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
在举国实施网络强国之际,互联网+县域经济如何实现对接,发展信息产业引发各方关注。
2016第十五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分论坛“产业互联网与县域经济生态发展峰会”在北京如期举行,场内过道上站满观众,场外黄牛将入场券拉升至1500元一张,论坛火爆程度可想而知。诚然,在举国实施网络强国体制之际,互联网+时代县域经济如何实现对接,实现发展引发各方关注。
党中央、国务院在十六大时就明确提出,在未来的20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这个目标最难点和重点就在占了国土面积93%,人口85%的县域。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马向晖,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化司副司长王小兵,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国家信息化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张新红,中国社科院评价中心主任荆林波教授,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卫,中国网库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海波,中国投资协会投咨委员会副会长、全国产融平台秘书长祝慧烨等人出席会议。
小县域大产业
中国社科院评价中心主任荆林波教授说,国家在推进新的治理体系的建设,对于县域经济而言,也同样存在着县域经济治理体系的构建。尽管城市经济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现在城市所贡献的GDP,解决的就业人口,居住的人群,产业的集中度和规模效应是所有县域经济所不能比拟的。但不可否认,县域是中国未来经济最有成长潜力,最有可能带来红利的一个版图。中国目前在城乡互联网的上网率差距还有20个点,如何跨越数字鸿沟,实现数字红利,中国的互联网将大有作为,至少在农产品的销售、工业品的下乡以及农资产品的采购三个领域都有着巨大的空间。
国家信息化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张新红则表示,互联网+县域经济等于信息时代的县域经济。县域经济在信息时代最突出的表现是去县域化,它跟以前的特征已经不一样,其中最关键的变化和标志就是网络重构一切。主要因素第一就是网络化,将来的互联网+就是要把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要网络化。第二是社会化,利用社会化的资源,甚至是全球化的资源,不能仅仅考虑县域这个版图,或者权力范围内。第三是生态化,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要打造一个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新生态,这是今后努力的目标。
此外,张新红还认为,需要用信息时代的新思维发展互联网+县域经济,这将推动中国跑步进入信息社会。
中小企业“最具创新活力”
互联网的发展是建设网络强国的要求,也为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会带动以县域经济为主体的各地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
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工商登记的企业2185万户,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当然也占了企业总数的90%以上,容纳了新增就业的9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马向晖在会上表示,中小企业是我国企业中数量最多,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和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已经成为我国县域经济的主体,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马向晖还介绍说,目前工信部在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从2015年到2018年,在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工作的基础上,以互联网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目标,大力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等。
农业信息化的“无边风月”
农业信息化将农业从生产源头跟消费终端直接对接,在互联网为农产品终端销售缩短中间环节上,效果显著。
会议上,农业部市场与经济化司王小兵副司长用四个“无”来形容县域经济发展农业农村的信息化过程:“无所不在、无中生有、无微不至、无边风月。”
王小兵介绍说,农业部在实施农业互联网实验示范工程,已推动八个省份取得明显的应用成效,实验总结出426项农业互联网成果;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方面,试点区域也已由2014年的10个省份22个县扩展到目前的26个省份116个县;在推进农业电子商务方面,包括农产品进城,农资下乡和休闲观光农业,正组织10多家电商企业在10个省份开展试点,此外还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应用和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
面对广阔的农村,王小兵认为,农业农村信息化是县域信息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推进农业信息化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信息数据的源头在田间、在农户,要加强基层数据的采集,农业农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不能简单套用城市发展信息化的经验和办法,必须打好基层基础,从农村走向城市,实现城乡统筹,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让亿万农民在分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他还说,推进农业信息化要更加注重信息技术的研发应用,以科技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面深入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小县域,大产业,新经济迎面而来,县域信息化鸣枪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