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曹海英 崔欣 李盛 实习记者 闫长禄 通讯员 龙巧灵 王晓燕 杨海舰
我是党员我要当好职工的贴心人
□本刊记者曹海英崔欣李盛实习记者闫长禄通讯员龙巧灵王晓燕杨海舰
“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工会干部们一致认为,“两学一做”进一步坚定工会干部的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正如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牛有成在开发区调研时强调,工会工作只有围绕大局,紧贴职工需求,不断完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才能提升效能,温暖人心,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社会稳定做更大的贡献。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本刊聚焦那些活跃在基层工会组织中的党员,讲述他们怎样精准地服务职工,做职工的贴心人。
建工装饰集团吴忠市人民医院项目党支部书记、工会负责人李建民
端午节那天一大早,李建民照常出门为大伙儿买早餐,吴忠市的大街上人影还没有几个,项目部的早餐已经准备好了。油条、烧饼、韭菜盒子、水煎包、玉米面团子、吐司、咸菜、腐乳,再加上食堂准备的热牛奶,好不丰盛。
“早上食堂负责准备稀的,主食在外面多买几样,大家可以多尝几样。”李建民说。
吃,是每天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却也是件大事,吃饱了吃好了,其他事才能做好。
宁夏吴忠市的东南角,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吴忠市人民医院已经接近完工,在建工装饰集团20多名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工程建设平稳受控。和谐稳定来之不易,为了保证这个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项目党支部书记、工会负责人李建民全心全意地付出,解决的第一件事就是吃饭的问题。
一开始,李建民牵头成立了伙食管理委员会,广泛征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在不增加支出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丰富餐桌,制订了大家都满意的食谱。在项目部食堂墙上的食谱上可以看到,他们每天中午都有一个硬菜,而且是换着食材和做法。食谱旁边,还张贴着每月伙食费用的收取、支出和结余情况,从最后的结余数字可以看出,他们不仅吃得好,还吃得省,实现了人们对“吃”的终极追求——好吃不贵。这些,都是李建民亲力亲为实现的。菜谱制定、做预算、食材采购等等一系列工作,他都亲自去做。
“吃好了不想家!”“我负责让你们吃好,你们负责把工作干好!”年近六十的李建民常用家长般的和蔼语气跟项目部的年轻人说。
每次吃饭时,李建民还会“点卯”,谁没按时出现在食堂,李建民准会打过电话去,直到大家都吃完他才离开。质检员潘丙伟被“点”频率居高不下,因为施工现场“验线”的时间常常赶在午饭的点儿,他必须在场。李建民打电话催他吃饭,他就会回答:“你们先吃吧,给我留点儿就行。”
在人生地不熟的遥远大西北,李建民通过解决“吃”的问题让大家找到了归属感,增强了战斗力。
除了“吃”这件事,作为党支部书记,李建民同时还要关心大家的思想问题。
这不,端午节这天早饭时,李建民指着潘丙伟的胸前问:“换完衣服党徽忘戴了吧?回去赶紧戴上!”
在项目部,李建民要求所有党员都要佩戴党徽。“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才能站得出来。”他这样说,“这并不是给党员设定某种特定情境,但起码平时要有带头的意识,用自己的积极性去带动非党员。”
作为一个家长式的人物,李建民对同事们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尤其是对年轻人。2015年毕业参加工作的预算员范成林讲了这样一件事。
平时上班,项目部的员工们都会穿着建工集团统一的工装,而范成林和其他几个小伙伴刚来项目部时,只能穿自己的衣服。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场合,大家集中在一起,新老员工在视觉上就会形成巨大反差——一边是整齐划一的工装,一边是五颜六色的便装,这种场景显然不应该出现在一个大型国企的项目部。而且更重要的是,容易让新员工尤其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心理产生隔阂。李建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及时和公司总部联系,根据人数定制新工装。一天早饭时间,范成林走进食堂,李建民招手叫他过去,递给他一件工装说:“来,试试合不合适!”范成林穿在身上,李建民看着他说:“还真挺合身!穿着吧!这件衣服就是你的啦!”原来,在新定制的工装送到之前,李建民看范成林和自己身材差不多,就把自己用来换洗的另一套工装拿出来给他穿。
在将满60岁的李建民面前,占项目人数三分之二的年轻人从来都不觉得有代沟,用年轻党员张雪慧的话说,李建民是一个“心态年轻的人”,为了帮助年轻人融入集体、释放工作压力,他常常跟大家开开小玩笑,平时根本没有半点儿领导的架子,与任何年龄段的人都能聊到一起。
项目安全主管王玉海说,李建民就像个“老小孩”,热心真诚又诙谐幽默。一天早上,王玉海早起出去遛弯儿,发现李建民比他还早,已经遛弯儿回来了,并且一手拎一桶食用油,原来,李建民借着遛弯儿,走遍了吴忠市的各大超市,为的就是选购物美价廉的食材。
王玉海透露,李建民还是个京剧迷,平时早上到办公室比较早,兴致来了就会来两嗓子。王玉海的手机里存着一段视频,那是今年“五一”的时候,项目部没有放假,晚上下班后在食堂门口组织露天聚餐,背景就是他们亲手建设的吴忠市人民医院。视频里,李建民清唱京剧《智取威虎山》为大家助兴,虽然一听就不是专业人士,但李建民神情动作非常投入,那句“甘洒热血写春秋”拖着长长的曲折的尾音,西斜的太阳照在他黝黑的脸上,一头短发也被镶上了银边。同事们围着他,纷纷用手机给他录像,从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非常认可这位“老大哥”,仿佛有他在,什么困难都不是事儿了。
北京红螺食品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敖红梅
刚刚进入不惑之年的北京红螺食品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敖红梅,肩负着公司党支部宣传委员、销售经理、公司董事会成员等多项责任。在职工的心中,她就是一个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敬业、奉献精神的好领导。
在敖红梅看来,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解决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只有把与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了,职工的气才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无论是在职职工还是退休职工,有病住院她都亲自去看望,每逢重大节日都到退休老领导家中看望送去慰问品。她经常和职工谈心,以此来了解职工的想法,以使思想工作更有针对性。在工作中她做到生活上关心职工,感情上贴近职工,把职工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职工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职工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敖红梅注重党的组织建设,特别是在培养发展新党员上,她积极培养、多方面做工作,通过组织积极分子参加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来增加他们对党的认识。在发展党员工作上,她严格组织发展程序,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把质量关,两年来共发展新党员4名,有6名团员青年同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且经常不断地向党组织提交思想汇报。目前在职工中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氛围正在形成,从而促进了红螺公司及蜂业公司各项工作的发展。
对于做好党风廉政建设,敖红梅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她始终坚持以宣传教育为主,制定责任制和相应的制度,以制度管人,对中央、市委、办局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精神、要求及时传达到全体党员,近年来使红螺公司全体党员廉政意识不断增强。她从事党务工作多年来,始终立足本职岗位、无私奉献,廉洁奉公、严格自律,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敖红梅在工作中任劳任怨,积极肯干,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岗位均能够起到领导和带头作用。在管理研发部期间,她带领部门人员从研制产品、购买设备、组织人员开始,筹备组建了糖葫芦车间,不仅为企业填补了产品空缺,当年就为企业创利几十万元。
2006年底,敖红梅被调到销售公司任销售经理。初到新岗位,艰巨的销售任务压力、烦琐的卖场管理、巧妙的业务沟通让她确实有些不太适应。但是既然领导信任,就一定要干好。她首先从基层做起,直接到柜台售货,了解消费者的心声,频繁地拜访客户,听取意见,完善部门工作流程,不断改进,使销售额和客户认可度不断提升。为了增加新品,她与生产公司的同事多次走访市场,设计包装、起草推广计划、制作柜台、印制宣传资料、与商场沟通增加专柜,一举推出了红螺新系列产品——老北京十三绝,成为公司目前的主打系列产品。
在渠道管理上,敖红梅走访市场,向其他老字号企业学习,在北京各繁华市场建设红螺专卖店,开拓了红螺新的销售渠道,并在王府井、前门建立红螺旗舰店,为企业品牌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敖红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房山区河北镇东庄子村第一书记周立宾
在决定是否去东庄子村当第一书记时,周立宾的心情是忐忑而复杂的。抛开东庄子这个有名的“乱”村头衔不谈,自己已经51岁了,在房山区总工会工作了三十年,先后担任区总工会组宣部长、财务部长,还经得起去农村“折腾”么?各种各样的顾虑很多,可当真正问问自己内心的想法时,周立宾却一下子坚定了,“找不到任何理由拒绝,我想到更广阔的天地去看看。”就这样,第一书记周立宾与东庄子村的故事开始了……
虽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下村的第一天,现实就给周立宾迎面泼了盆冷水。东庄子村是个900余户人的大村,没有固定的集体收入来源,早期村里搞土地承包,一次性收了几十年的租赁费,这些年靠着这些收入支付日常开支,早已坐吃山空,村里连工资都发不下来,还欠了一屁股债。穷则生乱,新上任的“三委”班子心存间隙,各忙各的,遇事少有沟通,“有时候‘三委’好不容易召集在一起开个会,开着开着遇到不同意见还会拍桌子瞪眼,不欢而散。”熟悉村里情况的老人这样说。
听到这些情况,周立宾暗暗把融合“三委”班子关系当成了自己的第一个目标。到村的第一个月,他啥工作都没安排,就是每天挨家挨户的串门子,找村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跟大爷大妈们唠唠家常、聊聊过去,没啥豪言壮语,却处处流露着想为村子干点事儿的实诚劲儿。短短一个月,东庄子村的村民都认识了这个接地气的“周书记”,大家有事儿也开始主动上门,不管当时有多忙,他总是来者不拒,笑脸相迎。
摸清了村里的大致情况,周立宾开始当起了中间人,分别约着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经联社长三人喝点小酒,交起了心。
“广存啊,你是党支部书记,一定得立起来,有担当,你站稳了,咱们才能一起把村子建设好。”
“虽然在一起工作也就两三年,但是咱们交的是一辈子朋友……以后遇到啥事儿需要我老周的,尽管说!”
就是这些实实在在的话,打动了三个大老爷们儿的心,而周立宾也渐渐成了大家的“主心骨”,遇到啥事儿,三人都会第一时间去找这位“老大哥”沟通商量,第一书记的工作慢慢走上了正轨……
常年的机关工作让周立宾明白,制度建设更具根本性。为此,他开始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除了定期召开支委会外,每周一上午9:00成了东庄子村雷打不动的“三委”联席会时间,大家坐在一起,把上周的工作总结一下,顺便制订本周的工作计划。周立宾还规定,村里要形成公开、透明、讲规矩的办事风气,所有的决策都要拿到桌面上说,大家相互监督。
矛盾在逐步化解,周立宾也用实际行动给“三委”立了标杆。经联社社长吕学武说,“周书记中午经常忙过头,来不及吃饭,有时随便在村头的小饭店吃点炒饼,对付对付就过去了。”“对,之前森林防火,晚上他就住在办公室里,早起6点就带着我们上山,真没把自己当外人。”党支部书记王广存感动地接过话茬儿。在周立宾的带动下,东庄子村“三委”班子的工作作风正在转变,凝聚力有了大幅的提升。
“我在村里毕竟只待两年,在两年内做成多少事情不重要,怎么把村子的蓝图画出来、把大家拧成一股绳才是关键。”抱着功成不必我在的心态,“领头羊”周立宾开始谋划东庄子未来的发展和出路。
经过多方了解,他知道了村里有个建设养老服务中心的项目,因为立项时出现问题,已经停滞了3年,“这个养老院如果能顺利建成,不仅能给村里带来集体收入,还能解决全村至少150人的就业,说不定连村民们种的瓜果蔬菜都能就地收购!”周立宾兴奋起来。“三委”对于这个项目的态度也是出奇的一致,“养老是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好,之前找不到门路,现在只要能把项目跑下来,我们怎么干都愿意!”。
说干就干,周立宾开始联系项目投资方,三顾茅庐的诚意让已经对立项失去信心的投资方看到了希望,“只要能立项,资金方面我们全力支持!”投资人郑总坚定地说。
于是,对项目建设知之甚少的周立宾开始了每天带着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经联社长跑项目的日子,到规划局、民政局问政策、盯进展成了工作的常态,虽然困难重重,但周立宾却从来没有过半分退缩的念头。
“现在我最大的心愿是办成两件事:一是能建成一个坚强的党支部,把‘三委’班子紧紧团结起来,带领全体村民奔小康;二是能推进养老服务中心项目顺利上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这样我离开东庄子的时候也能放心了。”依旧是朴实的话语,却能感受到周立宾那颗挚热的心。
(房山区委组织部供稿)
北京住总市政道桥工程总承包部工会主席于士瑞
“我是一名党员工会干部,就是要深植群众当中,踏踏实实为职工做点事,当好职工的贴心人儿。”于士瑞说。
2013年6月1日,北京住总市政道桥工程总承包部工会成立,于士瑞担任工会主席,“我们有260多名职工,作为党员,在这个岗位,我常思考着能为职工做些什么,让职工真正受益,感受到工会的温暖和力量。”
“Happy birthday to you ......”伴着生日歌的旋律,当月过生日的职工齐聚在“职工小家”一起吃蛋糕庆祝。“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在住总市政道桥部,员工生日当天都会收到于士瑞代表市政道桥部工会发来的短信。于士瑞同样也会收到员工的反馈,他手机里还保存着过生日的员工曹正元回复的短信: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体会到了温暖。今后的工作一定再接再励,多为企业做贡献。
“过生日看似普通,却是给员工送上企业关怀的一个良好渠道,能让大家的心聚起来。”于士瑞说,短信回复有时仅仅是“谢谢公司关心”“感到很温暖”“谢谢工会想着我们”等等这样简单的话语,却是对工会工作的一种支持,更是我今后工作的一个个动力。
“除祝福短信‘一句问候’,过生日员工当天还会收获一张生日蛋糕券、一碗长寿面和一只荷包蛋”,于士瑞说,“我们称之为‘四个一’庆生活动,此举已成为市政道桥部的传统节目和人文特色,今后,会一直坚持下去”。
在市政道桥部机关4层会议室图书角,摆放着一排书橱,约有二百余本各类书籍。在所属的各项目部“职工小家”,像这种阅览室已然成为“标配”。
“现在看电脑、玩手机比较普遍,渐渐淡忘了学习的重要性,我们35岁以下员工约占2/3,工作年限短、职称较低,成为了企业发展的短板。”于士瑞说,为鼓励年轻职工考取技术职称和专业资格证书,以帮助企业资质升级、承揽更多工程,工会拨款在各项目部建立了阅览室,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方便终日在工地忙碌的员工读书。
为了激励职工提高技能,鼓励职工增强学习、开拓眼界、启智创新,市政道桥部工会组织开展了“我为道桥添书香”系列读书活动,每年一度“道桥书香季”。截至目前,市政道桥部已经开展了三次,第一季“我为道桥添书香”读书、捐书活动中,激发了广大职工的读书热情;第二季“冰书挑战”活动,通过QQ群晒书单接龙,为职工提供了遴选好书和展示内涵的平台;第三季“启智创新成果展示交流会”,以各系统为单位展示“微创新”成果,开拓了思路,更新了思维。
读书活动也结出了硕果:市政道桥部成立两年多时间,工会对13名考取一级注册建造师、造价师的职工进行了表彰和奖励,目前一级注册建造师人数已达21名,比成立之初增加了一倍。
去年,市总工会推广“健步121”手机APP平台软件,“我们考虑健步走是一项目简单易行、老少皆宜的运动,工会就号召职工下载使用,引导员工户外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于士瑞发现起初只有喜欢遛弯儿的少数员工参与,他可着了急。为吸引大家广泛参与,于士瑞每年春秋两季在奥林匹克公园组织全员健步走活动,“我们参加健步走的同志还建立了微信群,方便相互切磋交流。”
渐渐地,加入健步走行列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已达近百人,工会还成立了“健步走俱乐部”,让大家相互鼓劲、保持运动热情。于士瑞也身体力行,每次都跟大家一起出汗,“我看着大家坚持锻炼,身体健康,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于士瑞是万千普通党员中的一名,他在用党员的标准努力践行党员的责任,把自己融入到职工中实实在在为职工着想、踏踏实实为职工做事。“有事儿找工会,找于主席。”这是市政道桥部职工的口头语,也是对一名党员工会干部的极大认可。
燕山石化公司炼油二厂工会副主席、党群工作部部长张鹏
燕山脚下,石化城中,火辣辣的太阳将树叶炙烤得无精打采。时值燕化公司大检修期间,身躯瘦弱却显得精神十足的燕化公司炼油二厂工会副主席、党群工作部部长张鹏的身影,时而穿梭在装置现场,时而和工人们促膝交谈……
“全厂每一名职工的名字我都能叫上来”张鹏告诉记者。
因为长年和工友们打成一片,张鹏将职工的思想情况和家庭情况掌握的门清,因此,每当职工遇到难关,张鹏都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的身边。职工蔡嘉的母亲和妻子常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他每天不仅要照顾生病的家人,还要坚守在装置岗位,仅靠着他的微薄收入紧巴巴地支撑着这个家。正当蔡嘉一筹莫展之时,张鹏代表组织向蔡嘉伸出了援手,帮助蔡嘉向公司申请爱心帮扶基金,还发动全厂职工捐款。当张鹏将全厂职工用爱心汇聚的两万元善款送到蔡嘉手中时,一向坚强的蔡嘉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眼泪夺眶而出。张鹏紧握着蔡嘉的双手对他说:“今后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只要遇到困难,马上跟组织说,跟工会说,工会是咱们职工的家。”
张鹏说:“职工利益无小事,两万元虽说不多,但要看放到什么人的身上,对蔡嘉来说,就是解了燃眉之急,也能充分体现出工会组织的作用和力量。我在这个岗位上该做什么?当然就是尽最大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时刻把职工的安危冷暖放在心里,为职工撑起一片天。”
“大伙儿集合,咱们开个会!”交接完班、巡检的张鹏摘下安全帽和呼吸面罩,走进会议室里吆喝了一嗓子。随后,他把手里的一沓厚厚文件发了下去,然后和工友们围坐在了一起。原来是传达公司党委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文件精神。
“全厂170多名党员,每个车间都有党支部,每个班组都有党小组,我就一直在考虑党员的作用怎么凸显出来,其中一个办法就是白班夜班都要由党员带队,24小时不停歇。”张鹏对记者说。
比如,最近的停车检修,就成了考验党员责任意识的试金石。
燕化公司定期停车大检修,一般都是选择在夏季进行,烈日炎炎下,张鹏每天都要深入现场对施工进行检查考核。一次巡检时,他发现施工工人没戴呼吸面罩,随即跑上去,严厉批评工人:“呼吸面罩为什么不戴?”“一时半会儿应该没什么事。”工人满不在乎地解释道。“没什么事?只要到现场,就必须戴上!如果有毒气体泄漏,呼吸面罩就能保护你,这是命令,快带上!”被张鹏严厉训斥的人是职工小王。小王告诉记者:“别看平时张部长慈眉善目,只要到了现场,从不留情面。”张鹏对记者解释:“劳保穿戴、工具摆放、车辆停放等,哪项都不能通融,无论是外来施工承包商还是厂里的职工,只要出现违规违章,就必须对施工单位及个人进行停工、罚款、扣分。这不仅是我的职责,更是我的责任”。
张鹏告诉记者,父母都是当年燕化的第一批建设者,从那时起就和燕化结下了难以割舍的缘。1981年,18岁的张鹏来到燕山石化,从技术员干起,这一干就是35个春秋。
由于工作性质,张鹏近20年没有陪家人过上一个完整的春节。在谈到家人时,最让他心生内疚的莫过于母亲的离世。“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自己的妈妈。我17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就挑起了家里所有的重担,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妹三人抚养成人。”张鹏说着低下了头。2009年,燕山石化进行专业化重组,参与其中的张鹏工作异常忙碌,恰恰此时,他的母亲的乳腺癌到了晚期,一辈子要强的母亲最终还是撒手人寰,离开了张鹏兄妹。“妈妈去世了,我们兄妹觉得天都要塌了。那么多年,陪妈妈的时间很少很少,等她该享福的时候,却……”说到这里,他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心情平复后,张鹏对记者说,“我用心去做每一件事,职工觉得我这个工会副主席做的还称职,我就知足了”。
采访一结束,张鹏再次拿起安全帽,戴上防护用具,和记者握手告别。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装置现场,走进现场,走入工友们当中。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不知刚刚提到的他脚底的水泡疼不疼。
中建二局一公司“孔雀城团队”项目书记、工会主席张艳秋
有这样一个人,她被同龄的同事们亲切地称作“张二姐”;而新入职90后“小年轻”对她的评价则是“这个工会主席像妈妈”。她为人亲和,办事果断,把项目后勤、员工生活等诸多杂事捋得井井有条,就像是一线建筑工地上的“大管家”,易地而处、换位思考,用一颗妈妈的心为一线员工送去了如沐春风的温暖。她就是中建二局一公司“孔雀城团队”的项目书记、工会主席张艳秋。
“轮岗交流”在2013年初的公司是一个关键词,也是促使张艳秋从总部机关走向基层的转折点——为让自己得到更大锻炼,当时已48岁的她选择了到党群综合口轮岗,并来到了“孔雀城团队”。在这之前,她一直在公司做工程管理、工程统计等工作,2011年获得过全国统计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从前在统计岗上,张艳秋只知道埋头苦干抓生产,大多数时候跟数字打交道,可是自从当上了项目书记和工会主席,整个项目的大小事务都得跟人打交道,沟通协调才能够完成。这也是她一开始最犯怵的地方,往往一天下来就是口干舌燥、喉咙嘶哑,而事情的效率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思来想去,张艳秋决定要赶紧找一位经验十分丰富的人做师傅。她抓住局里选派书记代表去云南学习的机会,在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李卓的见证下拜了有几十年经验的“老王书记”为师傅。从党费、工会会费的收缴到项目青年突击队的组建,再到每逢节庆的特色活动的策划和举办,一点一滴一丝不苟地学习。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到跟项目只有“一墙之隔”的别的单位的工地上走访,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并收为己用,张艳秋逐渐摸索出了“门道”。
“真正以项目为家才知道,不论事情大小,凝聚人心最重要”。在建筑工地一线,项目书记、工会主席的职责则更多地偏向于“凝聚人心”。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如何能让员工们在工作之余最大限度地感受到家的温馨,一直是张艳秋转岗以来思考的问题。
“要我说就是‘事无巨细’”,张艳秋这样总结到。项目63位员工的生日必须要送蛋糕和鲜花,这也是公司“五四三二一”职工保障体系的硬性要求。但在项目上,她就变着花样儿地给职工制造“惊喜”——BBQ(自助烧烤)、拔河、钓鱼……“虽然不是特别昂贵的蛋糕,但那种有人念想着的感觉真的很好”,项目员工小曾说道。而那些在生日里收到鲜花的小姑娘们也都为这份精心的“浪漫”而感动。除此而外,如果员工家中有困难,她也会在第一时间为其奔走找寻解决办法,“哪怕是嘴皮磨破,可是这样做之后我的心才能安啊。”
“现在项目上的年轻人,和我女儿差不多大,所以见到他们,就跟女儿在我跟前一样。”张艳秋的女儿在国外念书,不常回家,所以她每次都只能通过与女儿通电话时的语气揣摩她的心情好坏。这样的一份来自母亲的细腻她也同样运用到了工作中。她时常会注意观察“小年轻”们的精神状态,谁皱了个眉、谁哭鼻子了,她都留心着并温柔地加以宽慰。每天都会过问去工地现场的人有没有赶回来吃饭,如果确实赶不回来就让人带饭。“工地现场辛苦,不能让孩子们饿着肚子干活”,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和颜悦色,感同身受。
张艳秋认为这是一种将心比心,也正因为如此,“小年轻”们也都愿意跟她分享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难处。因为他们都知道,工会主席真的就像自己的妈妈一样,善于倾听、乐于帮助。
在今年的4月,“孔雀城团队”再次重拳出击,接下了安邦保险燕郊后援团第1、2、3组团项目这一项自项目组建以来的首个突破11亿的“大订单”。“这下又有的忙了”,张艳秋如此感叹,不过,她认为忙碌正是体现人生价值的时候。她又在为新项目的“小家”选址而奔忙,办公区的桌椅亲自挑好了、活动室外的篮球架也马上能到位……
“必须让项目员工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是“张二姐”——在员工心中像妈妈一样的工会主席的工作信条。下一步她还打算着,要靠整个项目团队的人心和凝聚力,打出“孔雀城团队”的响亮口碑,拉出一支战斗力响当当的“建筑铁军”,这必将是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