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清水
摘 要: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突出学生的探究能力为重点。但探究性学习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作为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本文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与学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教与学;探究能力
一、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新课标下,数学老师要引导学生成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相互帮助,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此过程中,要合理组织小组成员,参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合理分配优等生和差等生,使优等生带动差等生,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促使大家一起进步。对于进步快和表现好的小组,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容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机会,多向学生提一些问题,让学生有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在开始阶段,可以先选择一些简单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然后再让学生学习一些比较直观的知识。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与学生交流和沟通,通过提问、对比、反馈,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的掌握,帮助学生突破自身局限性。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的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作用异常重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经常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比如,提前进行预习,教师先不要对难点进行指导,有疑惑可以与同学探讨,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来或小组讨论。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和训练计算,善于从重点、难点和疑点中选取发散点,要解放师生的头脑和手脚,更好地发挥师生的创造性。
三、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足够重视。学生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势必会影响到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比较弱,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①合理制订计划,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学习;②养成预习的习惯,提前掌握知识点;③上课认真听讲,掌握重要的解题思路;④领会知识内涵,切忌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⑤不懂就问,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⑥要定期复习,注重归纳总结。
四、创设情境,丰富想象,发展能力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课前可以先准备一张硬纸,上课时让学生亲自对其周长和半径进行测量,进而得出“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的结论。然后教师再进行理论讲解,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开展教学
现如今,因特网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各教师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交流,力求做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结合。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学模型进行演示,把空间几何图形的变化过程直观地演示出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新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六、结语
新课标下的数学要有大的突破,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寻求知识的渴望,带领学生尝试和探索,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相互学习,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从而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出更多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7(12S):45-46.
[2]余万军.精心组织,注重实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考试周刊,2011(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