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霞
【摘要】幼儿操将优美的造型或轻巧的器械与徒手体操的基本动作有机结合。幼儿操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丰富的空间。幼师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基本技能,更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创编操节能力,以满足教学需求。在学校幼儿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参与幼儿操练习,而且要充分激发学生深入学习幼儿操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创编灵感,培养学生创编幼儿操的能力。
【关键词】幼师生幼儿操创编能力培养
幼儿操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人体各部位运动的特点,幼儿通过身体的头颈部、上下肢、躯干等部位的动作协调配合,按照一定的程序,有目的、有节奏地进行各种举、振、屈伸、跳跃等一系列单一或组合动作的身体练习,其基本特征是大众性、普及性和趣味性。幼儿操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丰富多样,经常做幼儿操不仅能使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身体姿势,促进身体形态和技能的生长发育,而且还能增加幼儿对方位、动作节奏、速度的感知,使动作更加协调、灵敏,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幼师生是以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为培养目标的未来幼儿教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老师应该成为孩子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作为一名幼儿老师,不仅要具备“选材”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创编”能力,以满足幼儿园千变万化的教学需求。因此,根据幼儿师范学校体育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的任务,幼儿操的教学不仅要锻炼幼师生的身体,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掌握幼儿操的简单知识和动作技能,而且还必须教会幼师生掌握多种体育教学技能,能做示范,懂得教法,能组织领导幼儿园开展幼儿操的教学和活动。
一、 幼儿操创编能力培养的价值
(一) 建构主动学习意识,提升体育理论素养
幼儿操创编是幼儿教师的体育基本教学技能之一,也是组织好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在教学中我们首先必须让学生懂得幼儿操的含义、重要性,逐步掌握幼儿操的特点,分步练习,学会几套基本的幼儿操。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停留在幼儿操的模仿练习上,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幼儿操理论知识,主动认识幼儿操对孩子身心发展的意义,主动建立创编的概念。有些学生认为体育理论、体育教学法学习单调、枯燥,没有必要多花时间在理论上,只要直接进行“幼儿操技能训练”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想法。
曾经发现这样的教学情况:有的幼师生做简单徒手单个动作的时候软弱无力,动作走样,经过教师讲解、示范后明显好转。(如下图)
图一:侧上举动作(背面示范)图二:纠正后的侧上举动作
也有的幼师生一开始创编热身活动的时候只有两节操,第一节“手脚踝关节运动”是二八拍,第二节小幅度的“跳跃运动”,也是二八拍,在做跳跃运动的时候除了脚稍稍离开地面能看得出是在腾空跳跃,其他身体的肢体动作缺乏力量与协调性,这样的幼儿操动作没有任何的锻炼价值,更谈不上示范性和动作的美感了,久而久之,会使幼师生的惰性越来越严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不要急于求成,要建构主动学习的意识,不仅要多听、多做,还要多思考,积累更多的学习素材,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二) 搭建演练平台,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如今幼师生比较喜欢幼儿园体育活动,甚至可以和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但缺乏的是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能力。在幼儿园,集体性体育活动如体育课、早操、户外活动等都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幼儿操的创编为幼师生提供了一个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平台。操节创编后需要通过教学实践检验,检验后还要修改,幼师生的示范讲解能力、即兴应变能力、组织活动能力等经过不断演练,会逐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三) 鼓励特色创编,培养创新意识
一套或者一节幼儿操往往由多个环节组成,从操节的准备、进行到结束,每个环节的设计都需要创编者合理安排操节内容,统筹兼顾幼儿的身心特点等,这就要求幼师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实践,如此才能创编出有特色的幼儿操。根据操节的分类,不同操节的特点是不同的,创编者在动作的设计中,还要能体现不同的特色,如动物模仿操形象逼真,要将典型的动作挖掘出来,在“青蛙跳跳跳、孔雀飞飞飞”等动作创编中还可以将敲击、抖动等动作渗透到每一节操中。
二、 幼儿操创编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与方式
根据幼儿师范院校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幼师生仅仅参与幼儿操是不够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逐步培养幼师生的创编能力,并在实践中加以渗透与应用。三四年级的幼师生已具备一定的幼儿操知识和能力储备,他们根据教学实际,去感知、发现、理解和尝试,融合新知、实践,在老师的引导下创编出合适的幼儿操,为以后的组织教学做铺垫。
(一) 积极参与,创设情景,让学生“动”起来
幼儿操可以分为模仿操、徒手操、轻器械操等不同类别的操节。幼儿操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是幼儿所能接受并十分喜爱的练习内容。在幼师生的体育课中增加幼儿操的内容,不仅可以使得枯燥、单调的体育课得到很好的调节,还可以培养幼师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幼儿操也是帮助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幼师生在体育学习中除了完成正常的体育学习以外,还要掌握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所需要的相应技巧,这就需要幼师生加强自身体育技能的学习,充实文化素养,提高体育学习能力。
为了激发幼师生对操节学习和创编的兴趣,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积极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情景创设能够使幼师生在具体的练习情景中产生角色体验与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师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拓宽幼师生的视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视频、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观看成品的幼儿操的录像,使他们能初步感受所创编的不同类型、不同风格、动作新颖的幼儿操,理解操节的锻炼价值,体会这些操节的趣味性;也可以将幼师生自己平时做操的动作情况摄录下来播放给幼师生看,让他们观察自己做操时候的肢体动作、表情神态等,以此提高幼师生欣赏操节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例如幼儿操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中会被经常运用。一般准备活动是慢跑、徒手操、队列队形练习等内容,反复使用会使幼师生感到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如果老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幼儿操如模仿操、武术操等这些节奏欢快的操节,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形象生动的动作,配合有趣的儿歌和夸张的肢体动作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动物模仿操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小兔子盖房子”的律动操让幼师生来体验动作,感受动物模仿操的乐趣。幼师生可以自由组合并分成“小兔子”和“兔子好朋友”——小猴、小狗等角色,幼师生在有趣、活泼的情景式活动中积极参与,在教学中使幼师生潜在的学习动力激发出来,逐步提高幼师生的学习能力。
附《小兔子盖新房》操节创编
(二) 搭建平台,主动尝试,让学生“实”起来
幼儿操的内容很多,也很广泛。要提高幼师生操节的创编能力,我们首先要对幼儿操的内容了解、熟悉,为创编幼儿操做好知识、能力的积累。一套完整的幼儿操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要使得幼儿上下肢、躯干、头部等各部位进行全面的运动,使肌肉的力量性、关节的灵活性、韧带的柔韧性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拍数是每节二八呼还是四四呼等都需要通过不断的反复练习、演练才会得到比较好的效果。这样的一个过程,是一个重复学习的过程,是知识体系不断更新与完善的过程,也是不断修改与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操节理解能力、演示能力不断提高。
幼师生根据幼儿操的主题、对象、教学任务等,利用现有的教学环境、教学道具,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创编。幼儿操动作简单,动作变化少,幅度不宜过大,模仿性强,还可以结合幼儿熟悉与喜爱的角色配上儿歌和象声词,从一开始可以先进行简单的单个动作的编写,如举、摆、踢等动作,然后再进行复杂内容的编写,老师还可以将操节的具体内容事先设定好,根据多人幼儿操创编的原则和方法,要求幼师生创编出不同种类的幼儿操,然后在课上进行小组展示,老师根据小组幼儿操的创编实例进行点评,修改。这样老师既可以节省课上的时间,又可以更多地给予幼师生针对性的指导,幼师生也可以通过互相展示和评价,开阔眼界,更多地获取信息,进一步提高自身操节编写能力。
幼儿操是在变化的环境中进行的,特别能考验一个组织者的应变能力与临场指挥能力、协调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教学资源,将教学中部分合适的任务提前分配给幼师生,多给他们练习的机会。如准备活动中可以让先让部分骨干学生尝试带领其他学生做准备操节,提醒整队的注意事项,提示领操的站位、领操时候口令的配合以及做示范动作的时候是否注意到了形态、美感等问题,久而久之养成好的习惯后,学生的独立带操能力、口语表述能力自然就进步与提高了。
(三) 合作拓展,激发潜能,让学生“活”起来
自主参与、合作学习是进行幼儿操创编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它能提高学生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在合作学习中以便幼师生自己相互观察,通过同伴学生的讲、练、演,能够把自己的体态、动作、节奏及时地反馈给其他学生与老师,引导学生逐步解决创编幼儿操节中发现的问题,掌握操节创编的原则、方法,提高幼师生的体育教学技能。
首先,明确创编的目的。在创编前幼师生要了解是为了完成什么任务而创编操节的,是一般用于常规的锻炼操节还是为了节日、汇报表演?然后根据创编的目的来确定创编操节内容。如果是创编一般平时活动用的操节,就要注意身体锻炼和活动内容的全面性;如果是为了表演,那就要注意表演的效果,多注意操节的艺术性与美感。我们在教学中要能让幼师生通过想、看、议等方式多了解幼儿操的种类,让他们知晓有徒手操、韵律操、器械操等等,让幼师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的幼儿操。幼师生在学习创编中还要能体现各操节的特点,各类徒手体操有共同性但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动作内容、用力特点、速度、节奏、路线、造型以及所用的器械上。如“拍手操”动作活泼,节奏鲜明,能表现出幼儿活泼天真愉快的心情;“武术操”动作快而有力,节奏明快,能表现出激奋进取的气势。
其次,讲究创编的科学性。在创编活动中,我们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创编动作的对象是幼儿,幼儿操具有模仿性,形象生动、动作轻快、动作简单易学,我们在创编中应该注意以动力性练习为主,以大肌肉群活动为主,讲究科学性。我们要让幼师生深入了解一套操节的具体内容,一套操节的内容应该包括四肢、躯干等身体部位的、不同类型的、向着不同方向运动的动作。根据创编的目的和练习对象有所侧重地进行选择,注意动作紧张与松弛、上肢与下肢、腹部与背部等方面的结合。在安排操节的时候,还必须遵循人体运动生理规律,有意识地将动作的难易程度结合,合理安排运动量。一般先是运动强度小的、动作舒展的、速度较慢的伸展运动;再是锻炼躯干的下肢运动、体侧运动;然后是运动量比较大的全身运动和跳跃运动;最后是使身体逐渐恢复平静下来的、动作舒缓的整理运动;运动量也应该是遵循由小到大、逐步上升最后下降的规律。
第三,注意操节的艺术性。在创编活动中,我们还要不断提高幼师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能力。操节的艺术性是贯穿在整个活动中的,操节姿势舒展、节奏鲜明,曲调优美动听,儿歌形象、生动,那么创编的操节就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如在创编韵律活动“蜗牛与黄鹂鸟”时,教学活动要求幼师生能分角色有表情的哼唱并能大胆创编表演动作。在创编活动中我们应提示学生要把“蜗牛”缓慢、可爱的形象和“黄鹂鸟”轻盈、灵活的形象通过肢体语言表演出来。为了提高创编效果,还可以让幼师生选取儿歌音乐或节奏感强、有快慢板风格的音乐来伴奏,培养幼师生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幼师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操节的特点创编出了形式多样的操节,而且生动有趣、活泼。教师可以抓住这样的活动契机让幼师生在小组展示中互相评议,学生可以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也可以和他们一起分析,在现有的创编基础上哪些动作的创编是合理的?哪些是还可以进一步修改的?哪些动作是很有特点的?在不断地学习反思评议中,幼师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充分得到展示,也为以后的教学创编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中的教学问题。
幼儿操的创编关键在于教学实践。在平时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幼师学生的创编能力培养的途径是很多的,不仅可以在体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进行,还可以在平时生活中的体育游戏活动中、节目排练中进行。我们应逐步为幼师生提供创编的平台,让幼师生先从模仿练习、改编、模仿创编、创编几个过程入手,在每一个过程中,要让幼师生不断实践与交流。我们要通过相互评议、个别评价、小组评议、教师评议来激发幼师生学习幼儿操的兴趣和积极性,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幼儿操教学活动,让幼师生在活动中不断积累幼儿操创编方面的知识,提高创编能力,为以后从事幼儿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技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