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正确理解和掌握“三去一降一补”,首先应把它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体逻辑关联之内。笔者结合现实经济生活,简要地作些分析。
去杠杆,这是一个宏观间接调控体系里货币政策当局主导的控制广义货币供应量方面要把握的要领,与“适度扩大总需求”同时宏观审慎地防范风险的权衡有关,与如何更好掌握总量型的需求管理有关。它和各个地方、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并没有直接关系。其他宏观管理部门,则需要对货币当局提供协调和配套。另外,从地方的角度来说,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全局的去杠杆并不排除局部的加杠杆,而且局部的加杠杆一定是要求“理性供给管理”的结构性加杠杆。
去产能,必须聚焦的其实是要去落后产能。各个行业里产能是否过剩是在不断变化的。过剩产能是可以通过我们的一些创新机制,比如PPP,转为有效产能的。要意识到在行业、企业升级换代中,如果做得成功,就可以把所谓的一部分过剩产能转为有效产能。因为某些企业在竞争中已经感到有压力、有困难,但是如果能成功地实现了升级换代的创新,就可能改变面貌,原来被人们认定为是过剩产能的代表,可能转为有效产能的组成部分。
去库存,这主要针对的首先是房地产,而房地产的情况一定要有结构分析。房地产现在是“冰火两重天”,而去库存绝对不能施加于火那一面。北上广深早已经火得一塌糊涂,大量的二线城市,原来曾经更多的感觉是“冰”的压力,现在要开始转成“火”的压力了。相匹配的制度供给的问题一定要提到日程上。所以,房地产去库存,现在真正要抓住的主要是三四线城市怎么去库存,这又必须注意不是简单依靠现在已有的商业性消费信贷、商业性的融资支持,就可以如愿地达到去库存目标的。
降成本,很显然,对于企业自己可以降低的成本来说,不用政府太操心,政府只要维护了公平竞争环境,企业就会千方百计把事情做到极致,在“细节决定成败”的所有节点上去控制成本、降低成本。从政府角度来说,真正需发力的降成本,一定要针对制度性成本。在制度性成本里,税收上已经在做一系列的减税改革,但税收之外的非税收入这方面的成本,比如说各种各样的行政性收费,以及我们社保体系的“五险一金”,还有降的空间和必要。
补短板,一定要清晰地注意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供给体系质量效率提高,在补短板方面的哲理和原则是非常鲜明的,但必须在各地、各行业、各企业专门“对症下药”地做出方案。这就是供给管理明显区别于需求管理的特点,需求管理是一个非常清晰的指标单一、政府以调控作反周期操作的模式,而到了供给管理、供给侧的补短板,特别强调的是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因行业制宜,一定要有高水平的特定的解决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