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
《张迁碑》全称《汉故城长荡阴令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张迁碑》用笔以方折之势示人,厚劲古拙,苍浑朴茂;也参以圆笔,笔画严谨丰腴而不平板,线条挺直中有俯仰变化;结构上以方正为主,笔势内敛,寓平于险;字形大小不拘一格,方扁一任自然。全碑气息连贯,宽博宏大,堪称汉碑中的上品。
《张迁碑》初看似乎稚拙,细细品味才见精巧,章法、行气也见灵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1.古。《张迁碑》刻于东汉中晚期,处于汉字字体转型期。隶书由篆书发展而来,已经非常成熟,并逐渐向楷书“进化”。观此碑,用笔比较简单,装饰性的波磔较为平缓,浑厚凝重,这些与篆书的用笔相通,并且里面夹杂有很多篆书字形,如“吾”“筹”“之”等。
同时,《张迁碑》字形方正,大小错落,笔画比较直,不似标准隶书那样扁方,蚕头燕尾、波挑分明,其用笔粗重有力充满古意,其中不少笔画已经楷化。如“弟”最后一笔收敛,字形趋方,“利”第一笔比较接近楷书的撇画。 《张迁碑》字形结构巧妙运用几何图形,如“字”,方折轮廓从上向下包围,中间呈三角形,下面还有一段圆弧托住;“留”则全为方块,等等。这些与后来的魏晋碑刻楷书一脉相承,例如东晋的《爨宝子碑》就与《张迁碑》用笔有许多类似之处。《张迁碑》承前启后,在我们今天看来,自然显得高古、深邃了。
2.方。《张迁碑》用笔以方为主,笔画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如“字”“留”就极为明显;波挑的提按过渡不甚明显,有别于一般隶书的大撇重捺,如“进”“贡”的波挑已经弱化。
仔细品味此碑,发现其用笔方折而不古板,夹杂圆、短、细的线条,变化丰富。如“张”偶尔有短小含蓄的曲笔,流露出天真的趣味;“行”右边主笔变形夸张,使得这个字显得生动活泼,自然灵动。
3.拙。《张迁碑》结构上,字的各部分关系处理得非常生动,挪让呼应,顾盼有情,憨态可掬,它完全去掉了雕饰的成分,一任天然,真可谓道法自然,浑然天成。如“幕、兴”,打破了常见的“上下均衡”布局原则,结体上头重脚轻,更显得“笨拙”,给人以泰山压顶的感觉,却又欲倒不倒,在平稳中得天趣,显示出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智慧。这样局部夸张的例字还有“帝”,横画舒展,向两边扩张,纵向则压缩,形成强烈的对比;“君”字,夸张上部,缩紧下部的“口”,上部空间大,整个字的重心下移,拙趣就跃然纸上。
这里还要介绍的是该碑十二字似篆若隶的碑额,这些字笔画上紧下密,以至相互穿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用笔既有篆书的圆转,又有隶书的方折,极为灵动飘逸,结构宽扁,自然天成,为研究汉篆的上佳范例。
《张迁碑》自出土以来,为历代金石、书法家所推崇。清代大书家何绍基临此碑达一百余通,力学不倦。临习时应强调其用笔上的“重”,也就是分量感和厚度感,锋势沉稳,笔壮墨酣,墨色深邃有注入感。以训练线条质量为上,在结字中找趣味,从章法中寻求节奏。只要临习方法得当,勤学苦练,相信必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