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2016-10-08 15:39张光军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工具性人文习惯

张光军

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持久坚持,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提高。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及有些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深,穿“新鞋”走“老路”,在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常常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能自觉投入,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富仁先生说:“我认为在语文的教学任务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说可以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实际,想出更多的金点子,运用更多的课堂教学手段,并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种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使之进入一种“乐读爱读”的境地,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让学生真正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快乐的事。

兴趣决定阅读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设计一点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我们不能借口把一切空间都还给学生而放弃这一有生命力的东西。当然仅这一点兴趣还远远不够,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还告诉我们,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适当辅之形体语言;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教师要能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要灵活多变等。总之,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

二、要培养学生个性阅读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心如枯井,冷漠无情,只知生硬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传达”作者的感情,非但引不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之感,所以要让学生动情,老师必须先动情。

在课堂中,我可能是大义凛然的闻一多,也可能是充满悔意的小弗郎士;我可能是浪漫奔放的李白,也可能是忧国忧民的杜甫。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种特定的情境,进入一种忘我的艺术境界,将作品的艺术情思、艺术形象再现给学生时,师生之间就会实现认知与情感的自然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整体把握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具体的“整体把握”的方法,可通过“诵读”、“情境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式来实现。例如诗歌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读者诗歌描述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引导学生对其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 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其次是反复朗读,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再次是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只有这样学生在畅所欲言中才会得到尊重、认同、阅读激情才不会破坏,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下苦工,下慢功,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能力”,从而真正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因此,良好的阅读习惯对阅读的成败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养成喜欢看书、看报的习惯;养成阅读时注意力集中,目的明确的习惯;养成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习惯;养成勤提问的习惯;养成勤于动手,圈划摘抄的习惯,养成讲求阅读速度与效果的习惯,等等。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师生双方长期有意识的努力。

四、要关注学生语言探究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语言探究也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之上,而是让学生探讨内容是用什么语言表达的,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如学生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很轻易地知道前半部分描写的是紫藤萝的外形和神态,这时教师引导探讨:这些描写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探讨发现这段语言很生动,主要是采用了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这样写一是抓住了紫藤萝的形象特点,二是烘托了人内心的喜悦之情。我相信长期这样坚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不断的提高。

五、要关注学生写作积累

学生阅读文章一是为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二是习得写作经验。因此笔者认为阅读教学时教师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借鉴作家的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写作训练。这一点人教版语文教材作了很多安排,但我认为还很不够,教师还需要有更多的创新设计,当然这些训练一定要落到实处,可让学生当堂展示,也可作为课外训练,评价方式灵活多样,自评、互评、点评结合。

六、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要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起来,就是入于文中,出于文外。入于文中,就是诵读、体验、感悟、联想、想象、思考;通过阅读,开阔视野,丰富感情,陶冶情操。出于文外,就是积累、使用、模仿;通过阅读,积累语言,学习写作经验,借鉴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学习课文后我要求学生借鉴课文对人物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人的文章的专题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入于文中得其神,出于文中得其形,读文内外结合,方有收获。

阅读教学可探讨的问题很多,我在这里仅仅是就当前最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谈了一点肤浅的认识,目的是抛砖引玉,我坚信:有你我他的共同参与,活化新知,尊重传统,我们一定会迎来阅读教学的艳阳天。

猜你喜欢
工具性人文习惯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