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云
(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为了儿童幸福生活:基础英语教育的价值旨归
白晓云
(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绵阳621000)
从教育为生活服务的视角理解基础阶段英语教育的内在追求,意味着基础英语教育要以有利于儿童实现美好幸福生活为旨归。基础英语教育要引导儿童发现幸福生活、促进儿童活出当下幸福生活、帮助儿童实现未来可能生活。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重构生活统整的英语教育目标、融入通达生活的英语教学内容、创设融汇生活的英语教学活动、施行关怀成长的英语教学评价。
基础英语教育;生活视野;教育实践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5.018
最近几年,面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效果饱受诟病,英语课程的价值遭到质疑的现实困境,英语教育界提出了英语教育要“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呼吁,以此来应对社会对英语教育价值的诘问,为英语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证言,在一定程度上捍卫了英语教育的“独立性与尊严”[1]。然而,当我们走出英语教育的学科禁锢,回归教育的原点,从教育与儿童生活的本源性关系出发来追寻英语教育的终极价值时,就会发现这样的事实。当前对于英语教育价值的探寻,无论对“工具性”的批判,还是“人文性”的倡导,其着眼点都在于英语作为语言的符号和文化属性,将语言的价值作为了论证的出发点,而忽略了只有儿童、只有儿童切身生活本身,才是一切教育的原点和归宿。英语教育的价值探寻若不从其与儿童生活的联系出发,就可能陷入本质迷思、主体失落的异化境地。鉴于此,基于儿童生活视角认识英语教育的生活本义与实践路径,对于理解英语教育的真正价值,并以英语教育促进儿童幸福生活的实现,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英语教育要引导儿童发现幸福生活
“幸福始终是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人类的人的一切活动和一切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的、永恒的价值和目标。”[2]作为儿童的一种活动形态,英语教育当然要以追求儿童幸福作为其终极追求。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当下,是人对当下美好生活的一种主观感受。幸福意味着对当下美好的发现,没有对于当下美好生活的发现,幸福生活无从谈起。“作为感觉的审美正是人们的一种生命状态,一种与世界遭遇的方式”,“审美感知赋予了个体敏锐的生存感受、多样的生活情趣以及旺盛的生命力。”[3]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美好,是丰富儿童经验、扩展儿童感受力的重要内容,由此能够促成儿童幸福感的生成。英语教育就要引导儿童去体悟和品味生活之美,通过审美体验来发现和理解幸福生活。
英语教育引导儿童发现生活幸福,首先意味着要引导儿童通过语言学习发现自然世界之美。自然世界是人类一切生活的背景和场景,是人类获得幸福感的最重要的体验源泉之一。英语教育的使命,就是要引导儿童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关注和感受自然景观的多姿多彩,发现和体会自然生命的奇妙、壮丽与伟大,从而理解自然、热爱自然、拥抱自然,培养一种发现自然之美的意识,过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从中获得幸福感受。英语教育引导儿童发现幸福,还要注重引导儿童发现人性世界之美。儿童生活的社会世界,以家庭为核心、学校为半径、辐射社会,充满了亲人之间的关爱之幸福,朋友同学之间的友谊之幸福,师生之间的情谊之幸福。人与人之间的珍视、挂念、理解、包容、体谅与认同,无一不让人感到人性之美,体会到生活之幸福。这些人际之间的关怀与尊重,通过英语语言尽情表现出来,在英语教育的过程中展示出来。英语教育的使命,就是要引导儿童敏锐、开放地体会和理解这一切美好,表达和抒发对人性之美的感受和赞叹,从而关怀生命、关怀生活。换句话说,英语教育引导儿童发现幸福生活,就要引领儿童在看似平常的自然世界中发现惊奇,在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人际关怀与珍爱,从而体会生活的幸福。
(二)英语教育要有助于儿童活出当下幸福生活
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本就是学生生活的过程。在持续不间断的儿童生活中,教育不可分割地嵌纳其中。教育本身就与儿童生活并行交错,成为儿童生活的内容和方式。教育的认知与情意必然地融入了儿童当下的生活状态与生命存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幸福,就是儿童生活的不幸福;教育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就是儿童生活的幸福。而“幸福就其最广范围而言,就是我们所能有的最大快乐。”[4]关注儿童在教育过程中获得幸福,就意味着要让儿童在教育过程中获得快乐体验。这种快乐体验,既来自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为儿童带来的新鲜感和趣味感受,也来自儿童在教育过程中获得来自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首先,英语教育要注重教育过程的趣味性。英语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记忆单词、句型、语法就成为儿童学习的主要活动。记忆过程本来就是人类认知过程最难、最枯燥、最易遭受挫败的环节。英语教育要让儿童活出幸福,就意味着要将这一至难、至枯燥的教育过程加以改革,在原本机械、单调、枯燥的知识记忆和技能训练过程中增添趣味性,让儿童在愉悦的体验中理解知识和发展技能。其次,英语教育要强调儿童尊严。尊严意味着“我是我自己”,意味着儿童自身就具有独立的价值。“儿童的尊严是儿童发展的最高价值,它意味着每一个儿童作为人的存在所具有的独立且自足的价值”,是儿童自我教化的力量之源。[5]一旦分数至上的功利主义倾向主导了英语教育的目标和过程,“分数”成为目的,儿童就会沦落为实现“分数”的工具,其身体在题山试海中被束缚,其心灵在“以分定评”的评价体系中被压抑,就会陷入了“童年消逝”[6]的异化状态。儿童既丧失了愉悦生活,也丧失了个体尊严。以儿童生活幸福为导向的英语教育要扭转这种异化儿童的倾向,维护儿童作为人的价值存在,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和个体独特性,关注儿童的个体成长与进步,让儿童本身而不是“分数”成为教育的关注点,关注教育过程中儿童身体的解放和心灵的释放,让儿童“回归童年”。
(三)英语教育要促进儿童实现未来可能生活
“教育不能只是让学生适应现在,而必须面向未来。”[7]面向未来的教育就是要帮助儿童实现一种超越现实、又通达现实的“可能生活”。“可能生活”是指“每个人所意味着去实现的生活”。[8]对儿童来说,无数潜力还有待发挥,其生命的图卷还有待开启,未来生活具有无数种可能形态。但是,生活的可能并不是一种没有根据的展望,其必然要根植于人的实然状态。儿童“作为‘未完成的人’,其获取和创造‘可能生活’的能力”还存在欠缺,“从而阻碍了‘可能生活’的实现,使得许多能够创造出来的生活未被创造出来”。[9]英语教育就要引导儿童对未来“可能生活”产生憧憬,在不断追求和超越中去实现自己理想的生活。在这种面向未来的期待产生之际,就是儿童通过教育发现自我、成就自我的大门开启之际。英语教育还要帮助儿童走上通向“可能生活”的道路,促进儿童为实现“可能生活”做出持续的努力,让儿童有能力过上自己期待的幸福生活。
面向儿童未来可能生活,就意味着英语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英语教育要实现其语言交际价值,培养儿童使用英语语言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使儿童掌握阅读英文文献来获取信息的能力。英语教育也要帮助儿童在语言学习中理解英语语言符号背后蕴含的丰富的文化知识,促进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发展。同时,英语教育过程汇总注重对儿童的人性关怀和尊重认可,让儿童成长为心灵健康、品格良善的人,活出一种与人、自然和社会和谐共存的状态;儿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建立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努力上进的意识,也为其在未来生活中终生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重构生活统整的英语教育目标
英语教育要彰显生活本义,必须挣脱对英语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二元认识的藩篱,重塑生活统整的教育目标。生活统整的英语教育是基于这样的逻辑原点:英语教育作为一种“生活实践”的样式和构筑未来生活的基础,必然要围绕儿童、人生和生活来开展,与儿童在自然与社会中的生活发生多样化、多重性联系。生活实践的丰富性、变化性和生长性启示着英语教学要追求一种有利于儿童生活的实践形态,以全局观、整体性的视野来认识和践行英语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将英语语言知识认知、生活自然认知和社会认知有机结合起来,将儿童当下生活与未来生活、校外生活与校园生活、英语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生活整合起来,将儿童知识、情感与行动发展相结合。这就意味着在英语教育目标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要以儿童多元能力发展作为目标,既注重儿童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其思维认知能力的发展;既要重视其面向世界的跨文化交往能力的提升,也要强调其关怀周围世界的心灵培育。换句话说,英语教育要促进儿童通过语言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10],帮助其在活出当下美好生活的同时为未来幸福生活做好预备。
(二)融入通达生活的英语教学内容
有效英语教育离不开儿童生活经验的参与。英语教育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在儿童经验中展开,儿童的生活背景构成了英语教育的底色。儿童对生活的发现是教育的基础,教育在儿童经验之上展开,教育的内容源于儿童生活。英语教育要指向儿童生活经验的丰富和增长。因此,融入通达生活的英语教学内容,要求教师能根据课时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搭建起课堂教学的“知识世界”与儿童生活的“现实世界”的桥梁。
融入通达生活的英语教学内容,意味着英语教学要开放地融入儿童生活中的多种素材。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有限页面所承载的少量材料,而应从日常生活儿童所接触的事物和事件中汲取来源,让儿童生活世界进入英语教育的过程。例如,在讲授关于颜色的单词,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花草树木的不同颜色,也可将同一棵树叶四季变化的不同色彩拍成照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生命的美妙色彩;教师也可让儿童去寻找自己身边不同色彩的事物,在课堂上展示实物、照片或图画,并用英语简单介绍。儿童是生活的主体,儿童最愿意理解和认识的是自己,英语教学过程也可适当引入儿童本身作为关注内容。例如,在进行比较级的教学时,教师就可组织儿童对同学之间的高矮胖瘦、头发长短、手掌大小、年龄长幼进行对比,让儿童学会描述自己,在自我表达与交流中学习语言知识,同时也能感受到个体的独特之处,从中得到自我认同。
融入通达生活的英语教学内容,还意味着教师要关注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各种绘本、儿歌、动画等材料对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在课堂中有机融入这些丰富素材。以深受儿童欢迎的绘本为例,绘本表达了有关自然美好、生命珍贵、习惯养成、亲情感受等丰富的主体,也展示了或感人至深、或清新自然、或幽默风趣的艺术风格。这些融入图画、色彩、线条及文字信息的绘本,“融汇了艺术欣赏、语言学习、生命感悟等多层面”[11]的教育内容。英语课堂可适当引入与课时教学目标相关联、语言难度适当的英文绘本,让儿童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体悟生活的美好。例如,复习关于颜色和动物的相关词汇时,教师可引入绘本BrownBear,BrownBear,WhatdoYouSee? 绘本反复呈现两个句型:“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和“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表示不同颜色的动物的词汇依次替换,如“red bird”、“yellow duck”、“blue horse”、“green frog”、“white dog”、“black sheep”。儿童朗读这些句式反复、朗朗上口的句子,同时看到对应的动物的画面,既复习了相关词汇,也加深了对自然界动物的关注和喜爱,养成一种关怀自然的态度。
(三)创设融汇生活的英语教学活动
英语教育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要求。语言知识必须通过记忆才能运用,语言技能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知识的牢固记忆之上。对此,传统英语教育施行的是“以灌输为主要教学方式、以机械操练为主要活动方式、以题山试海为主要学习方式”[12]的教育实践。这种教育模式,既压制了儿童灵动自由的心灵,也束缚了儿童的身体;更严重的是,英语教育对生活的积极作用被完全破坏,英语教育不仅不能为生活幸福起到积极作用,反而成为了儿童不得不忍受的重负。面向儿童幸福生活的英语教育,要从知识的粗暴传递为表征的教学向追求过程幸福为表征的生活性课程转变,实践中要摒弃机械死板的教学方法,转而追求多样性、形象化的教学过程,创设符合儿童心理特点,与儿童生活融汇的教学活动。
创设融汇生活的教学活动,意味着课堂要将儿童在日常生活、学习、游戏的真实交际情景中所开展的活动引入课堂。例如,在教学“间接引语”时,教师引入儿童在家接电话的场景,儿童将父母不在家时其朋友打电话留言的内容转述给父母,就需要使用“间接引语”,如“Aunt Li says that she wants to borrow your book.”在英语教育领域,这些在课堂上模拟的生活活动被称为“任务”。儿童在英语课堂以英语语言模拟开展这些任务,可让儿童进入一种模拟生活、表演生活的场景中获得乐趣,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真实的任务还原了语言在生活中使用的真实场景和基本态势。“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13],是儿童真正将语言教学融入日常生活应用,为未来可能生活做好英语交际能力做准备的绝佳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英语课堂中纳入日常生活,不仅要注重校外生活,也要强调纳入儿童校园生活中的各类活动。以英语教材内容为基础,适当引入其他科目课堂中开展的、有利于达成本堂课教学目标的活动,是儿童教育与校园生活融合的重要途径。例如,在颜色词的教学中,教师还可引入儿童在美术课的活动,让儿童亲手将黄色水与蓝色水混合在一起出现绿色,引导儿童将英语学习与生活中的事物相对应,培养一种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意识。
(四)施行关怀成长的英语教学评价
当前,英语教学评价存在三大弊病。一是一味追求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忽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维要素的综合考量,其结果是英语教育成为强加在儿童身上的枷锁,儿童成为了分数的机器;二是过分追求一次性、终结性的评价,忽视儿童发展的过程性、持续性,由此导致儿童的细微成就和进步未能得到应有的肯定和重视,其积极性和上进心受到影响;三是片面注重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忽略儿童发展的个性化和差异性,未能根据儿童本身的个体特点和禀赋,来真正关照儿童因个体特长不同而可能拥有不同样式的未来生活,由此导致儿童的天性受到压抑,既失去了当下幸福感受,也阻碍了其未来可能生活的实现。施行关怀成长的英语教育,就是要打破这种评价内容有限化、评价形式绝对化、评价标准单一化的弊端,主张在教学评价上施行多元、动态和个性化的评价手段。
首先,英语教育目标的整体性要求评价内容要从仅仅强调知识与技能转向对学生知、情、智的综合评定,将儿童的知识增长、情意发展、思维提高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考察。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英语教育的核心目标,也是英语教育为儿童未来的语言交际做好充分预备的核心作用。与此同时,儿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良好道德品质和坚毅进取的精神也是其立身于社会生活中需要具备的品质,理应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其次,学生成长的动态性决定了英语教育的评价要体现开放性、过程性的理念。儿童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每一次的细微进步奠定了更大进步的基础。儿童在看似微小的成长中获得肯定和认同,其心中能生发出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这种积极感受充盈其内心,又成为继续成长的情感动力和支撑。英语教育评价就要注重这种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不断认可儿童的成就,为其持续发展提供情感支撑。最后,面向生活的英语教育评价要注重评价标准的个性化。每一个儿童都是具有个体特点的活生生的独特人,有自己的喜好和长处,有的善于阅读,有的长于表达,有的思维缜密,有的知识丰富。在英语课堂中,就表现为有的儿童阅读能力强,有的儿童擅长口语交际,有的儿童写作逻辑思路清晰,有的儿童文化知识和理解更胜一筹。儿童的不同特点造就了其未来生活的各种可能形态。英语教育评价,就要考虑到儿童之间的千差万别,充分尊重儿童的个体性和差异性,要对其表现出来的长处给予充分的肯定,以教育评价来引导儿童发展特长。
总而言之,“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目的,而永远不能只视为手段”,“教育自始至终都应以儿童为目的”。[14]以儿童为目的的英语教育,必然要以促进儿童实现幸福生活为终极追求,在实践中重构教育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改革教学评价模式,从而引导儿童发现生活之美好、活出当下幸福、实现未来可能生活。
[1]郭凤鸣.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文化审视[J].中国教育学刊,2011(9):67-69.
[2]扈中平.教育何以能关涉人的幸福[J].教育研究,2008(11):30-37.
[3]易晓明.美育:指向学生幸福之教育——基于审美与幸福关系的思考[J].江海学刊,2012(4):219-225.
[4]王本余.教育哲学视野中的儿童尊严[J].全球教育展望,2007(2):9-13.
[5]熊华生.童年消逝与教育责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4):26-29.
[6]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上册[M]. 陈修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87.
[7]谈松华.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J].中国教育学刊,2015(11):4-6.
[8]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40.
[9]任凤芹.学校教育的价值本然:指导学生“可能生活”的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12-15.
[10] 龚亚夫.论基础英语教育的多元目标——探寻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12(11):26-34.
[11] 高芹.建构主义理论对幼儿园绘本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5(6):45-48.
[12] 白晓云.基础英语教育人文价值的迷失与回归[J].中国教育学刊,2015(6):84-87.
[13] 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53.
[14] 蒋雅俊.儿童是目的:教育的伦理基础[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96-102.
[责任编辑朱毅然]
For Children’s Happiness:The Ultimate Goal of Basic English Education
BAIXiao-yun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MianyangNormalUniversity,Mianyang621000,China)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life-centered education, it can be understood that the basic English education should be helpful for children to gain happiness in life. The basic English education should guide children to find the happiness in common life, live a happy life currently and enable them to pursue their dream life. With this purpose, in the process of basic English education, the teaching goal should be reconstructed; the teaching material should be related to children’s daily life; the designing of teaching activities should consider students daily activities; the evalu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children’ development.
basic English education; education for life; teaching practice
2016-01-11
绵阳市社科联专项基金项目(MYYB15-05);绵阳师范学院科研启动基金项目(QD2015B001)
白晓云,女,四川三台人,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教师教育。
■学科教育
G632.3
A
2095-770X(2016)05-007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