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辉
摘 要: 将身边的生活资源与所学化学知识结合起来,这种授课方式有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活化学习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生活化 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就是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一、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才能实现新旧知识的转移,因此要让学生亲自探索研究,使他们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要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探究。
2.教育与生活理论。
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必走之路。教育与生活理论为高中化学教学生活提供了理论依据。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他认为儿童应在“做中学”,从活动、经验中学习。陶行知师从杜威,依据中国教育现状,形成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其核心内容是“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就是一种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从实际生活出发,人们读书应活学活用,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从社会这个大课堂中锻炼和学习。他还强调“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都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实践中求真知。
二、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传统教学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化学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学生被迫学习枯燥的化学概念、定律、原理和现象知识,大搞题海战术,渐渐丧失学习兴趣,不能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失去创新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高中化学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生活,分析、讨论和探究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三、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
1.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教材较好地将社会发展、学科发展和学生发展三者有机糅合,做到学而有用、学而能用。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使他们较自觉地关注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合作等优良品德。以“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体系为例,从各专题和单元的主题可以看出,“苏教版”必修化学教材体系的构建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社会生活问题入手学习有关知识。《化学1》以研究物质世界为主线索,学习有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此外苏教版设置许多不同功能的栏目,诸如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请你决策、拓宽视野、联系与实践等,这些栏目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
2.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
在教学中应注重创设真实具体的情境,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创设生活化的实验情境是指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将生活中的情景“移植”到课堂上。教师要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去伪求真,把学生的生活素材加以转化,转变为具体教学资源。
高中化学概念和理论较抽象,为了减小学生学习化学难度,教师要力求将书本知识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在一起,如进行摩尔概念教学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感性材料,可先由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再从生活实例中归纳,共同总结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及其与粒子数及阿伏伽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又如学习“铁和铁的化合物”时,我们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刚切开的苹果在空气中会慢慢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而市场上出售的苹果汁却保持新鲜颜色呢?让学生提出苹果汁保鲜的方法。经过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了解这是因为苹果中的二价铁离子被空气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呈黄色,而市售的苹果汁保持新鲜颜色是掺入还原剂。再如学习二氧化硫漂白性,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不能选购特别白的银耳,这是因为许多不法商贩为了赚取更多利润,利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用二氧化硫气体熏新摘银耳。
3.实验探究生活化。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教师除了课本实验外,可以增加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探究实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如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自制水果电池等。有些实验不能亲自进行,可以用多媒体演示。
4.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教学生活化的关键。教师要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方式,由传统的师生授受教学向体验教学转变,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加强教学实践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增加体验,获得发展。
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既独立思考又合作交流、既学习理论又动手实验。如教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化学》,由于学生平时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了解不多。教学前教师要布置学生多上网查阅有关化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料,了解信息、生命、材料、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新兴学科与化学学科关系,运用具体事例列举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了解化学能为其他科学技术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促进现代科技的发展,如海水淡化有助于缓解淡水资源紧缺的危机。
又如教学《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化学科学》,教师指导学生分组搜集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相关资料,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并讨论交流空气污染、水污染的危害与化学防治方法,让学生了解认识人类活动,能对环境、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当代社会面临的能源、水资源、环境等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需要化学科学的支持。
5.课外活动生活化。
老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生活中的化学外,同时要不断拓展课外知识。比如可以结合教学时期发生的一些重大科技事件或学校当地的实际提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具体分析化学在高科技发展、解决环境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教师课后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化肥厂,了解其生产规模、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经济效益、三废处理、副产品及其应用等问题,回来之后写出心得体会。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调查家乡的空气质量,水体污染状况及人们为减少污染采取的措施。
教师可以身边的教学生活为例,如在讲授食品添加剂时,可以引导学生调查周边食品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又如学习《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化学科学》,通过汽车尾气的治理、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绿色化学的实施等问题的分析,说明化学是环境保护的强大支柱,课后布置学生查阅资料探究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化工产品的生产。
6.运用生活经验进行整合,创设生活化的习题。
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化学知识,习题的生活化有助于学生用生活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教师可以多设计这方面的练习,通过不同的方式将生活中的化学转化为习题。比如这几年高考工艺流程图,源于生产实际,诸如将原料转化为产品的生产原理,节能减排,“绿色化学”,循环利用等问题和生活密切相关,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化学知识,而且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化工生产中有关问题的迁移推理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铁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