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刘国信
猪肉价格震荡回调上行周期尚未见顶
文/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刘国信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全国猪价持续上扬,到2016年6月,淡季肉价甚至赶超春节价,被誉为“飞天猪”。不过,自6月中旬以来,前期猛涨势头逐渐回落,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毛猪价格在18元/kg左右,猪肉零售价格也下跌至28元/kg左右。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轮猪价波动主要是受季节性消费需求减弱影响,加之,近期进口猪肉大幅增加,导致市场供应趋紧局面短时得到缓解所致,但因产能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后市供不应求态势仍将延续,真正进入下行周期尚待时日。
从2015年5月至今,连涨了14个月的猪肉价格,曾经让市民叫苦不迭。不过进入7月份后,细心的主妇们发现,菜市场上的肉价终于开始走下坡路了。据了解,从6月中旬全国生猪价格回调以来,上游价格的下滑,终于传导至零售终端,目前猪肉价格降幅普遍达到2元/kg以上。
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7月份第1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9.29元/kg,比前1周下降2.3%,与2015年同期相比上涨18.9%。北京、青海活猪价格上涨,其余省份下降。西北地区活猪平均价格较高,为20.08元/kg;华中地区较低,为18.68元/kg。全国猪肉平均价格30.53元/kg,比前1周下降1.1%,同比上涨23%。宁夏猪肉价格上涨,江苏持平,其余省份下降。西南地区猪肉平均价格较高,为31.15元/kg;华北地区较低,为29.85元/ kg。全国仔猪平均价格为50.14元/ kg,比前1周下降2.3%,同比上涨68.1%。云南、甘肃、青海仔猪价格上涨,其余省份下降。
据监测,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均价自6月第2周涨至31.56元/ kg的高点后,到6月最后1周回落至30.88元/kg,到7月11日更是降到25.88元/kg。从新牧网监测信息也可以看出,2016年第29周(7月10日~7月16日)生猪收购价格最高点为7月12日18.84元/kg,最低点为7月 10日18.74元/kg,价格在0.1元/kg范围内微幅波动,但至7月15日全国生猪均价又回落到18.74元/kg。这说明,7月中旬全国生猪价格仍然处于震荡下调阶段。
据了解,由于生猪产能大幅下降,从2015年5月开始猪价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特别是2016年3月份以来,市场供求关系更加紧张,全国猪市全线飘红,上涨幅度不断加大,至5月份一举突破20元/kg后更是长时间高位运行,不少地区甚至达到22元/kg以上;与此同时,猪肉价格也“水涨船高”,普遍达到30元/kg以上的近年高点。但从6月中旬开始,全国猪市趋于平稳,前期猛涨势头逐渐回落,全国大部分地区毛猪收购价格回调至18元/kg左右,猪肉零售价格也下跌至28元/kg上下。
7月中旬以来,生猪行情出现止跌趋稳的迹象,猪价滑至18元区域之后,继续下跌阻力加大,看稳情绪浓厚。近期,尽管多地发生洪涝灾害,使生猪长途运输受阻,收猪较为困难,但受消费终端掣肘,屠宰企业并没有实质性的提价动作,猪价依然保持修复状态,短期内既无下跌的空间,又缺乏大幅上涨的动力,猪市整体行情呈现小幅涨跌震荡格局。
“猪肉价掉得真快!”是近期人们的普遍感受。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猪价快速回落呢?业内人士指出,夏季处于消费淡季、超大肥猪的抛售以及屠宰企业的联手压价,是近期全国猪价掉头回落的主要原因。不过,进口猪肉的大幅增加也是不容忽视的利空因素。显然,本轮下跌完全是短时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表现。
从消费需求来看,随着进入酷暑盛夏,高温暑湿天气不仅对生猪的长途运输和猪肉的储存造成影响,还会影响人的食欲,使口味变得清淡,猪肉消费势必进入传统淡季;同时,各大中小学校放假以及“避暑军团”国外度假,也进一步压缩了消费需求。另外,上半年猪肉价格的持续高企和替代品价格的下跌,使消费者不断调整消费结构,抑制了猪肉消费,加上夏季果蔬、水产品的需求增加,替代品效应也压缩了猪肉价格的上涨空间。
从供给端来看,前段时间生猪价格一路高歌猛进,突破10元大关后维持较长时间,更助长了不少养殖户压栏惜售的心理,而端午节至今先是豆粕价格大幅反弹,后是优质玉米货紧价扬,导致饲养成本增加。加之,天气炎热,大猪难养,主汛期洪灾频发,养殖户面临一轮又一轮强降雨压力,不得不主动调低价格大量抛售。而此时屠宰企业面对终端消费掣肘,又开始降低采购量,这样在供需双方的不断博弈下,议价权随之向其倾斜,使价格回调成为必然。
此外,短期内进口猪肉激增,也是导致猪价下跌的原因。长期以来,国内猪价一直大幅高于国际市场,巨大的价格差刺激了猪肉进口的高速增长。以2016年1季度为例,进口猪肉每千克到岸价比国内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白条猪肉出厂价净便宜12元。海关数据显示,1~5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生猪产品111.57万t,同比大增90.1%;5月份进口同比增幅更是高达202.1%,进口量创历史单月最高纪录。而由于生猪供给下降,5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较上年减少199.6万头,约合猪肉14.3万t,但5月份猪肉进口16.4万t,完全弥补了国内供给缺口。正是猪肉进口量的大幅增加,短期内迅速改变了国内猪肉供应形势。
另外,为了平抑高企的猪价,各地将储备肉陆续投放市场,近期后次效应才集中体现出来,也对猪价产生了一定平抑作用,促使猪价止涨回跌。
近期猪价“掉头”,是否会成为本轮猪周期的拐点,并由此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促使猪价走入新一轮下行周期?近期不少养殖场户较多关注。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产能远未恢复至正常水平,本轮“史上最长”猪周期尚未见顶,2016年后市供不应求态势仍将会延续,猪价高位振荡仍是主流趋势,而拐点的真正到来可能在2017年才能显现。
要预测猪市是否已进入拐点,首先得分析本轮猪价回落的原因。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猪价淡季下跌是传统规律,夏季高温和暴雨天气对运输和储存造成的影响,也是往年同期的正常表现。当前,尽管有大猪抛售和大量进口低价猪肉带来的冲击,但也是短期行为和表面现象,尚不能撼动国内庞大的猪肉消费市场,对后市供求关系更难以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况且,虽说近期猪价下跌,但仍然属于高位调整范畴,目前的价格水平依然处于历史高点,养殖业仍有较高的利润空间。
周期性的下跌是由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决定的,而不是由短期压栏或进口行为决定的。从目前的供给情况分析,国内生猪产能远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相关监测信息显示,截止4月末,全国生猪存栏37,223万头,能繁母猪存栏3,771万头,能繁母猪存栏继3月首次止跌后,4月上涨0.3%,虽然能繁母猪存栏连续36个月下降后4月份首次环比增加,但5月份较4月环比又下跌0.3%,2016年以来实际上等于零增长。究其原因,一是环保因素,各地继续出台禁养限养政策,导致养殖户仍在持续减少;二是现有部分能繁母猪存在生产性能下降问题,产仔成活率偏低,在5月份超高价格诱惑下,养殖场仍在乘机淘汰;三是猪源缺乏,不仅后备母猪一时难以跟进,而且为了获得眼前利益,部分养殖户甚至将后备母猪也当肉猪出栏,导致产能恢复进程更为缓慢。
供大于求价格跌、供不应求价格涨,是市场经济正常的运行规律。勿容置疑,国内生猪产能仍然是主导我国猪肉市场供求关系的中坚力量,虽然目前在高利润刺激下,社会资本重新燃起投资养猪的热潮,但短期内生猪供给面难以出现根本性好转,当前价格回调更不能代表猪周期的见顶,预计未来猪价仍会高位震荡运行。
对于近期走势,从利空、利好两方面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利空因素是在高温和南方暴雨的影响下,需求端全面进入消费淡季,猪肉终端需求疲软态势加深,猪肉消费受到抑制,而屠宰企业也会因此下调生猪采购量;利好因素则是供给方可出栏的大猪已经减少,屠宰企业再进行压价的难度已接近极限,养殖户博弈情绪增加,同时持续的暴雨、洪涝和台风等极端天气也增加了灾区疫情风险,将导致生猪死亡率增加,无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猪价。因此,在供需双方继续博弈的情况下,生猪价格以盘整行情为主,甚至处于涨跌两难的境地。
预计,在极端天气和灾情过后,供应趋紧的格局可能会再度加码,猪价有望逐步回涨。但综合分析,7月末至8月中旬之前,在利好、利空相互碰撞的局面下,大幅反弹尚缺乏足够的基础,猪市整体行情小幅涨跌交替或将更加频繁,之后或将进入缓慢爬升的“慢牛”阶段,因此,养殖户对于后市上涨高度尤需保持谨慎乐观,建议大家加强饲养管理,积极应对极端天气,理性出栏,切勿抛售或再度压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