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儿童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以云南省七所小学为例

2016-09-29 01:39李雪华李永侠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诗歌儿童情感

李雪华,李永侠

(1.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云南临沧 677000;2.云南省景洪市第四中学,云南景洪 666100)



农村小学儿童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以云南省七所小学为例

李雪华1,李永侠2

(1.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云南临沧677000;2.云南省景洪市第四中学,云南景洪666100)

儿童诗歌通常以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为基础,通过简单、韵律的语言展示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儿童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育、塑造和培养儿童基本文学素养的重要手段。文章以云南省临沧市章驮乡塘房小学,邦卖小学等七所小学为例,按照"新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要求,认真调查了解教学现状,从培养小学生能力的角度来查找滇西农村小学儿童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相应对策,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农村小学;儿童诗歌教学;现状;策略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5.019

儿童诗歌教学是小学诗歌教学的一个分支,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老师通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音律和谐、充满儿童情趣的儿童诗歌,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构思美好的意境,从而启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增强审美体验,提升审美素质。因此,在小学生审美观形成的初期阶段,儿童诗歌发挥重要作用。但现实中儿童诗歌教学却不尽如人意,成效也并不明显,尤其是边远地区农村小学儿童诗歌教学更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以滇西地区临沧市章驮乡七所小学为例,在充分调查了解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要求发现儿童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相关对策,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滇西边远农村小学儿童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云南省临沧市章驮乡位于临沧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8公里,属于滇西地区边远农村。通过与教学部门的接触及走访村民了解到章驮乡有完小24所,教职工124人,在校学生1760人,比如,塘房村小学有6个教学班,教师6人,学生133人,其中寄宿生47人,由于地处高寒山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大部分学生必须在校寄宿。从临沧市章驮乡塘房及邦卖小学等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前集体备课、课堂听课、课后评课等环节的调查分析了解到这些小学在儿童诗歌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因情设境氛围营造

云南省临沧市章驮乡塘房小学,邦卖小学教师普遍趋于老龄化,比如,塘房小学有6个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上的有5个,30岁以上的有1个。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也相应地桎梏他们的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的种种变化让这些年纪偏大的教师束手无策,不能很好地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来进行设计课程;有些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虽然结合了新课程改革标准,但教学时仍以教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塘房小学教学条件较差,整个学校有一台电脑,但因为没有教师会用、去用而被闲置,没有一间多媒体教室,教师上课时仍采用“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90%的教师在教学儿童诗歌过程中运用的方法相对简单传统,主要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无其它创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很难体验到诗歌中的美。比如在《我多想去看看》这首儿童诗歌教学中,由于没有多媒体的展现,教师只能用讲述的方式来告诉学生北京城的样子和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学生虽然听得很入迷,但没有多媒体逼真的展示,学生很难有身临其境之感,就很难体会到作者向往见到北京城和天安门升旗仪式的急切之情,根本无法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来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变。

(二)以背诵为主的学习模式,忽视了因势利导拓展思维

儿童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心灵美有助于学生塑造良好的品质,诗歌中的生活美和自然美能帮助学生用审美的眼睛、审美的心灵来看这个世界,诗歌中的音韵美可以帮助学生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从总体本看,很多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工作20-25年之久,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观念难以转变;年轻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经验不足,对学生的指导启发不到位,学生很少有审美体验。在儿童诗歌教学中都比较重视字词句,很少渗透美育因素,诗歌中人物的心灵美、情境美和情感美都被埋没在了背诵默写中。如诗歌《中华少年》本来是一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祖国,但教学中,年长教师滔滔不绝的灌输着中华少年的英姿、祖国山川的壮丽、东方文化的美丽和民族历史的苦难;年轻教师则将重点词句讲透,只要求学生将课文背下来就可以,对学生就没有多做深入启发,在这样一篇激情赞美祖国的诗歌学习中,很难调动学生的激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很难影响到学生,更不要说走进学生的心中。

(三)以考试为主的检测模式 ,忽视因人而异提高素质

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1]”儿童诗歌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小学阶段的儿童年龄较小,在具有回环节奏的诗歌阅读中无意识地就能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例如,以小学一年级《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以a为韵脚,一韵到底,学生在阅读时朗朗上口,诗歌中所表现的节奏感能让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像唱歌一样,并且能给人以明快感觉,很容易获得美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塘房小学等学校教师较少,一个教师可能要承担一个班的所有课程的教学,很多教师用音乐、美术和体育课时间来上语文,数学。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字词句的背诵默写,而不列入考核的审美情感体验,审美意识等教育自然就被忽视了。

二、对农村儿童诗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鼓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验诗歌的情境美和体会诗歌的情感美是儿童诗歌的教学重点。要想改变儿童诗歌教学现状,既要求教师紧密结合新课标,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巧,使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又要从教育管理层面着手给教师提供更有利的教学条件。

(一)学习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10条及第12条中提到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及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必要性。首先,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单独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也不再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教育技巧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而且还要有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信息化社会及学习型社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比如,多媒体的使用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弥补儿童诗歌教学中缺乏情境体验的弊端,也可以打破课堂四十分钟的限制,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诗歌优美的意境中遨游,多媒体教学能让原本不生动形象的课堂大放异彩,可以将那些静态的、呆板的画面变为动态的、生动的情境,不仅缩短了学生心理与诗歌情境的距离,还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诗人的情感,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受到美的洗礼。一些比较抽象、离儿童生活经验较远的诗歌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比如,儿童诗《看浪花》教学中,由于农村的孩子多没见过海,更没看过浪花,没有生活经验,学生在诵读诗歌时,很难体会到诗中所描绘的情境,而利用多媒体可将浪花的声音,孩子们的笑声,浪花的变化,孩子们的嬉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浪花的美感;也可以用多媒体一边展现看浪花的情景,一边播放诗歌的朗诵,让学生从听觉上体验诗歌的音乐美和情趣美,从视觉上体验诗歌的画面美,情境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二)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知识的起点,是培养读书习惯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文学兴趣的初始。如果把考试定为学习的最终目的,这必将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老师忘却了上课是学生和老师共同的劳动。”农村小学教师如何在儿童诗歌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1.课前精心准备,课堂认真教学,引导学生寻找、发现、感受美

儿童诗歌是儿童心理的诗性外化和儿童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儿童的心声和生活的艺术表达,它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贴近儿童生活。诗中有灵性的儿童生活、有儿童对世界的希望和想象,教师除了传统的备好课之外,在课前预习指导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比如,儿童诗歌《菜园里》,《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带领孩子们到菜园里观察、拍照或画画,带着孩子们观察学校里的每一座房子,然后一起比一比心目中最漂亮的房子,带着孩子们在校园里观察春天来临的足迹,再互相说说有什么发现,以此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现诗中的生活美,记录生活中的诗画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插入相关的图片,图文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在《春的消息》一诗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说说插图的内容,再联系生活,谈一谈自己了解的春天,插图中的小朋友年龄与学生相差不多,学生在生活中也见过类似的情景,学习兴趣自然就被激发,还可引导学生从插图中发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儿童诗歌贴近儿童生活,小学语文中的儿童诗歌所描写的情景都是儿童在生活中能见到或参与到的,所以,在教学中,要联系儿童生活,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诗中的画面、情境回归生活,才能将诗歌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2.吟咏诵读,品词析句,感悟诗歌语言之美

“情感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2]诵读是对语言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儿童诗歌语言简短优美,节奏分明,音律和谐,读起琅琅上口,听起来铿锵悦耳,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音韵决定了诗歌的情绪格调”。[3]所以,在诵读诗歌时,应情感饱满、抑扬顿挫,将情感纳入节奏中,才能感受到诗歌的音律美。无论是理解诗歌大意,还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都离不开诵读,吟咏与诵读活动是所有诗歌教学的重点,在诵读过程中也要注意语言的品析,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并且借助联想和想象,领略诗歌的语言魅力。诗歌中的语言都是经过锤炼的,能以最恰当的字词生动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情感。《柳树醒了》这篇童话诗,语言清新自然,节奏明朗,在吟诵时教师将情感带入韵律中,抑扬顿挫,可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将学生引入诗歌童话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吟诵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醒”字运用的巧妙之处,把“醒”字换成“绿”,感受有什么不同?然后阅读时应加强情感与语气的启发,帮助学生读出韵律,读出情感。

3.读写结合,诗画结合,再现诗歌意境之美

读后写作和课堂中的即兴创作都是诗歌学习的升华体验。诗歌教学非常适合于读写结合的训练,既可以为课文中的诗歌续写,还可以整篇仿写,也可仿写某一节或某一个句式,在写的过程中也可以放飞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与课文有关的画面。在画的过程中,不仅享受了美,而且还创造了美。在教学《哪座房子最漂亮》时“青青的、白白的、宽宽的、大大的”一类AAB式叠词,鼓励学生说这类形式的词语,也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的家,并展现给大家看,再比一比谁画得房子最漂亮。学生在画的过程中,不仅能体会诗的思想,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体验那“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4]作为教师把美带给学生也是教师的职责,儿童诗歌恰恰能给学生带来很多美的享受,学生也希望在学习儿童诗歌时,教师能为他们创设美,体验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时代错过的东西,到了少年时代就无法弥补,到了成年期就更加无望了,这一规律涉及孩子的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5]教学亦是如此,如果教师在儿童时代没有给孩子带到美的世界,没有给孩子形成审美观念,那是教师的失职。

[1]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2]徐健顺.吟诵——中国式读书法[J].小学语文,2011( 59).

[3]人间词话新注. [M].藤咸惠,校注.济南:齐鲁书社,1981:12.

[4]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 唐其慈, 毕淑之,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881.

[5]李范.诗歌教学的现代使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张雁影]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Poetry Teaching in Rural Elementary Schools——A Case Study in 7 Schools in Yunnan

LIXue-hua1,LIYong-xia2

(1.DepartmentofChinese,DianxiScienceandTechnologyNormalUniversity,Lincang677000,China;2.TheFourthMiddleSchoolofJinghong,Jinghong666100,China)

Based on children’s rich imagination, Children’s poems express their multicolored inner world through simple and rhythmic language. Teaching children’s poems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as well as a significant means of training children’s literary attainments. This paper implements a case study in seven primary schools in Lincang, Yunnan province. After deep inspection, the author discovers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esent teaching practice with the reference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Counter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o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primary school in rural area; children’s poetry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strategy

2016-01-27;

2016-03-03

李雪华,女,河南沈丘人,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女性文学;李永侠,女,河南沈丘人,云南省景洪市第四中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小学教育。

■学科教育

G423.07

A

2095-770X(2016)05-0079-04

猜你喜欢
诗歌儿童情感
诗歌不除外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诗歌岛·八面来风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