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的村庄

2016-09-28 14:54赵雨
鹿鸣 2016年8期
关键词:树王毛毛虫婆婆

赵雨

小远告诉我,老树王上的毛毛虫会飞,我不相信,直到我亲眼见到。

老树王是全村年龄最大的一棵树,站在河岸上,腰身粗如脸盆,上面布满一个个拳头大小的树疙瘩,不时会爬出一只松鼠,捧着果子,探头探脑。

老树王枝繁叶茂,我从小喜欢坐在树下,抬头望着浓密的叶子背后青蓝的天空,做着不着边际的梦。那条河在天空的倒影下,悠悠流向远方,它寄托了我很多白日梦,像一个老朋友,从不泄密。

我没有什么朋友,小远是最好的一个,我们有很多喜欢的东西,尤其是毛毛虫。它那一截截蠕动的肢节,在我们眼里就像竹子一样美丽;全身细如发丝的绒毛,经阳光一照,显出五光十色的斑斓。它们成群结队依附在老树王上,不管晴天、下雨,始终抬头望向河流远方。

远方,也是我们向往的所在,这个村子的每个人都眺望过河流的尽头,想知道那水天交接的白线后究竟藏着什么?那秘密直到我父亲的一个举动才被揭开。

父亲在我心中是一堵坚固的墙,浓黑的眉毛下那双棕色的眼睛曾在某个月夜发出撩动心魄的光。他在老树王下,用宽大的手掌摸着我的头,告诉我,他即将随波远行。那个决定在随后的几天在村里炸开了锅,人们欢欣鼓舞,敲锣打鼓,唱无字曲。父亲对这一切视若无睹,他用几十根藤条,扎一只木筏,一只知更鸟停落在他黝黑的肩头,小远的外婆(兰婆婆)那时说了句:“那一刻,你父亲看来就像一个英雄。”

等到出发的那天早晨,河岸上聚集了黑压压的人群。母亲拉着我的手来给父亲送行,那时她眼泪肆流,哭声响彻云霄,没人知道她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全村第一个疯女人。我父亲对谁都不看一眼,他将木筏推入河流,水花溅起的瞬间,十二条毛毛虫从老树王上掉进波澜之中,它们跟在木筏后面开始永无止息的浮游。人们目送我父亲渐行渐远,他强壮的双臂紧握木浆,在朦胧的晨曦下,背影倒映在支离破碎的水面,拉成一条若聚若散的光束。这时人们突然觉得内心有点失落,那个男人将从远方带回来什么秘密?那天晚上,村里的每个人都失眠了,有一个人在没有任何预兆下悄然离世,她就是兰婆婆。

我无法掩饰自己对村口那片油菜花地的喜爱,每到春天,发疯似的、香气浓郁的黄色花朵依次盛开。菜花地里,有一栋矮小的木头房子,就是小远和兰婆婆的家。没人知道兰婆婆的确切年纪,她并非本村人,四十年前,带着一脸神秘出现在村口。那时她还年轻,左眼边一个蝴蝶型胎记在阳光下翩翩欲飞。四十年后,她在院子里喝光一水缸的水,面对西天,唱起没人听得懂的歌。一只全身洁白的野猫在小木屋的屋顶吃掉一朵枯萎的油菜花,两只蝙蝠停在野猫拱起的背部打瞌睡。兰婆婆走进屋,躺在床上,在回忆中消磨生命最后的时光。她向人们讲述一个美丽的地方,那是她的故乡,那里一年四季阳光朗照,蒲公英的种子被收集来做人们温暖的床,遍地是成熟的果子,用来解渴、饱腹,大家做的唯一的事就是游戏。但这样的日子最终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带走,一次连绵不断的降雨,起初人们不知道从天而降的那润湿的东西是什么,到后来雨势变大,变成如注的暴雨。人们惊慌地躲进山洞,看着往昔的家园在风暴中颤抖,积水越升越高,淹没了平原、覆盖了田庄。兰婆婆是唯一逃脱的孩子,村庄变成一片汪洋,她哭了整整一夜,离开。

这个故事得到我们很多眼泪,兰婆婆已处于弥留之际,声音细如发丝,最后她长叹一口气,合上了眼睛。

兰婆婆去世后,我们为她举办了一场规模隆重的葬礼,挨家挨户关在马厩里的马都被用来拉装载棺木的板车。葬礼上,每个人都哭了,小远更是泣不成声,他是个可怜的孩子。

母亲在我记忆中没有明晰的形象,仿佛一团雾,弥漫在时间的无涯中。一直以来我都想探寻她和父亲的故事,在父亲随波远行那天,她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人。她久久地凝望已然恢复平静的水面,对我说,从此,她就是可怜的寡妇了。

两天后,她的精神出现了问题,她开始整夜无法入眠,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房间里走来走去。一条白蛇游进家门,她用镰刀破开它的肚子,取出蛇胆一口吞下。那时唯一让她感兴趣的是跑到坟地,蹲在墓碑旁和死去的人讲话,鬼火浮游在她四周,经过的人不寒而栗。那时我已不在家,我的思维永远跑在母亲和村民的前头,早在全村人为兰婆婆的故事感慨、为她的死哀悼时,我就在设计另一件事的发生,就是我父亲的归来。失去兰婆婆依靠的小远跟我愈发紧密地走在一起,我们奔跑在村里各个偏僻的角落,寻找排遣我们内心孤独的东西,有时,他对我说:“我外婆再也不会回来了。”我对他说:“我父亲很快就会回来了。”

父亲是在这个夏季最后一天回来的,那天下着绵绵细雨,人们看到河流的远方涌起一阵白浪,白浪上漂浮着一个奇怪的东西。很多年后人们才知道,那东西叫“船”,它的全身都是铁,两头尖,中间宽。父亲当时就站在“船舷”上,几十头白羽毛的水鸟在头顶徘徊,夕阳被远远地甩在后头。和离开时的落寞相反,此时的他如一位志得意满的勇士,威风凛凛地上了岸。

岸上早就聚集起数不胜数的人,每个人都在互相告知:阿祥回来了。母亲挤在人群最前头,惊讶地说不出话,刚塞进嘴里的一只蝴蝶被她吐了出来。从此以后,她变得更加疯癫,直到几年后,走出村子,迷失在茫茫的田野,再也没找到回家的路。

父亲不是一个人回来的,同行的还有十来个陌生人,他们穿着奇怪的衣服,船上还有各种我们叫不出名的铁家伙。

那天夜里,村里最大的场坪上燃起了篝火,全村人聚在一起,为父亲的归来接风洗尘,要他讲述这两年在外面的经历。父亲站在人群中,我发现他胖了,腮帮鼓起,下巴上厚实实的都是肉,一张脸被火光映得通红。他喝下两瓶烈酒,抹了抹嘴,这才打开话匣子。

他说自己当年随波漂流,一天一夜才到尽头,是个堤坝,翻过去,上了岸,一个崭新的世界就呈现在他面前。他把那地方叫做“城市”——“你们不懂的。”他说。他接着说,城市里有高楼大厦,宽敞的马路,车子在路上奔驰,人们穿好看的衣服,每个人都干净漂亮,还有许许多多村里人闻所未闻的东西。他的话充满激情,听得在座的人心驰神往,六财叔羡慕地说了句:“那……是天国吧!”那几个外来人顿时爆发出抑制不住的笑声,村人窃窃私语了一会儿,这时德高望重的五太公插言道:“那么阿祥,你这两年都在做什么呢?”

“我就在那里打拼,”父亲说,“一个人,尤其像我这样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外乡人,不勤奋是行不通的。我从底层做起,什么事都做,直到遇到一个好心帮助我的人,我抓住机会,慢慢爬了上来。”

“你怎么不说自己是个投机倒把的骗子!”坐在我父亲身边的一个外地女人打断他的话,“天生的骗子。”她的嘴唇通红,像抹了血,父亲用严厉的眼神扫了她一眼,她捂住嘴“咯咯”暗笑。父亲又转向人群:“现在说这些没有什么意义,我这次回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改变村里落后的面貌,让你们都过上城里人一样的体面生活。”

村人的情绪被这句话推向高潮:“怎么做呢?”

“打开村门,和外界取得联系。”父亲斩钉截铁地说。

接下去的时间,大家继续喝酒,直到喝得烂醉,他们沉浸在父亲描绘的国度里,仿佛有扇大门正向他们缓缓敞开。只有我觉得无趣,叫上小远,一起走出人群。

夜已经深了,不知名的夜鸟在鸣叫,小远在我身边走着,后来停下脚步问我:“你父亲回来了,你不高兴吗?”我说:“不知怎么,我觉得他好像不再是我父亲。”小远点点头,没说什么,我们都沉默了。

父亲的计划没几天就实施了,他带领那帮外地的朋友与每个村民进行交谈,拿着一张纸,在村里到处查看,记录下房屋的位置、树木的位置、山丘的位置……那些船上的铁家伙都被搬下来,像被施了魔法,冒着烟(孩子、大人都围着它们看),像随时准备展开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更重要的是,父亲的目光对准了那条河流,他来到岸边,指着白色的水面说:“它的水必须抽干,与外界沟通的道路才能畅通无阻。”

大家忙作一团,只有我和小远感到一丝茫然,我们看着村里发生的变化——泥土层层掀起,浓烟遮蔽天空,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焦味。

我们来到老树王下,秋已来临,天空刷白,老树王的叶子一天天染黄,闪耀着秋阳的光泽,渗出斑驳陆离的味道。我们坐在树下,仰头看树叶间的毛毛虫,这时我闻到一股烂柿子的味道,耳边响起接连不断的“窸窣”声。老树王的身子剧烈颤抖,树枝上下摆动,像一个老人在咳嗽。叶子纷纷往下掉,不一会儿就在我们头顶织成一道密不透风的网,铺天盖地。

然后我看到了那惊人的一幕,透过网孔,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其中一条毛毛虫,全身覆盖着红色的绒毛,体型显胖,兀自爬出虫群,来到树枝的尖端,驻足片刻。突然它的身子左右摇摆,一阵震动,作了一个跳跃的姿势,一双洁白的翅膀从它背部探出,在阳光下快速扇动,如蜻蜓一般,飞了起来。接着,原先隐蔽起来的数十百千条毛毛虫全部暴露在阳光下,每块树皮几乎都被占据着,黑压压的。我从没见过那么多毛毛虫,它们的姿态都是一样的:身子拱起,抬头仰望,像是听到天空某处发出一个命令,背部同时长出翅膀,齐刷刷飞向天空。

这时我听到河流的哭泣,我已经忘记河水流动的声音,岸边,一个庞大的铁家伙不知何时傲慢地坐着,一根粗大的管子伸进河面,“咕咕”地抽着水。河流的水平线慢慢低下去,我想到当初对于远方的憧憬,如今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我无法想象那么长一条河,河水如何能像父亲说的那样被抽干?铁家伙像一只贪得无厌的水牛,肚子里装得下那么多无穷无尽的水?

几天后,秋风吹得愈发紧,干枯的老树王瑟瑟发抖,河水终于被抽干,河床裸露在外,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河床上的东西。

那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平原上,站着一间间美丽的房子,门窗俨然,黑瓦白墙,透过破败的窗棂甚至能看到摆放在屋中的床铺,它们是用干枯的黄色花瓣织成的,它们在秋阳下看来如此神奇。那一刻,我想起兰婆婆弥留之际讲的故事,原来她的秘密一直潜藏在河流之下,几十年来,历久弥新。

猜你喜欢
树王毛毛虫婆婆
毛毛虫,动起来
中国“树王”在哪儿
好饿的毛毛虫
毛毛虫和蚕
可爱的毛毛虫
别把婆婆当成妈
第三批“福建树王”简介
风婆婆来照相