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大型玉雕珍品《万水千山》的诞生

2016-10-10 11:54萧海春口述包富樑整理
世纪 2016年5期
关键词:万水千山玉雕长征

萧海春/口述 包富樑/整理

口述历史

回眸大型玉雕珍品《万水千山》的诞生

萧海春/口述 包富樑/整理

1978年8月到1979年11月期间,上海玉石雕刻厂创作了大型玉雕作品《万水千山》。作品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画卷,歌颂了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所建树的丰功伟绩。作品原重7.3吨,高2.6米,宽1.3米。作品以“瑞金告别”“鏖战湘江”“遵义会议”“娄山关大捷”“巧袭金沙江”“歃血为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会宁会师”等场景,表现主题之重大、场面之恢宏、艺术结构之复杂、工艺技术和技巧之难度,玉雕史上罕见,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创造并保持着玉雕界多项第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山水画家萧海春是当时的主创人员,曾创作《九龙浴太子释迦牟尼降生图》获全国比赛金奖,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为静安寺9米高的玉雕释迦牟尼坐佛改制头型,解决了无人敢接的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汪观清馆员参加了此次大型玉雕创作,其中缘由得追溯以往。1959年他和应野平先生合作,创作《万水千山》中国画八条屏,即被选中参加全国美展;不意后成为各大影院播放电影《万水千山》时的一段前奏。“文革”结束后,在我们共和国迎来新的长征的背景下,雕琢一座反映红军长征精神的优秀作品,汪观清成了时任手工业局局长胡铁生的最佳选择,于是,把当年国画创作的艺术灵感和构想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成为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年正值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刊发此文以作纪念。日前,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组织编写的《中国大型玉雕艺术传世珍品——万水千山》已由上海书画出版社正式出版。

红军长征题材的确定

《万水千山》的创作,不能忘记一个人——上海市手工业局局长胡铁生,他本身参加过解放战争,是战功赫赫的老革命,所以他很想反映红军长征这个题材。正好当时“四人帮”粉碎不久,中央提出要进行经济建设新的长征,在这种前提下,就顺理成章地把这件事提出来了。

但是这里面有很多难点,第一个是题材。当时对题材的考量也蛮多的,是红军长征呢,还是什么。还有你这个大件叫《长征》,题目太直接了一点,最后商量下来决定叫《万水千山》,因为毛主席《长征》诗词写“万水千山只等闲”。还有一个,玉雕选料,是厂部提出来做这个东西正好有这么一块大碧玉,没这个玉就不行。这块材料放了很多年了,它是辽宁青玉,这块玉大,要怎么用好它一直没有定下来,所以就放在角落里。现在有这么一块大料,题材又是《万水千山》,可采用山子的形式来表现。中国玉雕史上,比如说《大禹治水》这样大的东西,基本上是以玉石山子的形式来雕刻,以山水的形式作为一个主体表现很适合玉雕。

大型玉雕作品《万水千山》

定下来以后,这块长期遭冷落的青碧巨玉被赋予了历史的意义。党总支书记郑云生直接领导,具体分管由副厂长黄德荣负责,他在玉雕界也是老前辈、老法师,公司委派技术科科长贺志英专门来分管这件事情,汪观清老师也是他请过来指导创作。

我不是在做这件产品的时候才知道汪老师,他的大名我很早就知道了,我们当时画中国画,画人物,我也很喜欢军事题材的,汪老师的《红日》给我印象很深,他有一系列表现军事题材的作品,是非常成功的一位老法师,所以把他请过来直接指导我们创作。做好这件大事情,几方面都必须相当匹配。他在这方面是权威,画过这方面的题材。艺术创作,要有一个很具体的形象,很多场景细节的真实性一定要匹配。在画稿设计的缜密上,汪老师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基本上有个构想,这块料像一支笋一样站着,长征各个篇章就采取绕上去的形式来展示。汪老师在我的一本小本子上面画过一个草图,他说这个东西要浑厚,整个石头是笋状的,不要把它做成鸡零狗碎。他说这是我的主题思想,不要把它做散掉。

创稿确定长征题材的内容后,有一个走长征路体验的安排。先到北京,初稿设想听取了军事博物馆的意见,军博方面还提供了长征的具体资料。长征选题内容确定后,我们沿长征路线体验生活,沿着长征路主要的几个点去走了一圈,汪老师把我们带到大凉山,他曾多次体验生活,对彝族地区的民族生活很熟悉,那里是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的地方。我们收集素材、拍照写生,最后一站到了靠近鱼海子的地方,后来因为要下雪了,没办法进去,我们就折回来。在做之前,我们还到北京故宫观摩《大禹治水》,当时还没有对外开放。

玉材限制和集体智慧

在设计前期,先要把材料中的瑕疵去掉,大的毛病都要去掉,去掉以后,有小的毛病就在制作过程中去“借”去“让”,原来设计的景点要移动,这个在我们玉雕里面叫因材施艺,一定要把料都弄清爽以后,很多具体的场景才能做。例如人物安排位置是不能有裂纹的,否则人物放上去就会断裂。为了攻克材料存在的一个先天不足,胡铁生局长还亲自抓,大家一起坐下来商量,顺势在上面打了一个轴加固,最后解决这一难题。

受玉质的限制,设计场景形式要简化,如果每个场景都铺陈下来,没有代表性的形式符号放在里面,很多地方是没办法做的。场景复杂,细节也多,必须要突出山的气势,人物又要照顾,相互之间还要有连贯,山的高低错落又要让人有看头,山和山的虚实关系处理得当与否,形式是决定性的,它要求有层次变化,有个气势雄浑的美学问题,这种形式的处理对玉雕工艺来说,在形式上的表现又是一个解放,就是如何把玉雕工艺的山势、气势表现出来。有很多细部应该说是很精彩的。

设计稿完成后,朱宁芳用雕塑泥做一个一比一等大的泥塑稿,为作品的出坯开料提供有效的参照模本,实际上也是一个大的深度关系把控,出大形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这个来,如果没有泥塑参照的话,单单是画稿,它的深度就吃不准。在大玉雕当中搞雕塑这是第一次。

青玉山子像一支巨大的笋,具体的长征篇章就很审慎地放在巨玉体量里。从瑞金开始长征路,突破湘江封锁线,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再绕到后面,经过雪山、草地,再到天险腊子口,一直到会宁会师。它整个过程是绕上去的。突破湘江和大渡河,这两部分是在底部。当时有一个问题,这块料在这里有两道横的大裂痕,有致命伤。我们必须有节制地避掉裂纹,所以在设计上应势利导加以运用,如上面的裂纹把它塑造成险峻的山势等等。往里面推进去,这个山就像倒挂的悬崖一样,上面有一个险的形势,注意形式的变化和适合玉料的制作。

左图:萧海春(左立者)在创作设计效果图;中图:玉雕厂职工纷纷到现场参观即将竣工的《万水千山》;右图:《万水千山》玉雕侧影

精英团队精雕细琢

当时朱宁芳是大件组组长,我是副组长,我们在工作进程方面作了合理安排,两个班组交叉在一个作业面上,一个班是做前面,另外一个班做背面的部分,这种交叉进行的作业方法很特别,蛮有意思的。

场景制作主要是韩国卫和朱宁芳负责进行,具体制作时不时会遇到问题。飞夺泸定桥场景在工艺上有很高的难度,一开始适当的位置都没有定,我一直同负责该场景制作的韩国卫商量。这个题材有看点,飞夺泸定桥在老百姓脑子里印象很深,要放在主要的位置,并在细节上用链条表现出工艺的玲珑剔透,玉雕技艺上要高度显现它的技艺魅力。经过反复的推敲与取玉才定位,泸定桥场面正好是当头一块,位置很注目,选料也已经是最好的部分。它的铁链在主要段区要是活的,还有的是半活动的,有的是浮雕,难度是难以想象的,链条做得要活动,可以荡下来,但又不能荡得太厉害,荡得太厉害会失去整体的形式关系,因为其他几个地方是固定的,这几根东西做的时候难度在于,你不能像做链条瓶一样,里面的内容全部掏空,它内圈很小,既要动又不能荡下来。可是材料上面还是有毛病,有的地方像酥糖一样,一块块可以剥下来的,做的时候很危险。韩国卫也经常找我商量。还有这个桥是立体的,上面一面是动的,有的是不动的,你全部都做动的,很难,因为在那小角度范围里面就没办法操作工具了,软轴机是有一个角度限制的,只能做这一面。软轴机操作时下面还要用专门的东西托牢稳住,否则万一打滑,整个铁索桥就会崩掉,链条飞掉,那就不可收拾了。玉雕应材施宜,随机变化,必须要有应变的手段来随机处理一些难点和失误。我也只能随机进去,它的限制很厉害。韩国卫在链条制作工艺上没人能比。

韩国卫在飞夺泸定桥这部分完成后,然后再完成顶部会师和延安上面的部分。他说这是正面,人家做他也不放心,雪山上面倒挂的冰凌、腊子口山的气势也是韩国卫负责的,他有想法,在技艺上面也是相当好的。你在琢玉上碰到技术难题的时候去找他,他都有办法,这点我很佩服他。强渡大渡河这一部分是朱宁芳,这遵义会议一部分是我做的,后面是其他人做的。

《万水千山》创作工作繁重,设备和工作环境都较艰苦。当时“文革”刚刚结束,所有活动都回到以经济为中心,那时大家的热情是比较高的,困难能克服就自己克服了。领导安排你做这个工作,技术和政治上都属于过得硬的。

左图:2015年仲夏,萧海春在上海市文史研究馆菊生堂介绍创作中的场景安排;右图:《万水千山》玉雕背面雕刻的毛泽东《长征》诗(曹新芳摄)

再艰难困苦也很值得

一般的玉雕加工是在台式机上完成,机器固定,手握着玉料转动操作。制作大件玉雕是软轴拿在手里操作,这是技术革新。这张施工刚刚完成的照片里可以看出,工棚上面都是横档,那些都是挂软轴机软轴的,大型硬玉制作软轴机头大约五十多厘米长,分量重,拿在手上很不习惯。需要大的腕臂力量才能操作,而且又不可以坐着操作,8个小时站着实在是很累的,腰还要弯一点。大件高度大约3米,加上水泥座大约近5米高,在上面搭了一个脚手架子,软轴机粗又长,速度快,转动时会晃动或卷起来,做的时候旁边有人加水润滑,工具发热要崩掉,片子散开来,割在脸上像弹片,很危险,所以操作的时候要很当心很当心的。特别是砍大块或者切形的时候,錾砣在手里面要掌握好,要有软硬劲功夫。水和玉石的粉末还溅得满身都是,干了以后,就像京剧中的脸谱,全部都是白面孔。因为都是喷的浆,眼镜脱下来后,只有眼睛一圈黑的。

漕河泾你们是知道的,那时还是乡下地方,天还没热,蚊子就很多,单单蚊香驱蚊没效果。晚上用艾草一样的东西熏,那种熏人的气味和湿热的环境现在是很难想象的。我们都像蚊子一样的,被熏得晕晕的,还常流泪水。你想想看,蚊子白天晚上都有,再加上地上一直积水,更加严重。车间是临时搭建的工棚,它是芦席棚搭起来的,外面没有门的,只有门帘,天冷有风,就烧一个火炉,但透冷风。那时绝对不会想到困难、艰苦、收入低,叫你去做这一工作应该是属于光荣的事情。那时候人的境界是高的,工期时间是规定的,倒计时,实行三班制,休息轮换。公司领导很重视,定期都来检查进度,厂部在生活上尽量给我们照顾,胡局长后来专门特批了一些补助。

完工后,大家都非常兴奋。作品上还记录了创作经过,把主创人员姓名也刻上去了。当时要把它刻下来也是胡铁生局长的建议。

我这个人不太在意结果,我只在意一个过程,我做过了就觉得蛮有趣的,是比较幸运的。人有这种经历应该说是很不错的,这种事情一辈子能够轮到几次啊。

责任编辑 秦明章

猜你喜欢
万水千山玉雕长征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脱贫攻坚精神
爷爷的长征
长征八号,入列!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走过万水千山 最爱一座保山
走遍万水千山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