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链方法的具体运用分析

2016-10-08 02:28贺凌燕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教学

贺凌燕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小学教学工作人员应该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时代的要求,其中比较有效的一种就是问题链教学法,这种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发挥出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链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链方法;应用

教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既应该对学生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同时还应该通过提问方式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进行检验。想要改善课堂提问质量,数学教师设计相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的原则是:开放性原则,提出的问题一定要面向所有学生,这样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比较有利;关联性原则,结合问题以及学生实际情况;递进原则,问题应该循序渐进,利于学生获取知识。

一、提高问题链所具有的生活性,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可以说数学来自生活,小学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学生日常生活,对问题链进行设计,提高问题链所具有的生活性,使其内容更加丰富,从而将学生学习兴趣完全激发出来,促进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在讲解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里面《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能够对教学情景进行合理设计:组织学生外出野餐,其中10个同学所带香蕉数量为20根,所带西瓜数量为两个,那么学生应该如何分这些水果才公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分配方案,其中香蕉分配方案是每人获得2根香蕉,可是两个西瓜该怎样分配呢?这个时候教师能够导出相应的学习内容:可以将10名学生平均分成两种,每组5人吃一个西瓜,将一个习惯分成5份,那么每名学生就可以获得五分之一的西瓜,那么该如何通过数字将该数据表示出来呢?1个西瓜,平均分可以用分数线代替,5份代表分母,其中的一份代表分子。该类将生活情景当做基础,采取导入知识方法的教学方案,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习数学以及日常生活有效联系起来,同时还对学生获得数学知识非常有利。

二、提高问题链所具有的梯度,优化学习效果

想要帮助学生改善数学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依据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设计出比较有层次的相应问题链,合理分解数学疑难问题,有效引导学生一层层突破教材里面的难点以及重点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里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在能够设计出有关的习题:全年级学生开展春游活动的时候,安排了4辆车,每车可以乘坐25名学生,那么总共可以乘坐多少名学生?这个时候学生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相加每辆车的人数,然后求出相加的总和。数学教师能够在黑板上面展示出情景的具体情况,然后将班上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使其进行小组讨论,看还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得到最终的答案,经过讨论之后,成绩优秀的学生就会首先意识到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并试图通过该知识获得最终答案。这时候教师能够从四个25相加的等式逐渐引导出25×4这一公式,并且展示出整个运算过程,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三、提高问题链所具有的精细化程度,进一步巩固知识

数学属于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数学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精细并且严密的分析相关知识点,从而牢固掌握需要获得的数学知识,同时在日常生活里面有效应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导入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认真分析相关知识具体产生路径,并且构思问题所产生的层次变化,从而设计出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相符的问题链,提高问题链的应用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里面《圆柱和圆锥》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能够采取比较圆柱体、正方体以及长方体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这三种物体的模型,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采用这些立体图形开展以滚一滚为主题的比赛,让班上自己选择模型进行比赛,通过这种游戏学生能够发现圆柱滚得比较快,另外两种正方体以及长方体都很难滚动,从而导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圆柱存在曲面。之后数学教师能够让圆柱的底面接触斜坡,并且让学生对其状态进行观察,学生将会发现圆柱很难滚动,从而获得比较精细的结论:对于圆柱而言,其既存在曲面,又存在两个平面。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掌握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并且加深对知识的影响,达到进一步巩固知识的目的。

四、提高问题链所具有的引申性,有效拓展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通过问题链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能够设计引申链,从而拓展学生自身思维,改善学生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里面《长方体》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能够设计这样的问题:已知长方体底面积是9平方米,高是5米,求出长方体的长度。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分析:长方体的高—h以及面积—S都是已知条件,采用V=Sxh这一公式,能够求出这一长方体体积是45立方米。然后,数学教师能够把题目引申变成:长方体体积是45立方米,并且横截面面积是9平方米,请问长方体长度是?对于该引申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能够让长方体处于平放状态,再把长方体竖起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长方体横截面以及底面发生的变化。进一步引导学生处理问题:采用h=V÷S这一公式,可以计算出长度是5米。该类引申链,能够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自身想象力。

五、结语

应用问题链教学法时,小学数学教师所设问题应该和学生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应该层次分明,这样对学生接受知识比较有利,达到改善学生学习成效的目的。除此之外,所设问题应该足够精细化,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并且掌握所学知识,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比较高的问题,拓展学生自身发生思维,增强其所具有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蔡益文.“问题链”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5,15(26):91-91.

[2]徐兵玲.浅析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34(11):75-75.

[3]张卫林.探析小学数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03(12):196-196,197.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应用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