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四世王权之“名”对其“实”的影响

2016-10-08 03:42石婷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名实王位公爵

石婷

[摘 要]“名”、“实”理论隶属于我国古代哲学范畴,对我国政治文化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理查二世》及《亨利四世》中,王权与贵族权力相互抗争。王权之“名”、对于王权之“实”会产生什么影响,这对于研究英国政治的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以“名”、“实”理论为切入点,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亨利四世的王权问题。

[关键词]“名”;“实”;王权

一、“名”、“实”理论简介

“名”指名词、概念,“实”指实际存在的事物。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因反映的社会政治利益和所处的认识发展阶段不同,对“名”、“实”关系有着不同理解,展开过长期争论,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名辩思潮,由此推动了中国哲学的认识论、辩证法和逻辑的发展。此理论最早产生于先秦、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旧有之名已不能容纳新的现实,于是产生了“名实之辩”。孔子主张“正名”,用周礼固有之名去纠正已经变化了的内容。墨子则强调不是名决定实,而是实决定名。后墨继承发展了这一观点,认为“名”是事物的概念。“名”的作用在于指谓、描绘内容,“名实”的关系是“以名举实”,并从逻辑学的角度对名实关系作了深入探讨,极大地促进了名实论和形式逻辑理论的发展。后来荀子也提出“制名以指实”(《荀子·正名》),认为“名”是用来指谓实的、约定俗成的概念,它决定于“实”,一旦形成也不能轻易改变。

二、名不正、言不顺的亨利四世

在中古时期的英国,君王的产生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凭公认的王室血统的合法性来传递王位继承权;二是由贵族推举,包括以贤人会议的形式选举出;三是通过血与火的武力争服 。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中,君王的产生是由这三种方式交互影响混合作用的结果。每一次王位的更替,都伴随着惨烈的战争。那些王位的觊觎者们,为了占有王位,不择手段,武力争斗是不可避免地一种必要方式。

亨利四世,爱德华三世的第三子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冈特的长子。出生于波林布鲁克。在莎士比亚的戏剧《理查二世》中登场,被理查二世流放并没收其领地。在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冈特死后,理查二世将其财产全部归为己有,亨利四世愤而举兵。长期暴政的理查二世不到六个星期就失去了王冠,亨利四世则通过一系列含混不清的理由宣称自己为英格兰的国王,但是这些看似合理但又都不是能够坚固的站住脚。由于亨利四世“篡夺者”的身份,其王权之“名”得不到教会及其他贵族的认可。在亨利四世试图称王时,受到了时任主教卡莱尔的强烈反对:

My Lord of Hereford here, whom you call king,

Is a foul traitor to proud Herefords king;

And if you crown him, let me prophesy,

The blood of English shall manure the ground

And future ages groan for this foul act;

缺乏继承权的亨利四世需要教会的加冕仪式证明其即位的合法性。因此,亨利四世只好逼迫理查二世把国王之位让给自己,才能顺利登上宝座。

然而登上王位后的亨利四世还是饱受缺乏王权之“名”所带来的影响。不久,一小撮忠于理查二世旧势力与一批不满足亨利四世利益划分的贵族彼此勾结,企图在牛津暗杀新王,为理查二世复辟。其中还包括亨利四世叔叔约克公爵的儿子奥摩尔。约克公爵发现后,立马禀告给亨利四世。后者当即调动诺森波兰等公爵的贵族军队,帮助平定了这次叛乱。

亨利四世统治了英国十四年,却花了整整八年时间平息贵族与宗教势力的叛乱。在《亨利四世》上篇中,北方贵族潘西家族联合其他贵族,发动叛乱。而在《亨利四世》下篇,以约克大主教为首的宗教势力也用兵造反。叛乱的本质实际上是封建贵族集团要求利益重新分配,在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必然结果。但每次叛乱都是以质疑王位合理性为由,亨利四世的王权之“名”得不到普遍认同。

亨利四世自身也对于缺乏王权之“名”而忧心忡忡。篡位带给他王冠,同样也让他背上了虚无的十字架。亨利四世终日担忧有一天实力强大的贵族也会像他当年一样,推翻自己的统治。在篡位时野心勃勃,当机立断的波林勃洛克已然消失,位于权力中心的亨利四世变得忧郁且多疑。内心的罪恶感把一切不幸联想成了宿命对自己的惩罚,如儿子亨利王子的荒唐度日。这种煎熬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在《理查二世》中,艾克斯顿献上理查二世的尸体向自己请功时,亨利四世说到:

Lords, I protest, my soul is full of woe,

That blood should sprinkle me to make me grow;

Come, mourn with me for that I do lament,

And put on sullen black incontinent.

Ill make my voyage to the Holy Land,

To wash this blood off from my guilty hand.

March sadly after; grace my mournings here,

In weeping after this untimely bier.

理查二世虽不是自己亲手杀害,但却因自己而死。亨利四世无法逃脱良心上的谴责,只有通过虚伪的仪式来弥补自身犯下的罪孽。这也注定了亨利四世最后的悲剧结局。

空有王权之“名”的理查二世葬送了自己的王位,而缺乏王权之“名”的亨利四世则其后一生饱受无“名”带来的折磨。从莎士比亚的政治观来看,他笔下理想中的君王应同时具备王权之“名”和王权之“实”。王权之“名”虽不是行王权之“实”的必需条件,但无“名”对君王行“实”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阎照祥.英国贵族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3-34.

[2] Shakespeare. Henry IV, Part 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3] Shakespeare. Henry IV, Part I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4] Shakespeare. Richard II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1.

猜你喜欢
名实王位公爵
解析几何试题精选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大度也是一种美德
论“广东音乐”的名实之变
“髦(猫、毛)儿戏”名实之辨
2017届一轮复习解几与立几(不等式线性规划)综合测试题
试析公孙龙子《名实论》
离奇的绑架案
翻译学名实诘难与学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