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图纹石的科学美』与雷敬敷先生商榷

2016-10-10 01:49谢礼波
中华奇石 2016年8期
关键词:图纹科学性纹理

谢礼波

雷敬敷先生在《长江石文化》(包括《长江石文化·中国图纹石》,下同)杂志2013年第2期至2014年第3期上,连续发表了长篇论文《图纹石科学美的解析》(以下简称“《解析》”),读后,对于雷敬敷先生的主要观点不敢苟同,兹将本人的见解和盘托出,与雷敬敷先生商榷,并就教于赏石理论界的同道和专家。

关于奇石的所谓“科学美”,以前在赏石报刊的文章里偶有读过,这种文章不是故作深奥,就是语焉不详,更多的是一些试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之作,读后总是一头雾水。雷敬敷先生这篇文章不同,洋洋数万言,条分缕析,什么是科学美、什么是图纹石的科学美、美在什么地方,大多说得十分清楚,读后明白——之所以在大多数人看不出科学美的地方,在雷敬敷先生眼里却到处都是“科学美”,原来是因为雷敬敷先生在此专题的研究中犯了三个错误所造成的结果。

第一个错误,错将自然美当作科学美

什么是自然美?什么是科学美?自然界所有的一切——大到宇宙、天体,小到物质的微观世界,其所呈现的美都属自然美。

什么是科学美呢?所谓科学美,是美学界最近二三十年才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或曰才出现的一种学术观念,在经典的哲学、美学著作中几乎无法找到相关论述,在我国现当代著名美学家的著作中也找不到。既然如此,我们只好求助于工具书了。《辞海》(1999年版)是这样解释的:科学美是“科学理论体系形式上与内容上的完整和谐所显示的美。包括科学理论简练、对称、有序的形式美,其内容自然和谐的美;科学理论、公式,科学创造的物质产品所表现出的人的高度的智慧美;科学家求真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美等。这些都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都有审美价值,故形成科学美。”

笔者认为,对于这个释义,我们需要仔细、认真领会的是这样一个要点:科学美的本义,指的是科学理论体系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完整、和谐所显示的美。它包含了如下三种美:一是科学理论的形式美与内涵美;二是科学理论、公式、科学产品所表现出的人的智慧美;三是人在科学探索、科学创造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美。

以上的第一种和第二种美,都是科学家在科学探索研究之后创造出来的美,所以叫做科学美。我国当代美学家陈望衡将其归属于人工美(陈望衡《当代美学原理》第八章第四节,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所谓人工美,就是相对于自然美的一大类型的美。在当今许多有关科学美的研究文章中,经常被引用来说明科学美的存在的几个例子,就都属于人工美,而非自然美。这几个例子有:1.古希腊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被誉为“科学史上的艺术品”;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和罗素都曾将它作为神奇的艺术品来阅读欣赏(转引自陈祥明《论科学美及其美感》,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本段引自网络)。2.爱因斯坦曾称赞玻尔兹曼所提出的原子中的电子壳层模型及其定律是“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被不少科学家誉为物理学中最美的一个理论,玻恩说它“像一个被人远远观赏的艺术作品”。4.玻尔兹曼曾经把麦克斯韦关于气体动力学的论文当作神奇壮美的交响乐来欣赏。以上四例,都属于人工美,而非自然美。而将科学领域里的人工美归属于科学美,是正确无误的。

《解析》在它的第一篇“观赏石科学美概述”(《长江石文化》2013年第2期)的第一节“科学美理论的产生”中,引用了法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彭加勒的一段话:“科学家研究自然,并非因为它有用处,他研究它,是因为喜欢它;他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它是美的。”对于彭加勒这段话说法之偏颇,我们姑且不论,我要请雷敬敷先生注意的是,这段话中的“它”指的是什么?只要能听懂汉语的人就都知道,这个“它”指的是自然,不是科学。所以说,彭加勒这段话,只能说明科学家的研究对象(自然)存在自然美,不能说明科学家的研究对象(自然)存在科学美。

我的意思,不是要否定科学美的存在,而是要强调,彭加勒这段话,可以用来证明观赏石中存在自然美,却不能够支持雷敬敷先生关于观赏石中存在科学美的论点。而在《解析》中,就有错将自然美解析成为科学美的章节,下文再述。

至于上述释义中的第三种美,即人在科学探索、科学创造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美,我们一般将其归为人的心灵美;而因为这种心灵美是在科学领域当中表现出来的,所以也可以归属于科学美。对此,下文再述。

第二个错误,错将科学性当作科学美

所谓科学性,是说事物隐含一定的科学道理或科学信息。世界万物无不具有科学性;不具有科学性的物是不存在的。但是,科学性不等于科学美。雷敬敷先生可能忽略了,从科学性到科学美,还隔着两道栅栏呢!第一道栅栏,科学性不等于科学;第二道栅栏,科学不等于科学美。

先说第一道栅栏,为什么说科学性不等于科学?

我们常说“科学无处不在”,其实,这句话的严谨说法应该是“具有科学性的东西无处不在”。自然界中,大到宇宙、天体,小到一蚁一虫和物质的微观世界,无不隐含着科学道理和科学信息。但是,隐含科学道理、科学信息的事物本身不等于科学。科学是什么?科学不是物质,不是客观世界的任何物体,而是一个知识体系,是运用一定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庞大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是人构建的,没有人的参与,客观世界的一切物、一切现象,都只是客观存在,不是科学。科学之所以为科学,跟美之所以为美,道理十分相似。我们常说“美无处不在”,但是,不要忘记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在人的审美视线之下。离开人的审美视线,“美”就不成其为美。科学正是这样:虽说一滴水隐含着无穷的深奥的科学道理,或曰隐含着无数的科学信息,但一滴水不是科学,汪洋大海也不是科学;科学家对一滴水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得出了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然后加以总结、表达出来,成为一种知识,这才属于科学。提起宇宙、天体、物质的微观世界这些领域,人们最容易误认为,这些都是科学。其实不然,这些领域,不过都是客观物质世界的一部分而已,虽然隐含着无穷的深奥的科学道理和信息,但是,没有人去探索研究,这些也都只是客观存在,不是科学;只有当人们探索它、研究它,得出了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并总结、表达出来,成为人类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才成为科学。

再说第二道栅栏,为什么说科学不等于科学美?

科学是一个分类精细的庞大的知识体系,在这个庞大的体系里面,并非所有的一切都是美的,只有那些符合人的审美需求的东西才是美的,才可以称作科学美。正如我国学者张宏粱所说:“科学美是科学中某些方面的美,许多非常抽象的理性思考、非常复杂的机械图纸、严谨进行的推导过程和实验程序等,也不能硬和美扯在一起”(张宏粱《关于“科学美”的界定》,原载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本段摘自网络)。科学美首先表现为科学理论及其公式的和谐、对称、简练的形式美。科学家经过探索研究得出了科学理论,当他把自己无形的思想,转化为有形的文字或有声的语言表述出来,如果是啰哩啰唆不简练,或者诘屈聱牙不流畅,或者艰辛晦涩不易懂,这样的表述就都不是美的,当然谈不上什么科学美了。科学家对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要做到美,不但需要机智,需要技巧,有时候还需要幽默。如爱因斯坦曾就什么是相对论的问题给一群年轻人打了一个比方:“当你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在火炉边时,一个小时过去了,而你觉得好像只过了5分钟;但是,当你一个人孤单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时,虽然只过了5分钟,可你却觉得好像已经过了一小时——这就是相对论。”这样幽默的阐释,把抽象的科学理论变得非常通俗易懂。这就是科学美。

明白了科学性与科学美之不同,现在可以来分析,《解析》中关于图纹石“科学美”的解析是否站得住脚。

《解析》连载《(一)观赏石科学美概论》、《(二)图纹石形质色纹科学美解析》、《(三)图纹化石科学美解析》、《(四)图纹矿晶科学美解析》、《(五)图纹玉科学美解析》共五篇,数万字,如果逐篇加以分析,那将不但是一个非常枯燥乏味的过程,而且会浪费读者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其实,《解析》从第二篇到第五篇,其错误的表现都是一样的,只要分析其中一篇,其它三篇,读者就可以自行看出其中相同的错误了。

现在对《解析》《(二)图纹石形质色纹的科学美》(《长江石文化》2013年第3期56~58页)进行分析。这一篇共分五节。

第一节,小标题为“图纹石形态的科学美”。在第1小节“体量的科学美”中,雷敬敷先生解析:“卵石体量的大小与原岩的抗冲蚀能力强弱和崩裂时的石块体量有关,也与崩塌后水的冲刷程度的高低有关。所以,卵石类图纹石以抗冲蚀能力较强的变质岩和岩浆岩为主,冲刷程度较低的上游河段的卵石体量较大。”——笔者评:这段解析十分正确,但是,这不过是一般常识,给它“提升”一下,也只能说是科学道理,或曰科学性,而非什么科学美。或许雷敬敷先生也知道这些算不上什么科学美,接着他写道:“体量大小的科学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体量愈大,图纹石的画面形成的概率愈低,就愈能以‘奇显美。二是体量小的,通常是冲蚀后留下的较耐侵蚀的部份,质地好的就要多一些,如果图纹也好,便是常说的小精品了。”——笔者评:这段解析也一样,说高了是属于科学性,和科学美根本沾不上边。

在该节的第2小节“外形的科学美”中,雷敬敷先生解析:“卵石类的图纹石的外形受限于原岩本身的组成、结构、构造的岩性和崩裂后的石块在外力作用下的流水冲刷和侵蚀等外力的作用。岩性均匀的石块在水流的冲蚀过程中通常形成卵球状,所以卵石类图纹石的形以磨圆度为指标,一般冲刷强度愈大,时间愈长,搬运距离愈远者磨圆度愈好。磨圆度的科学美表现为图纹石的成熟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图纹的画面是否有平顺、端庄、圆润的审美效果。”——笔者评:与上相同,这些只是一般常识,部份内容可以归属于科学性,而非什么“科学美”。雷敬敷先生接着解析:“在岩性不均匀的情况下,磨圆度会受到影响。如果原岩是硅质与石灰质的混合体,则石形就会因石灰质成份被溶蚀而形成凹凸状。”——笔者评:这些也都属于岩石的科学道理或曰科学性,而非图纹石的“科学美”。

在该节的第3小节“石肤的科学美”中,雷敬敷先生解析:“卵石类图纹石,在水的综合作用下往往会在石肤表面形成水镀的哑光层——自然包浆和犹如皮肤毛孔状的小凹点和指甲痕,这些都是图纹石在自然历史进程中科学美的凭证,俗称‘有皮或‘皮好……”——笔者评:卵石之“有皮”,即包浆和指甲痕等现象,只能说是水镀或曰水中风化的结果,玩石人视之为美,也只能说是一种自然美,不是什么科学美。卵石之“有皮”,的确隐含着许多科学道理,亦即一般卵石的科学性,而非图纹石的“科学美”。

第二节,小标题为“图纹石质地的科学美”,分两小节。第1小节讲的是岩石硬度的一般科学知识,第2小节讲的是岩石的细度、润度与岩石的硬度和结构的关系,连行文也没有牵涉到图纹石。总之,这一节讲的是岩石质地方面的科学性,不是图纹石的“科学美”。

第三节,小标题为“图纹石色彩的科学美”,分三小节。第1小节讲的是一般的色光原理;第2小节先讲一般物质的致色原理,接着联系到纹理石的致色原理;第3小节讲岩石的原生色和次生色的不同生成原理和色彩表现特点。本节三小节讲的都是科学常识,涉及了纹理石色彩方面的科学性,不是图纹石的“科学美”。

第四节,小标题为“图纹石纹理的科学美”,分两小节。第1小节分4个小小节,看小标题是要讲图纹石“原生纹理的科学美”,其实讲的是纹理石四种原生纹理的形成肌理和年代,属于纹理石的科学性,不是图纹石的“科学美”。第2小节分3个小小节,从小标题看是要讲图纹石“次生纹理的科学美”,其实讲的是纹理石次生纹理的形成机理,属于纹理石的科学性,不是图纹石的“科学美”。

第五节,小标题为“图纹石形质色纹综合科学美的解析”,作者开首说明,本节是“以张家志先生对三枚图纹石的石种、岩性、图纹成因等方面的科学美的解析为例,来体悟这图纹石形成形质色纹的综合的科学美。”接着文章分三小节,每一小节分别对一枚图纹石罗列出其石种、岩性、硬度、产地、原岩时代、图纹成因等六项科学信息,然后对该枚图纹石作出了一个简明的综合评价。我们从行文读懂了雷敬敷先生的意思,三枚图纹石的“科学美”,分别就在这三个综合评价中指明出来了。看看这三个综合评价,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白,雷敬敷先生所说的“科学美”,到底指的何物:

对第一枚图纹石的综合评价:“观赏价值与科学价值兼备”—— 笔者评:这个评价最为直观,雷敬敷先生是把科学价值跟科学美等同起来了。

对第二枚图纹石的综合评价:“此石凝聚着两次火山喷发的缩影,实属不易”——笔者评:仍然是把科学价值等同于科学美。

对第三枚图纹石的综合评价:“石形、石肤、包浆及石纹、石色一应上乘,演绎出非同寻常的赏石灵性,下凹状的飞天人物将科学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笔者评:所谓“石形、石肤、包浆及石纹、石色一应上乘”,这无疑是石头的自然美。可见雷敬敷先生在这里是把自然美当作科学美了;至于“下凹状的飞天人物”(纹理),如果说它承载着某些科学信息,具有科学价值,一点也不错;而说它淋漓尽致表现出了科学美,说明雷敬敷先生分明又是把科学价值(科学性)当作科学美了。

第三个错误,错将纹理石等同于图纹石

不知道读者是否注意到,在上文关于《解析》如何把科学性和自然美误作科学美的分析中,每到一个小结,笔者总是说“这是纹理石的科学性(或自然美),不是图纹石的科学美”,此语之中都包含一个意思:图纹石与纹理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什么是图纹石?图纹石与纹理石有什么不同?图纹石包括三种情况的纹理石:一是纹理能够构成画面的纹理石,也称画面石;二是纹理能够构成文字的纹理石,也称文字石;三是纹理虽不能构成画面或文字,但具有一定的美感或韵味、可供观赏的纹理石,也称抽象纹理石。可见,图纹石是指那些具有观赏价值的纹理石(属于奇石)。不具有观赏价值的纹理石(属于普石),目前尚无公认的名称,这给我们在研究问题时候的表述留下困难,我们只能这样来认识两者的关系:图纹石都是纹理石,纹理石却不一定是图纹石。从逻辑学角度看,“纹理石”是个属概念,“图纹石”是个种概念。“图纹石”的内涵大,外延小;“纹理石”的内涵小,外延大。内涵指的就是特性。所以必然:图纹石(奇石)有的特性是与纹理石(普石)共有的,例如天然性、科学性;有的特性就不是纹理石(普石)所具有,而是图纹石(奇石)所独有的,例如观赏性、艺术性。所以,研究图纹石,如果把科学性当作图纹石的特性来认识,就把图纹石(奇石)混同于纹理石(普石)了。雷敬敷先生在这个课题的研究中,几乎自始至终都犯了这个逻辑错误。仅举一例:《解析》《(二)图纹石形质色纹的科学美》全文分五节,每节又分若干小节,分别详细地解析图纹石的形态、质地、色彩、纹理都有哪些“科学美”,形质色纹综合起来又有哪些“科学美”。前文已述,雷敬敷先生所谓的“科学美”,其实只是科学性。而现在我们又发现,雷敬敷先生所谓的图纹石“科学美”,其实在一般的纹理石(普石)乃至一般的岩石(外延更广的普石)上也都具有。那么,这种所谓的“科学美”,对于我们赏石究竟有何意义呢?如果我们赏石就是要欣赏这种“科学美”,那么何必图纹石(奇石),随便捡来一块纹理石(普石)甚至随便捡来一块石头,不也同样具有“科学美”吗?可见,那种煞有介事谈论什么奇石“科学美”的文章是多么可笑!

也有正确的部分

当然,这篇长达数万字、论说图纹石“科学美”的长篇论文,所述的也非全无科学美在。

例如在《(一)观赏石科学美概述》的第二节“科学美的美感特征”中讲到高速列车的流线型的外观形象的美,就的确属于科学美。因为高速列车是一种科技产品,它的外观形象美属于人工美;而它这种附着于其功用性的人工美,体现了科学技术人员的才智,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所以是一种科学美。

又如在《(五)图纹玉的科学美》第三节“图纹玉内蕴的科学美”中,讲到近年来全国各地石友在搜寻新的玉种时表现出来的探索、求真的精神,就不仅是一种行为美,而且是一种科学美了。因为这种行为是在科学领域的探索、求真行为,例如张家志教授的孜孜探求和缜密论证,例如莫雨冀先生的艰苦求索和卓越贡献等等,他们这种行为之美,都属于科学美。不过,雷敬敷先生将这种科学美归为“图纹玉内蕴的科学美”,我认为并不恰当。因为这种表现在人身上的科学美,虽与图纹玉的搜求、探索密切相关,但它并不蕴含于图纹玉之内,而是出现在图纹玉之外,表现于科学领域之中。

总结

本文指出并分析了雷敬敷先生在“图纹石科学美”研究课题中所犯的三个错误:一是错将自然美当作科学美;二是错将科学性当作科学美;三是错将纹理石(普石)当作图纹石(奇石)。其中第一个错误出现次数不多,不是主要错误;第二个错误贯串于全文四类图纹石的解析之中,是最主要的一个错误,《解析》全文的意旨,都是在这个错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于第三个错误的分析,虽在我这篇文章里用墨不多,但这个错误却也同样贯串于《解析》的始终,是《解析》立论的一支隐蔽的顶梁柱,抽掉这根顶梁柱,就连“图纹石科学性”的“楼阁”都无可支撑了,何况“图纹石科学美”呢!

猜你喜欢
图纹科学性纹理
青铜绘画·兽面图纹、水陆攻战图纹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古币”会挖沙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使用纹理叠加添加艺术画特效
TEXTURE ON TEXTURE质地上的纹理
消除凹凸纹理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