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海(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①
——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为例
张国海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体育科技学院经过13年的不断发展,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在不断扩大,学院为了提升自身可持续竞争力,不断加强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该文针对体育科技学院青年教师自身情况,分析影响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主要因素和学校发展需要进行研究,提出提升该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提升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体育科技学院 科研能力 青年教师
教学与科研是现代高校教师的两大任务,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业务水平的能力体现,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最根本途径[1]。体育科技学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自有教职员工从当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两百多人,在面对文化知识基础薄弱,主动学习意识不强,专项素质相对较好这一独特学生群体时,体育科技学院青年教师不仅要提高教学能力,对科研能力的提高也刻不容缓,这样才能提出更加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项目。
一个优秀的高校首先要拥有优秀师资团队,其次是教师要具有科学研究能力,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校自身教学水平,增强学校的整体竞争力,体育科技学院也不例外。在过去的十多年发展过程中,体育科技学院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重点在教师教学能力方面,从而忽视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目前随着该校师资队伍的不断完善和优化,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薄弱的问题也渐渐凸显出来,如今如何提高我校青年教师整体科研能力,已经成为该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是维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该文通过对体育科技学院青年教师科学研究现状调查分析,总结该校青年教师科学研究能力弱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如何提升该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给出合理化建议。
1.1体育科技学院教师结构
体育科技学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渐组建了一支由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该文结合学院实际情况青年教师年龄界定为40岁及以下)。
表1 体育科技学院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体育科技学院共有教师152人,其中术科系教师102人,青年教师99人,占97%,其中6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34人为本科学历;学科系教师50人,青年教师47人,占94%,其中4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2人为本科学历。
1.2青年教师近3年发表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体育科技学院从近几年来看,教师科研水平逐步提高,近3年来自有教师学术期刊发表从过去的十几篇到2015年的近100篇学术期刊,其中核心期刊只有不到10篇;科研立项近40余项,少数优秀教师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但大部分为校级科研项目。近几年学院青年教师科研情况有所提高,但总体体育类核心期刊和国家级科研项目还是少之又少,单就发表的论文和科研项目而论大多数教师仅仅是为了评审职称时的需要,这就说明目前体育科技学院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3青年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精力不足
体育科技学院青年教师承担着校内大部分的教学任务,而且还要完成学院布置的其他工作,不仅如此部分教师还要担任毕业班论文指导工作,由此可见学校教师的工作重心集中于教学,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开展科研工作。因为青年教师的时间都用来完成学院布置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指导工作,加之教师精力有限,所以基本无暇顾及科研,更谈不上开展科研工作,对于开展科研就显得力不从心。繁重的教学任务与科研之间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而且体育科技学院青年教师大部分处在考博或恋爱、结婚生子的奋斗阶段,需要分担时间照顾家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去。
1.4青年教师科研水平薄弱,缺乏主动性
目前体育科技学院青年教师共146人,科研能力也因系别不同而有所区别。总体而言,学科系教师科研水平和能力较术科系教师整体略高,这也和教师知识结构和毕业院校有直接原因。术科系教师99人,其中只有12人为非体育院校毕业,87.9%的教师毕业于体育院校;学科系教师47人,只有14人毕业于体育院校,非体育类院校毕业占76.6%。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术科系教师科研能力不足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大多数教师毕业于体育类院校,体育类院校更加侧重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从而忽略了科研水平的培养与提升。
目前体育科技学院关于科研这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该校科研经费短缺,学术氛围薄弱,教师对科研不重视,同其他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少;(2)学院在薪酬和业务考核方面更加侧重教学工作量和教学质量,导致教师将主要精力投注于教学中,久而久之就对科研兴趣淡漠,甚至忽视,更谈不上拥有高水平的科研能力;(3)高校中论资排辈的现象和观点普遍存在,与公办学校相比,该校这样的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在申请省部级、国家级等课题上处于劣势,很多情况下,因为职称的限制,青年教师根本就没有申报资格,这样严重打击了青年教师继续进行科研的积极性,这样不利于该校青年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
2.1建立多元化教师科研能力培训体系
作为独立学院要充分认识教师科学研究能力培训的重要性,建立多元化的科研能力培训体系。在科研能力培训内容上一定要根据该校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最大范围地涉及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各个方面,要具有全面性;在培训方法上,要尽可能多样化,以激发不同类型教师的科研兴趣;在科研态度上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学习有利于体育科技学院教学科研质量的整体提升;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走出去”学习求道,更新专业知识。青年教师一旦树立了即时更新体育信息、主动学习新知识的意识,其视野不断得到扩大,就能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寻求获取信息以及选择正确的科研思路,从而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进而能更好地为学校服务,为学生服务。其次还要多看体育学科的核心期刊、体育学科的最新期刊及体育学科有权威性的专著、教材等,注意浏览国内优秀体育院校的期刊,这样有利于把握体育学科前沿研究动态和最新、最全面的体育研究信息,多参加一些学术交流活动,多听一些论文答辩、专题讲座,可以得到许多启示和借鉴,多与专家、教授、学者交谈,防止被传统观念和固定的模式所束缚。
2.2积极组建校内各教研室间科研团队
在体育科技学院虽然大部分青年教师科研水平不高,但也有少数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突出,这就要充分发挥他们在青年教师中的作用,在校内各教研室积极建立科研团队,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针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典型引路,以少数带动整体,引导群体参与的形式,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带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扩大青年教师科研的参与度,充分发挥集体优势,通过经验介绍等形式促进和提高青年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适当的奖励让一些青年教师在体育课题研究中获得利益,进而培养科研的兴趣,形成科研的动力,逐渐提高科研的质量,为体育科技学院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3优化教师学院结构,构建可持续性发展体系
改善招聘方法和途径,优化学院结构,全面提高体育科技学院自身教师的质量。避免过度依赖母体高校,防止学院学术上“近亲繁殖”,使学生们更多地从他们教师那里获得更能体现自身特点的知识内容和思维方式。从调查得知,该校青年教师有2/3毕业于体育类院校,这样就造成了体育科技学院青年教师知识结构的单一、学科交叉程度不深、指导学科与基础学科的新知识引进滞后等弊病,限制了其自身的科研视角和科研方向。因此,应打破以往的用人模式,引进相关相近学科的专业人才,调整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学院教师结构,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师知识体系,提升青年教师科研水平,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
2.4进一步完善科研奖励机制,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有效的奖励制度是培育青年教师不断持续参与科学研究的动力,科研管理工作者可以根据教师自身对利益追求的层次和内容的不同,制定出适合科学劳动者特点的奖励制度。主要在物质与精神层面制定一些相对应的政策,使青年教师从事科研在每个阶段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对科研的兴趣也能进一步强化,提升自身自信心。其次建议学校自身应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成果,如在工资和奖励等收益分配上进一步向青年教师倾斜,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使用,使他们的积极性在每个阶段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后能继续保持并能够进一步强化,最终建立体育科技学院优秀的教师科研人才梯队。
高校体育教师不仅仅要加强教书育人的能力,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体育科研能力,这已经成为现代高校体育教师的必备素质。现在高校体育教师体育科研能力的高低不仅是衡量体育教师个体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一所学校办学成绩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不断加强体育科技学院青年教师科研队伍建设和教师自身科研能力,开创体育科技学院学科建设新局面,首当其冲的就是建立合理的教师知识结构,使青年教师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能够轻松自如地掌握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并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建议该校青年体育教师积极开展体育科研活动,在体育科研活动中丰富理论知识,吸取前辈经验,搜集最新资料,开展学术研讨,结合自身与实际进行改正,不断学习,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体育科研能力。使学校青年教师更适合当前学校教育发展需要,为造就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培养人才,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奠定扎实基础,为学校今后跻身全国知名独立学院提供有力保障。
[1]何茂炳,玄黎娜.独立学院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46-48.
[2]汤娜,刘志杰.河北高校体育教师科研现状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9(8):108-111.
[3]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1999.
G80-3
A
2095-2813(2016)08(c)-003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4.032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校级课题(2015jy07)。作者简介:张国海(1983—),男,辽宁北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