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靓
中学美术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中学美术教学不只是为了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启迪学生的心智。由于现代教育对中学美术重视程度不够,现在的美术课教师往往以单一刻板的讲解和说明来进行授课,忽视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机。
一、促进全员参与
以往的中学美术教学大多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美术课程更是需要学生的直接参与,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使他们获得深刻的体验。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满足其好奇心的同时,促进学生更灵活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能力。
(1)发现美。美术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我们的视觉器官直接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在美术的创造与欣赏活动中,虽然人的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等都会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但是视觉始终处于优先的地位,因此,从视觉的角度去研究美术造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应该是美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2)感受美。“想象是艺术的生命源泉”。美术作品的深刻内涵,不是一眼就可以从作品上看出来的,而是需要通过每一个欣赏者对作品的观察,然后再加入想象力的发挥,从而领会到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因此,充分调动学生发挥想象力,才能领会到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3)创造美。如何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把抽象的客观事物直观化和形象化,是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初中美术教育是比较贴近生活的,课堂也应该尽量还原生活,将教学活动中的事物和大自然中的事物相结合,通过培养学生利用美术元素如形状、色彩把抽象的事物直观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
二、技能、技巧教学与学生动手能力
初中美术包括绘画、工艺、雕塑和建筑四大门类,每一个门类都是审美创造的过程,每一个门类过程的实施都离不开技能和技巧的运用。因此对学生美术技能和技巧的培养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技能是创造力的主要行为能力要素,技巧是对材料进行艺术形式加工时的技能和巧思,其本身就带有美的属性和特质。所以,教师在美术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他们双手的灵敏性、协调性和准确性。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就可以增加创作美的机会。如在教民间美术时,教师在准备授课时,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给学生抛出一个思考,让学生先试着理解作品,课堂上在学生动手过程中穿插一些欣赏,通过欣赏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自身技能、技巧的不足,从而促进其技能、技巧的提升。
多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气氛,尽可能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小创造或小制作中去学习。让学生多动手,这样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的兴趣方向。
三、教学创新与现代教学媒体
我们现代美术教学应该顺应社会的发展,注重教学的创新。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紧跟潮流,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设施,提高美术教学方法。比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拓展学生的视野,适当地增加一些教学内容。在课外扩展期间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感兴趣的题材、收集优秀的学生作品或者通过教师艺术处理的原始教材,作为教学材料进行课堂的补充。
还可以,组织学生定期举行外出写生、观看画展、到动画公司参观等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育的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现代美术教育不能只停留于课本的讲解。它还要求教师借助于教学媒体设施,通过网络这一庞大的资料库,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使学生真正做到主动学习。
著名的教育学家威廉·瓦尔德说过:“平庸的老师叙述,好的老师讲解,优秀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发。”教师的每一种教学行为都暗含着他的一种教学观念。教师应该从学科的特色出发,引导学生多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感染等方面来感受,使我们的美术教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得力助手。
(作者单位: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