展思维的阅读教学目的。然而,基于大量的课堂观察,我们发现许多教师没能真正准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内涵,对文本信息的处理仍停留在一些表层信息的理解及知识点的讲解上,而没有设计深层次的思维性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思考,忽视了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综合、评判等较高层次的思维训练和培养,无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大大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1.2教师要注重所设问题的思维含量,激发学生的思维参与
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问题的思维含量。 在读前阶段,问题的设计围绕文本话题,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导课,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思维。在读中阶段,设计凸显文本主线,围绕文本主题的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文本,拓展内涵,发展评判性思维。在读后阶段,学生对文本信息已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从文本内容、写作意图和文化背景等角度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培养学生深层次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评判性阅读的思维品质。
1.3教师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热情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机会与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思考的热情,首先学生学会生疑,对阅读文本的字词和句子生疑;再让学生学会质疑,对阅读文本的标题、信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质疑;最后让学生学会置疑,让学生根据所读文本创设问题,教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判性思维训练,真正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2. 评判性阅读问题设计的策略及案例分析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师要设置合理有效的问题来深入分析各个部分,问题的设置不能仅限于对文本信息的查寻和理解,还要有深层次的、开放性的,拓展性的问题,适度提高思维层次,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的课例是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4 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 这一单元的阅读教材Unit 4 Reading: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课例背景】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天文学”,内容涉及太阳系、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宇宙大爆炸、月球探秘、黑洞效应等,阅读篇章讲述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以及生物进化的过程。
【课例呈现】
2.1读前(Pre-reading)
围绕单元文本话题,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在执教这一单元的阅读教材时,在读前导入部分时,教师先播放一段有关生命起源的视频,师生间的问题就此展开:
(1) How did the earth come into being?
(2) How did life begin on earth?
【设计意图】话题导入,设计的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预测文本内容。
2.2读中(While-reading )
梳理文本内容,构建有效信息。在读中环节,教师重在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准确梳理,因此,在读中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 Why was the earth different from other planets?
(2) Why do you think humans are the cleverest animals on the earth?
(3) What problem is caused by human beings?
【设计意图】在文本梳理以后,教师可以适时针对文章的一些细节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快速捕捉信息,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文本内涵。
2.3读后(Post-reading)
拓展文本内涵,发展评判性思维。在读后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和挖掘文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设计问题,拓展文本内涵,发展学生较高层次的思维。
这一单元的阅读教材Unit 4 Reading: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一文以这句话收尾:So whether life will continue on the earth for millions of years to come will depend on whether this problem can be solved. 作者给读者留下一段“空白”或“悬念”,需要我们学生用心品味。因此,在文本梳理以后,教师可以适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填补这段“空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思维层次,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
(1) What are the problems that we are facing now?
(2) What can we do to help solve the problem?
在提问What are the problems that we are facing now? 问题时,为了降低学生语言输出的难度,教师可以给学生搭建充足的语言支架。
Now, I m worried about the future of myself and humans...
Humans developed new of growing, hunting and moving around. As time went by they covered the earth. Now carbon dioxide has been putting into the , which heat escaping from the earth into space. As a result, the problem of occurs. Whether life will continue on the earth for millions of years to come will whether this problem can be solved.
【设计意图】在读后环节,教师抓住文本中语言结构的亮点,提供一定的语言支架,设计连贯性的问题,培养和训练学生评判性阅读策略,不断激发学生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帮助学生发展评判性思维。
3. 结束语
在评判性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要以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发展为导向,问题的设计要整体性和连贯性,问题设计要有梯度和层次,问题设计不仅涉及对文本进行表层理解,还有与文本有关的深层次的问题,我们要有意识地关注问题设计中的学生思维活动层次,加强对学生进行评判性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 袁平华, 廖兰. 评判性思维能力与评判性阅读能力培养[J]. 韶关学院学报,2010(08).
[3] 贵丽萍. 以评判性阅读提升阅读层次的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1(07).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顺昌金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