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补的钙守住了吗

2016-10-09 16:05
人生十六七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半乳糖补钙骨骼

赵维莉

补钙、强壮身体,被不少家长奉若圣旨,个子长得高,必然需要营养跟得上,于是吃、吃、吃成了很多家长的不二法宝,变着花样给孩子补营养。一段时间后却发现,收效甚微,甚至去检查发现孩子还缺钙,这是怎么回事儿?

牛奶喝多了却让钙“跑了”

上世纪末,不少人关注到一个现象,原本身材矮小的日本人,怎么就突然变高了呢?很多专家深入研究,发现原来是他们喝牛奶!再看看从小喝牛奶长大的欧美人,更是个个身体强壮,于是很多中国家长把牛奶视作了改变孩子一生的“灵丹妙药”。

但是营养专家却要告诉你,每天喝3杯或者3杯以上牛奶的人,更容易发生骨折。而以往更多的研究表明,大鱼大肉、碳酸饮料、重口味、烟酒等,均会偷走人体中的钙,增加骨质疏松或骨折的风险。

为什么说喝牛奶会补钙长个子呢?“人体内的骨骼形成,首先是需要蛋白质在成骨的部位编织一个网,然后让钙在这张网上沉淀,在与其他元素,如磷、镁等,以六角形的羟磷灰石形式,共同形成坚硬的骨质。”营养专家莫宝庆为记者解释了骨骼形成的原因,并指出牛奶富含蛋白质、钙等诸多营养成分,所以“喝牛奶确实能补钙,但要注意的是量,喝多了犹不及了。”而这可能是有与半乳糖摄入过多导致的。半乳糖是哺乳动物乳汁中乳糖的组成成分,而当我们的体内积累过多的半乳糖,就会破坏体内钙吸收平衡,反而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那这牛奶,我们是喝还是不喝呢?对于这个让人纠结的问题,莫教授给出的建议是每天喝奶在300-600毫升即可,千万不要把牛奶当作水来喝。除此之外,他还建议大家不妨适量喝点酸奶,酸奶是牛奶发酵后的产品,而在发酵过程中,原来奶中有20%~30%的乳糖被分解了。

吃的好不一定就补得对

中国家长越来越注重给孩子的营养配餐,加上生活条件的显著提高,孩子餐桌上的菜式也是越来越“豪华”。对此,莫教授并不提倡,他指出很多家长陷入一个非常可怕的误区——发现孩子发育生长得慢,于是就高营养地给孩子进补,顿顿大鱼大肉,但这反而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伤害,因为大鱼大肉会偷走骨中钙。

“我们吃的鱼、肉,从中摄取的是动物性蛋白质,而其含有一种物质会促使钙在小便中被排除体外,当你体内的血钙含量减少,身体为了保持平衡,就会动用你骨骼里的钙,使得你骨骼中的钙含量下降。”莫教授表示,过量的动物性蛋白质摄入,会改变我们人体内的酸碱度,使我们的身体“变酸”,这就需要动用骨骼中的钙,来参加酸碱平衡的调节,造成骨骼中钙的丢失。他建议大家不妨多吃一些豆制品,因为大豆类植物蛋白质却能通过减少骨中钙的丢失,从而提高骨量。

高盐饮食习惯让你的钙“跑了”

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不良的习惯,让我们在“白白损失”钙呢?莫教授首先提出的就是高盐的饮食习惯,特别是在我国东北地区,大家的口味普遍偏重,而盐中含有钠,当我们人体内的钠过剩,肾脏就会“主动”将每天摄入过多的钠随尿液排除体外,而每排出1000毫克的钠,同时会带走大约26毫克的钙。人体需要排出的钠越多,钙的流失就越多。因此,世卫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都建议,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他强调,高度加工食品、各种酱中都含有大量的盐,尽量少吃。

许多同学爱不释手的碳酸饮料,也是导致我们体内钙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碳酸饮料中大多添加了含磷的食品添加剂有关。高磷摄入可导致钙调节激素的持续性紊乱,加速钙的流失。

多晒太阳多运动才是关键

那么我们要怎样补钙才是最有效的呢?莫教授建议大家只要合理膳食搭配,因为骨骼生长健康需要多种元素共同“合作”。

首先就是要保证镁的摄入,因为在新骨形程中,镁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们一旦缺乏镁,骨头就会变脆,易断裂。长期缺镁,会引发维生素D缺乏。还有镁元素的食物有紫菜、全麦食品,多吃杏仁、花生和菠菜。

想要做到防止骨骼中的钙流失,钾元素必不可少,同时它还起到维持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这对骨骼的生长和代谢也是必须的。我们可以多吃香蕉、橙子、李子、葡萄干等水果,西红柿、土豆、菠菜、山药等蔬菜,以及紫菜、海带等海藻类食品,这些食品将给我们提供足够的骨骼稳定剂。

此外,我们一直在提倡大家多多晒太阳,而这对补钙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阳光中的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加油站。当我们体内需要较多的钙时,维生素D就会帮助肠道吸收,限制骨骼钙的排出,还可增加肾脏对小便中钙的吸收量,就像加油站一样,源源不断地把钙补充到骨骼中去。

最后,莫教授建议家长们要鼓励孩子们每天坚持一定量的有氧运动,这对强健骨骼和避免骨质流失非常重要!

猜你喜欢
半乳糖补钙骨骼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4个补钙雷区,您踩过几个?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食物补钙最健康
泽兰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氧化作用
补钙过量损害健康
补钙的学问
黄芩-黄连药对防治D-半乳糖痴呆小鼠的作用机制
骨骼和肌肉
半乳糖凝集素-3与心力衰竭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